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理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关注。根据糖尿病遗传理论的最新进展,以下几点都和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第一类是孟德尔遗传。目前已知四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2型糖尿病:一种是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一种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40余种点突变,临床上可分为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容貌综合征等。一种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现已发现20余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亚型,即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一种是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其基因多态性亦与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
第二类是非孟德尔遗传。目前认为,大多数2型糖尿病属非孟德尔遗传,为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疾病。
第三类是线粒体基因突变。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进行发病前正确预测的一类糖尿病。早几年,我国就已经在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分子生物学诊断部门,可以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在基因水平诊断2型糖尿病亚型,并且已经在基层医院开展诊断工作。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易感性外,还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各种环境因素中,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过度肥胖的危险在于,你的体重越重,你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来维持你的血糖达到正常水平,你的胰岛素很可能会由于超负荷运作而变得失去功能。有一种向心性肥胖危险性更大,这是一种腰围与臀围的比例大于0.90的肥胖。因为这种肥胖是脂肪细胞体积的肥大,而不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生,这种肥大的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指征。
还有一种逐渐流行的都市化生活方式,将会把你推向糖尿病患者一列。比如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偏高,而碳水化合物(米、面等)和纤维(蔬菜、水果等)含量偏低,以及体力活动太少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有些人出生时及婴儿期体重偏低,反映了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器官胰腺的发育而使胰岛素细胞体积较小,易发生糖尿病。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河北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黑龙江省中医院 糖尿病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柳城县大埔镇白阳中路70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崇信路46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江都南路8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中央西路72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东港市马家店村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西昌路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