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一位医疗卫生界的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姜洪池教授。姜老师您好,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姜洪池:大家好。
记者:姜教授这次来主要和大家谈谈医疗卫生发展方面的问题。首先请姜教授给我们总体谈一下,您作为医疗卫生界的委员,除了行使参政议政工作之外,您还有特殊的身份——您也是专家,您也多年从事医院管理工作,您怎么看待我们国家目前卫生保健的现状?
姜洪池:我作为学校一个管理者之一,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也是基层的一个普通外科大夫,因此,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了解基层情况的经验。我总体的感觉,卫生保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明显改善,成绩显著。虽说有问题,但是前景看好。
记者:既然您说前景那么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百姓都感觉看病不满意:排不上队,挂不上号,花的钱也很多,负担不起,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印象?
姜洪池:实事求是说,我的感觉,这些年来,我们卫生事业是在发展的,人民健康水平也在提高,比如说,期望寿命,能够从71到73岁,作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且农医疗卫生状况,正像温总理所说,初步形成。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为什么有些问题,有些意见呢?我想这种不满足、不满意,是非常正常的。人的追求在某种阶段就是不满足,这是自然的属性。比如上大学,考上一个大学,应该不错了,但是他很不满意,我怎么没考上清华北大,考上清华北大又不满意了,我怎么没有考上哈佛、麻省理工。作为医疗保健方面还有它的特殊性,人们容易不满意。一个是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寿命的需求、不衰老和年轻的需求是无限的,可是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能够提供的事情在一定的阶段永远是有限的。在一个无限的期望和有限的供给,就是一个永恒的矛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些不满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医院的管理者或者医务人员要不断地努力工作,把事情做好。事实上,医疗行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了人民的健康。
记者:您是医院的著名专家,您有没有感受到患者挂不上号,有的提前一天的晚上就穿着军大衣、带着小板凳,晚上睡在那等着挂号,或者从号贩子的手里买高价号,甚至看不上病的情况?
姜洪池:第一,您比较了解真实情况。第二,你为这些给医疗、就诊、保健带来不便的同志在呐喊。这是一个事实,怎么来看这个事实?我觉得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人们有病,为什么都要来大医院,这一点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因为我既是做医生,我也曾经是病人,我非常理解这种心理和要求。比如,上医院就诊不像上饭店,上饭店一顿饭可以对付,上医院就医往往是高度重视。这里面运行成本不一样,比如上小饭店吃了一道菜可能比较便宜,价廉物美,可是同样一道菜,同样的质量,到五星级为什么价位如此不同?运行成本不同。国家也是同样规定,医院的级别不一样,收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上大医院必然要花费高,姑且不用说交通、陪伴、住宿等。
第二,我们也要实事求是说,谁不愿意去就近的医院解决问题,这就提出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就是基层医疗卫生网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网还有待加强和改善的地方,所以人们涌向大医院,大医院忙,小医院比较冷清,甚至有难以为继的现状。
记者:您觉得要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如何改进和努力?
姜洪池:要想改进,应该是多方面的工作。比如说政府的责任,公益事业应该得到加强,尤其对基层加强。另外从医院医疗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来讲,也要加强。我的感觉,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把基层建设好。基层医疗卫生网的建设包括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建设。在城里就是社区医疗,这样使我们的百姓有病能够就近解决,至少疾病当中有一部分可以就近解决,没有必要全部来到大医院,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基层薄弱,需要加强。
记者:提出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的想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姜洪池:基层医疗卫生网的建设,因为我每年都有机会到下面去义诊、医疗或者会诊,我也到过很基层,包括煤矿,县和乡。我发现那里的人们和那里的医疗单位真是需要改善。在城里的大医院工作,我也亲自看到了有的病不值得上大医院来,有的病可以在基层解决。我还发现,有的病在基层确实治疗的有些问题,不那么理想。所以这些使我想到基层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从我们党的方针政策看,“三农”的问题是重要的问题。比如“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他们究竟怎么样,我们国家9亿农民的事情不办好,我们粮食安全问题怎么讲。而且我们600多万医护人员,有190万是在基层。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要负责三分之二,9亿农民的事情。所以,基层的事情主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我们哈尔滨医科大学来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确立了怎么样能把适应农村的新技术传播下去,怎么能够培养出适合农村,待得住,用得上的医学生,我们考虑到这些问题,而且现在正在实施的过程中。
记者:比如您的学校毕业的学生,是直接找工作找到农村去,还是培训农村本地原有的乡村医生?
姜洪池:这个问题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加强基层建设,我们国家早有所考虑。但是实事求是说这些年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这里就具体到,为什么医学生毕业很多,但是每年下到基层的却不多,有的甚至在城里待业,甚至改行,也不想去基层。这里就有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那里的生活条件、工资,到了基层以后,他们的经济问题、他们的工资待遇问题,都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这涉及到配套政策和各方支持的问题。从医学教育来看,作为医科大学,一方面要考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博士点、科研等等,无可厚非,大学应该建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有多少医科院校,真正把培养农村、适合农村的医生,或者通科医生,在农村用得上的医生,有时候考虑是有限的。从这个方面来看,即使培养出来以后,他能不能下去,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下去以后,他们的工作环境怎么样,设备怎么样,这也需要国家计划部门、财政部门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简而言之一句话,农村的事情、基层的事情应该是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建和谐,追求健康,追求美好。
记者:假如我是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我会从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上考虑。医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需要经验积累的一门科学。比如我在协和医院当三年的大夫,能做的手术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如果在一个乡村,可能三年连一个高难度的手术病例见都见不着,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姜洪池:实事求是讲,医学生毕业以后,到底能不能到基层去,有一些非常实际、非常客观,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认可和长远的问题,但是事情就是这样。比如说协和、301或者哈尔滨医科大学,不可能我们培养的学生全部都在大医院工作。我们的中心和侧重点,基层是同样需要我们重视的。医学生择业观、就业观,在新的形势下就应该发生改变。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能够到乡村当村长,能到哪里为他们服务,医学生何尝不应该到基层去呢?人们总是对欧美的发达国家感兴趣,欧美的发达国家是特别重视社区医疗、基层工作的。比如一个医学生他不走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科研,然后一条龙相关发展的道路,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到基层,直接为那里的基层百姓服务,国家就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刚才您讲的,到那里手术机会少、复杂的病人少,他晋级怎么办,晋级就应该向基层的医护人员,向爱岗敬业的基层医护人员倾斜政策,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此外,比如人事劳动部门,他们的工资怎么考虑,在基层也照样,可能比城里更好。欧美国家就是这样。在基层的医院,可能要比大医院工资薪水优厚一些。所以,是通力合作,多部门协作,关心支持的事情。绝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
嘉宾简介:
姜洪池,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黑龙江省肝脾外科中心主任、哈医大一院普外科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及脾功能与脾外科学组组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百名优秀医生,黑龙江省省委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专家组副组长,黑龙江省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美外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太平洋国际医科院院士,日本关西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哈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256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珙县南井街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哈尔滨市道里区西五道街32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州市芳村区鹤洞路124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