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JNER:中风患者通过游戏促进社会参与,促进康复效果

在过去几年中,神经康复新技术不断涌现。根据技术的不同,可以从个性化设计中以满足个别患者的特定需求,能够客观地进行测量,或提供视觉、触觉或听觉实时反馈。其中,虚拟现实(VR)的使用带来了额外的好处,它可以为中风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虚拟现实与游戏相结合提供了有意义的康复方式。虚拟现实使医师能够定义目标导向的任务,优于传统疗法。而且,采用基于虚拟现实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患者表示这比标准护理更有趣、更愉快。

JNER:中风患者通过游戏促进社会参与,促进康复效果

本文开发了一款游戏,旨在提高中风患者运动康复期间的社会影响和自我效能。在本研究中们旨在了解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展示游戏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参与度和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模式,即竞争性、合作性和协作性。为此,本研究招募了一组中风幸存者样本,他们被配对在这三种游戏模式下玩游戏。本文假设,竞争模式下的参与度将高于协同和合作模式,因为文献表明竞争模式通常更具激励性。

此外,与竞争和合作模式相比,合作游戏模式的社会参与度更高,最后,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平的运动和认知功能、痉挛对结果的影响。本文发表在《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交互式桌面设置包括一台PC,一个55英寸LED电视屏幕和一个55英寸红外多点触摸敏感层,加上研究人员的辅助屏幕。用户面对面坐着,手臂放在桌子上,双手放在触摸屏上。用户使用了一个塑料圆锥体(底座直径5厘米,高度17.5厘米,顶部直径3.8厘米)——后来被称为把手,安装在软导电底座上,与游戏互动。这种底座减少了摩擦,便于通过触摸屏进行检测。此对象通常用于康复目的,因为它简化了基本抓握(全局抓握),并通过所有参与者保持其一致性。使用高度可调的椅子和桌子下面的结构来休息双脚,以保证坐着时的正确姿势。

该任务是一个两人游戏,其主要目标是捕捉出现在随机位置的球,直线移动以使其移动可预测,并便于用户预测。它被设计成具有简单的机制来保证快速学习。此外,它的简单性能够适应三种不同的游戏模式,只需对游戏机制进行一些小的更改。我们选择让球在直线上移动,以使它们的移动可以预测,并允许更容易的计划。每个用户通过在屏幕上移动手柄来控制屏幕上的虚拟环。我们实现了任务的三个不同版本,每个版本对应于不同的游戏模式:竞争、合作和协作。不同的游戏模式依赖于相同的基本机制。在竞争模式中,每个参与者必须抓住最大数量的球,这些球累积到他/她的分数。得分更多(接住球)的参与者将赢得这轮比赛。在协同游戏模式中,参与者必须作为一个团队进行比赛并接球,但分数将累积为一个组合的团队分数。

最后,在协作游戏模式中,参与者也作为一个团队进行游戏,但只有在两名玩家连续抓到两个相同颜色的球时才得分。之所以选择这些游戏模式,是因为“竞争”是一种游戏模式,允许参与者参与一项任务,以超越对手。在协作和协同模式中,视角是非常不同的;他们必须团队合作。然而,在协作模式下,它们相互依赖以实现目标,而在协同活动模式下,它们并不相互依赖。

游戏体验问卷(GEQ)核心模块和社会存在模块分别用于测量游戏参与度和社会参与度。核心模块通过7个组成部分(能力、感官和想象沉浸、流动、紧张/烦恼、挑战、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共33项来衡量玩家的想法和感受。社会存在模块包括三个部分(心理参与移情、心理参与负面情绪和行为参与)和17个项目。在这两份问卷中,项目被评为“0”(完全没有)、“1”(轻微)、“2”(适度)、“3”(公平)或“4”(极端)。这些问卷通常由用户填写,但由于样本的特点,答案的量表以A4纸提供,参与者始终可以看到,并且问题是口头提出的。

合作模式显著促进了更多的行为参与。与合作模式相比,竞争模式促进了更多的流动和挑战,患者具有更好的认知表现、较低的外向性或较高的运动技能。认知缺陷越高的受试者在合作-主动模式下表现出更强的能力。结果表明,游戏模式对行为参与有显著影响,这是一个衡量玩家感觉自己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合作者的行为的组成部分。这种依赖是积极的,因为它可以促进交流,这对于促进社会互动至关重要。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社会参与会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福祉产生影响,并且在游戏促进玩家之间的支持和交流时,会对治疗的坚持程度产生影响。此外,在康复环境中,它有助于提高互动过程中的享受水平和自我效能感。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协作模式是促进社会参与的更合适的游戏方法,显示出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有效性的巨大潜力。

Pereira, F., Bermúdez i Badia, S., Jorge, C. et al. The use of game modes to promote engagement and social involvement in multi-user serious games: a within-person randomized trial with stroke survivors. J NeuroEngineering Rehabil 18, 62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2984-021-00853-z.

2021-11-12 09:37:58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猩红热皮疹怎么治疗
猩红热皮疹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菌治疗、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等。若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1、抗菌治疗: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因此抗菌治疗是关键。青霉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的 50S 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用法为口服或静脉滴注,同样需遵循医嘱使用。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至关重要。每日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防止加重皮肤不适。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与皮疹的摩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皮疹出现脱屑,不要强行撕扯,让其自然脱落。对于皮肤瘙痒明显的部位,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保护及轻度止痒作用,涂抹后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缓解瘙痒。3、饮食调整: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身体的炎症反应,使皮疹及其他症状加剧。减少粗糙、过硬食物的摄入,防止损伤口腔及咽喉部黏膜,因为猩红热患者咽喉部常有充血、水肿等症状。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以及水果,如橙子、苹果等,可补充维生素,促进身体恢复。建议若怀疑患有猩红热出现皮疹,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咽拭子培养等,明确诊断。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病愈后,注意休息,加强锻炼,预防再次感染。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成人斯蒂尔病皮疹特点是什么
成人斯蒂尔病皮疹为短暂的、非固定的红斑样皮疹,皮疹特点是随体温升降而出现或消退。成人斯蒂尔病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高热、皮疹、关节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皮疹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皮疹通常呈现多形性。既可为弥漫性充血性斑丘疹,表现为全身多处皮肤出现片状发红,微微隆起于皮肤表面,边界相对清晰,颜色鲜艳,类似被蚊虫叮咬后局部皮肤的初期红肿表现,但范围更广、形态更规则。也可见到麻疹样皮疹,外观与麻疹患者所出皮疹相似,呈密集分布的细小红色斑丘疹,按顺序从面部、颈部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皮疹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时隐时现。发热时皮疹通常会更加明显,体温升高过程中,皮疹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在身体各部位冒出,随着体温达到峰值,皮疹分布范围可能达到最大;而一旦体温下降,皮疹又会较快地消退,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反复无常,给病情观察带来一定难度。鉴于成人斯蒂尔病的复杂性,患者若出现上述特征性皮疹,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来确诊。确诊后,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像泼尼松,能有效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但需遵医嘱服用。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以辅助病情恢复,遵医嘱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皮疹全身都是怎么办
皮疹全身都是可通过皮肤护理、寻找并去除病因、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的表现形式,可由过敏、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全身出现皮疹意味着病情相对广泛,需及时处理,建议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水分流失加重不适。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如凡士林、尿素霜等,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缓解瘙痒,促进皮疹恢复。避免搔抓皮疹部位,搔抓易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使病情加重。2、寻找并去除病因:积极排查导致皮疹的原因。若是接触过敏原引起,如食物、药物、花粉等,需明确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对于因感染诱发皮疹的情况,要积极治疗感染源,如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等。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需针对具体疾病进行规范治疗。3、药物治疗:患者需遵医嘱根据皮疹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药物。如果是过敏导致的,可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能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对于炎症较明显的皮疹,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病情严重时可能需口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若是感染引起的皮疹,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皮疹的变化,如颜色、形态、面积、是否有新皮疹出现等,并记录下来供医生参考。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疹部位的摩擦。若在治疗期间皮疹加重、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复诊。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