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从民族医药的现状看发展前景——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

  记者:中国民族医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怎样?

  诸会长: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从原则上讲,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如没有文字等原因,现在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医学有多有少。

  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医学可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过去有文字记载、有历史文献的少数民族,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有了比较好的医学体系建设,如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还有云南的傣医学,人口不太多,但它有老傣文、新傣文,有自己的文献著作。除此之外,有文字记载的还有朝鲜族、哈萨克族和彝族。现在藏医、蒙医、维医的发展建设已有了一定规模。目前有190多个民族医医院,还有研究所和大学。

  第二种情况是一些原来没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医药,在最近30年经过系统的发掘、整理、总结,编写了自己的代表作。其中以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为典型代表。1984年第一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以后,全国各民族地区做了大量的发掘整理工作,这个工作是全国各个民族地区分头进行的,如今回过头来看,发掘整理工作是我们国家了不起的一个伟大的文化工程。

  第三就是民族药的发展。民族药产业过去是没有的,但是现在我们可以买到藏药、蒙药、苗药等。苗药主要是在贵州,贵州的医药产值已达到110个亿,其中有一半属于苗药。民族药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经济门类,有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6个民族约800多个品种的成药生产。那么其他民族药有没有开发的潜能呢?比如说广西的壮药和瑶药,广西有4600种中药民族药药材资源,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开发。

  如今,中国民族医药得到了多方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其中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的草医草药。近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医药的发展战略是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切实加强,充分发挥。除了中西医并重以外,还强调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相提并举,这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在世界的医学史上都是没有的。

  记者:中国民族医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诸会长: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医生执业方面,受到医政管理的局限;二是药品开发方面,受到药政管理的局限。

  我们的医政管理比较注重学历结构,解决传统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政策尚未完全到位,广泛散在民间的民族医因不具备相应学历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药政管理基本上是走一条西药开发的路子,民族医药的开发基础起点很低。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我认为第一是要重视民族医药和草医草药,因为它们是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和开发新药的源头。其次,要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关的地方法规,如恢复民族药的地方标准。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各民族地区本身就有自治权利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民族药的开发一般需要历经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人民群众的偶然发现,然后是载入本草,接着是成为院内制剂普遍使用,然后才进入到当代药品的开发,先入地方标准,后为国家标准。撤了哪一段梯子都不好,一步登天是困难的。

  记者:中国民族医药的发展前景如何?您对此有信心吗?

  诸会长:民族医药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首先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大原则就是大力扶持。在国家现代化情况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我们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给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年10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全国11个有关部委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共有21条,这里面对民族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都做了很细的规定。所以,发展民族医药是有章可循的。

  民族医药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跟整个世界的大背景有关:早在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传统医学列入工作计划。而在今天,保护和发展传统医学的观念更是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我对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医学的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您认为壮医药与其他少数民族医药相比,有哪些不足和优势?

  诸会长:壮族在历史上没有通行文字,所以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比较困难,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很大破坏。

  可喜的是壮医药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近30年来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广西的民族医药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中国壮药学》、《中国壮医内科学》、《中国壮药志》等壮医药专著。广西中医学院开办了壮医药学院,招收壮医方向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并出版了壮医药系列教材。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如田阳的布洛陀文化、大明山骆越文化、宁明的花山壁画等等,这些都是壮医药发展的优势。我对壮医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记者:您对壮医药的发展有何建议?

  诸会长:近几年我多次有机会来广西,感觉有些部门和社会群体对民族医药的功能和疗效需要提高信心。过去广西地区一直是把民族医药放在中医药的大范畴内,如梧州生产的“中华跌打丸”主要是民族药,百年乐的主药扶芳藤就是壮药。说明民族药疗效很好,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所以,我认为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信心,才能真正把民族医药的特色和药物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

  据了解,《广西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即将颁布实施,条例出台以后,建立区、市、县级的中医和民族医药行政管理机制就有了法律保障。同时,重点建设广西壮医药学院、广西壮医医院,建立一批市、县壮医医院或民族医院;制定广西壮药材质量标准和中药材质量标准,开发一批壮药和民族医院制剂。正如黄汉儒教授所言:壮医执业终于开考,壮医药将有法可依,壮药材开发将有章可循。同时建议让民间民族医药人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恢复壮医药的临床活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临床基地,让民族医药人员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责任编辑:姚青)

2008-08-27 16:26:00浏览10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