糖尿病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资讯

糖尿病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

举报/反馈
2007-08-30 16:29:0039健康网社区

  有不少糖尿病人担心,治疗糖尿病不是吃西药就是注射胰岛素,吃多吃久了会有副作用,他们认为吃中药没有副作用,因此,对医生开的药自作主张减量服用或是不吃,私自去购买一些号称“中药成分,具有明显降糖作用”的保健品来代替药品治疗。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赛美主任医师提醒,纯中药不可能快速降糖,保健品绝对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

      保健品迅速降糖只因添加西药

  糖尿病专家告诫病人,目前市场上的降糖保健食品大多以纯中药成分为卖点,并宣称能起到迅速降糖的作用。有的甚至称其是祖传密方。这类保健食品标出的主要成分包括:枸杞子、乌梅、葛根、山药、玉竹、蜂胶、茯苓、肉桂、莲子、西洋参、葛根、玉米花粉、鸡内金、泽泻、桑葚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赛美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以上中药成分只是补肝肾的常用中药配方,并没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她说,到目前为止,中药还没有降糖特效药,如果降糖效果明显,一定是添加了西药。降糖根本不是中药的优势,中药的优势在于预防并发症。李主任说,她就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为没有识别能力,听信一些保健食品的夸大宣传,买来服用后引起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保健品往往选择一些低价的降糖药添加,如优降糖、降糖灵,这些药100粒才2.5元,这两种药由于有明显的副作用,在临床上已基本被淘汰,但不少不良厂商为牟取暴利非法添加这些西药。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保健品的同时又服用同类西药,造成降糖过量引起低血糖及损伤肾功能,引起急性并发症。

  正确选择保健食品

  千万不要把保健品当成药品,但并不所有的保健食品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吃。事实上,由于糖尿病人在饮食上受到的限制很多,针对糖尿病人生产的保健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专家提醒,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及病情不同,选用的保健品也应因人而异。

  据广州王胎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传林介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糖尿病保健食品有三大类:一类是膳食纤维类如南瓜茶、富纤饼干等;第二类是含微量元素类如强化铬的奶粉、海藻等;还有一种是无糖食品,如无糖的酥糖、饮料等。糖尿病人在买保健品时,应了解不同保健品的基本功效。

  补充和添加膳食纤维,改变膳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适量吃些粗粮对糖尿病人是非常有益的,如麦宝、魔芋、玉米及荞麦、海藻等;而含微量元素类保健食品,如微量元素铬、锌、钙、钒等,对控制糖尿病情有很大作用,特别是铬,作为胰岛素正常工作不可缺乏的一种元素,参与人体糖脂代谢,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锌能增加胰岛素的活性;而钙则有助于降低血糖,降血脂。无糖类保健食品不能起调节血糖的作用,但能改善高血糖患者的口味,让他们尝尝甜的滋味,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类保健品只有这些辅助功效,如某些保健品夸大宣传有多种疗效或能“根治”、“治愈”、“完全替代药物和胰岛素”,则不能轻信。

  要认清批准文号和规定标志

  广东省药监局保化处郑处长表示,目前,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合法的保健食品必须取得“两证”:一是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二是生产该保健食品的企业必须取得省级主管部门核发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因此,获批准的保健品在其产品外包装上都会印上“保健食品”的蓝帽子标志,并有“国食健字”“卫食健字”批号以及卫生许可证号。购买时要查看批准文号和规定标志,这才是获得货真价实的保健品的基本保证。

  此外,消费者应到大医药商店或医药公司购买,千万不要道听途说,购买来路不明的“保健品”,以免造成损失、导致伤害。买来后应该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看清标明的功效成分的名称、含量,以及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做到合理使用保健品。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