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多管齐下狙击血管性痴呆

多管齐下狙击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病原因复杂,迄今还不明确,可能是多种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现在了解的是: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诱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任何影响脑内血管结构、脑血流、脑供氧的危险因素都可能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概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心脏病就是这样的危险因素。

  已有研究资料表明,缺血性脑中风比出血性脑中风更容易导致血管性痴呆;单次脑中风即可诱发血管性痴呆,且发生率较高,而中风的再发和多发则加剧了认知功能障碍。

  大研究表明,脑血管一旦发生病变,病变部位能量代谢显著下降,相关部位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经过一系列的损伤反应,导致脑内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含量明显减少、合成乙酰胆碱的酶活性降低,最终导致脑内胆碱能缺损、相关脑区神经元细胞的进行性死亡,患者出现学习、记忆障碍

  对于血管性痴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现在临床上采用的干预手段通常包括积极预防、药物治疗等。

  积极预防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预防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复发。预防措施包括:坚持食用低盐低脂饮食,多用蔬菜、豆类制品及五谷杂粮,减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脏病的发病;坚持有规律的生活,积极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阅读书籍、养花、养鸟等),经常锻炼脑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改变对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药物治疗

  包括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

  西药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大类:

  胆碱酯酶抑制剂血管性痴呆与早老性痴呆(AD)患者都表现出脑内胆碱能功能缺失和学习记忆障碍现象,因此临床上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的药物也被应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在欧美使用较多的是多奈哌齐(安理申)、加兰他敏、卡巴拉汀(艾斯能)。我国自主开发的药物是石杉碱甲(双益平、哈伯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早老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神经元保护剂在血管性病变导致痴呆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往往处于缺血缺氧等状态,使神经元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临床上应用神经元保护剂类药物,用于对抗外界损伤,修复神经元功能。这些药物包括:尼莫地平、美金刚、罂粟碱、脑益嗪、威氏克、维生素C、银杏叶内酯等。

  改善脑部微循环药物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病理变化为脑动脉硬化、狭窄、闭塞导致脑组织血流量下降,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因此在临床上常用改善脑部血流循环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喜得镇、环扁桃酯、萘呋胺、己酮可可碱、长春西汀、尼麦角林等。

  中药治疗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康欣胶囊(由女贞子、菟丝子、何首乌、黄精、黄芪、淫羊藿、当归、丹参、牡丹皮、菊花、山楂、酸枣仁等组成),水蛭通胶囊(由西洋参、水蛭、大黄、桃仁、琥珀、**甲、石菖蒲、枸杞子等组成),单方中药包括何首乌、淫羊藿、女贞子、杜仲、远志等,它们都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63
2009-09-01 05:17:00浏览11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