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医改应采纳单病种计费方式

  医改方案正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海内外医院管理的“他山之石”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若干年前,台湾地区医院的状况亦不佳:态度恶劣、效率低下、价格昂贵、“红包文化”等等。这是由于当时的医院也多属公立,经营方式陈旧,医师与管理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薪资多年固定不变等原因造成的。而长庚医院改写了台湾医疗事业的历史。台湾长庚医院于1976年由台塑董事长王永庆一手创办。至2006年,长庚医院实现当年营业收入约90亿元人民币,税后纯收益约45亿元人民币,资产回报率为15.55%,远超过公立或同类医院。

  最新的统计数据是:长庚医院独得台湾医疗给付(“健保”)的1/10。而且,该院的心脑血管、医学整容、活体肝脏移植、癌症等专科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年5月,厦门长庚医院隆重开业,也引发了两岸官产学界高度关注。

  长庚医院靠什么实现这一切?近日,记者专访了前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傅天明。

  应实行单病种计费

  记者:你对大陆即将展开的公立医院改革有什么建议?

  傅天明:大陆的问题在于,一度错误地理解了市场化的涵义,高估了市场的作用。台湾的医改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195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劳工保险(等同于大陆的城镇职工保险)、公务员保险和低收入人群保险等;到1995年整合所有保险办法,并纳入所有未参保人群,开办了“全民健康保险”(简称健保)。由于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局隶属于卫生主管机关,且医院90%的医疗收入由“健保”支付。因此,卫生主管机关对医院有很强的约束和规范作用,这也是台湾的医疗改革得以顺利与有效推动的原因。

  从媒体上得知,目前政府对医疗财政的补偿,到底是要补“供方”或补“需方”?如何补?等问题谋求解决办法。我认为,如果现行“论量计酬”的方式不改,上述目标将很难达成。

  论服务量计酬时,医院经营的方针当然是希望越来越多的病患来院就医、住院、诊疗,医院提供的服务量越多,则可向保险单位的申报越多;当实施论病计酬,医院经营的方针就是大幅下降成本。

  由国外及台湾地区的经验,实行单病种计费(美国的DRG),应是有效且可行的方案。

  大陆单病种的实施,可分期分段进行,先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开始。各省市可利用现有医疗费用资料,订定统一病种付费金额,并建立临床路径以监管医疗品质。各省市主管机关可依地方财政及疾病特性,选择单病种项目订定补偿标准。每季依各医院收治相关病种数量予以补偿。同时放宽医院药材采购机制(主管机关订定给付药品、卫材品项及给付标准即可),由医院自行控制成本与品质。如此,医院透过自主管理,自会努力降低成本(少用高价药、减少不必要检查、缩短住院日数等),将从单病种服务量中取得效益。主管机构也有明确、有效的补偿机制。其所得的结果必然只有更好,而不会更坏。

  消灭红包文化

  记者:台湾医疗界也曾一度市场化泛滥、“红包文化”盛行。长庚医院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傅天明: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所在,特别是薪资改革。过去台湾的医师基本上领取固定薪水,但王永庆则引进美国向病人收取“医师诊疗费”的制度:以科为单位,将整个月的诊疗收入集中起来,再以据“三三三制”的比例进行分配。

  也就是说,医院把各个绩效项目,如:年资、教学贡献、研究贡献、承担的行政任务、已有的职务等等,按照各占1/3比例分为三个部分,然后再通过计算点数重新分配。为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因为收入差距过大可能会引致医师或者偏重教学忽视诊疗,或者偏重诊疗忽视研究,长庚医院再根据每一位医师的年资和职务等因子设定奖金的上限,超过部分归入医院主治医师诊疗基金,用以补助主治医师的退休金、必要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以及那些收入虽不理想但又属于必设专科的医生

  如此的改革措施,使得医院在分配制度方面做到了既公平又有效率。较高的收入,也免除了医师们利用下班时间外出另谋差使的必要性。同时也因为严密与严厉并重的监督措施逐渐落实到位,消除了盛极一时的“红包文化”。

  记者:如今,长庚医院已在大陆开设分院,你本人也在为多家医院进行管理咨询。长庚经验能否在大陆推广?

  傅天明:长庚医院在体制上和大陆的很多医院都不一样,但事实上医院的“内脏”总是一样的。由台湾公立医院“公办民营”的实施结果,可看出公立医院委托管理,将是最快达公立医院改革的方法。政府的职能就是建立明确标准、公正的评审制度,而监管医院的手段则是医保。

(责任编辑:姚青)

2008-10-20 09:59:00浏览2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访谈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肺经郁热型鼻炎的症状
肺经郁热型鼻炎的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流黄涕、头痛、口渴、发热等,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1、鼻塞肺经郁热型鼻炎可能是外感风热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外感风寒导致的,容易出现鼻塞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香菊胶囊、鼻渊通窍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改善,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进行缓解。2、流黄涕患者在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流黄涕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改善。3、头痛如果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地治疗,还有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甚至会伴随鼻腔疼痛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缓解疼痛的症状。4、口渴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而且会伴随口渴的症状。患者可以适当地多喝水,补充体内所需要的水分,也可以适当地喝金银花茶、蒲公英茶等,有利于病情的康复。5、发热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解热镇痛的效果,也可以使用温水擦拭身体,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身体的不适。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自身体质。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或症状加重,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湿热型肥胖的特征有哪些
湿热型肥胖的特征包括舌苔厚、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容易疲倦或者不爱活动,还会出现大便稀次数偏多、体重沉重、嗜睡等。湿热型肥胖通常多由平时饮食油腻高胆固醇食物引起,由于食用这些食物过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虚,而脾虚生痰湿,反而会加重湿热,如此恶性循环,便容易使人发胖,患者可通过药物和饮食进行调理。 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中药调理,常用中药有龙胆泻肝丸、藿香清胃胶囊、二妙丸等,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合理服用药物,祛除体内湿气,以达到减肥的目的。由于这类中药相对比较苦寒,需要避免长期服用或者是超剂量用药,以免伤及脾胃功能。同时患者还需进行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热量,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有助于祛湿热和减肥,建议患者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泳、跳绳或者是打球等,可根据自身体力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并坚持运动才能有明显的减肥作用。此外,患者还可以适当食用具有祛湿、化痰、健脾作用的食物,比如冬瓜、薏米、扁豆、绿豆、山药等,需要长期坚持食用,同时注意忌口,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例如辣椒、麻椒、肥肉、冰淇淋等。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脾胃湿热型痤疮怎么回事,怎么办
脾胃湿热型痤疮一般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脾胃失健、湿热内蕴、热毒炽盛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导致脾胃湿热,从而引起痤疮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上述食物,还可以适当食用清淡的食物。 2、情志不畅 如果患者长期情绪抑郁、紧张等,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从而引起脾胃湿热型痤疮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丹栀逍遥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3、脾胃失健 脾胃失健是指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体内湿热内生,从而引起痤疮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还可以适当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等。必要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4、湿热内蕴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湿热邪气侵入体内,从而引起脾胃湿热型痤疮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热祛湿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牛黄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5、热毒炽盛 热毒炽盛一般是指热毒侵入血液,并在血液中肆意盘踞,导致血液的正常运作被影响,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痤疮、口渴、便秘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金银花、连翘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