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因病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病因病理

经济水平影响糖尿病的患病率

举报/反馈
2009-11-03 05:24:0039健康网社区

  经济收入对于患病率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在发达国家,收入高可能意味着精神应激减少、闲暇和体育锻炼增多;而在发展中或落后国家,相对高水平收入可能意味着饮食结构变化、热量摄入增多、职业性的体力活动减少,从而从两方面影响患病率。

  糖尿病不只是“富贵病”

  有学者研究发现,人均收入及饮食开支与糖尿病患病率呈正相关,且独立于家族史、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职业性体力劳动等因素。收入水平与城乡差别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且事实上也观察到两者对糖尿病的影响具有一致性。调查发现,农村的糖尿病患病率虽然普遍较低,但增长速度快。在某些贫困农村地区,患病率甚至高于收入较高的市区。这一现象可能与农村人口劳动方式由重体力向轻体力转变有关。农村的糖尿病医疗保障不完善以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程度低,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此外,糖尿病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有关。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村患者对于糖尿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的承受能力明显低于城市患者,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上亦远远落后于城镇患者。低收入人群糖尿病致死、致残率显著高于高收入人群。因此,“穷人”和“富人”一样都可能发生糖尿病,且因为对糖尿病经济负担能力差,文化水平落后,对糖尿病缺乏足够认知,往往导致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患病率增高

  种族相关的患病率增高与该人群经历生活方式的剧变有密切联系。传统或土著民族在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伴有2型糖尿病的增多,而保留传统或封闭居住方式的人则维持很低的患病率。过去20年,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平均每天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由66克增加到160克,动物性脂肪增加非常快。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和活动减少等现代行为生活方式必然会导致超重或肥胖。截至2002年,我国城市中近2/5的中老年人为超重,近1/5为肥胖,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达25%以上。与1994年的糖尿病患病率相比,中青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而且糖尿病前期的增长幅度更为明显。在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较体力劳动人群高,研究发现,体力活动越少,糖尿病的患病率越高。此类糖尿病患者很多有慢性社会心理应激,心理和社会压力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引起胰岛紊抵抗,甚至糖尿病。文化水平、职业和城乡差别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中间环节包括健康意识、年龄构成、体力活动、饮食结构等。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大量吸烟、饮酒亦是糖尿病可变的、非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年龄、缺乏运动和家族史等重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这亦可能与2型糖尿病在男性中发病率稍高有关。

  总的来说,防治糖尿病应提高全民健康防病意识,改变“中国的饮食文化风”,在有糖尿病和家族史的人群中开展科学的生活方式宣教;相对低教育、低收入但已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该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地区。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