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令人窒息!这个因素让卒中风险翻倍,知道的人却少之又少

  让我吸口氧再说话……

  这次要给大家介绍的研究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令人窒息!

  PM2.5指的是空气动力学直径为2.5μm或更小的可吸入颗粒物(PM)。

  令人担忧的是,面对这种污染物,我们的肺就像貔貅似的只进不出,把这些颗粒统统都收入囊中,这将对身体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8年8月,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EJM发表研究[1],评估了全球652个城市的PM2.5和PM10的数据发现,随着PM浓度的增加,死亡风险持续增加,没有发现死亡风险增加的阈值;

  2019年10月,清华大学参与的研究[2]紧随其后发表于BMJ,发现美国人民短期暴露于PM2.5还会导致各类疾病的住院负担加重,增加了大量的医疗成本;

  2019年12月,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团队同时与BMJ发表研究[3,4],分别阐述了长期和短期的PM2.5暴露对于中国人卒中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令人窒息!这个因素让卒中风险翻倍,知道的人却少之又少


  一 令人窒息,PM2.5一吸叫你中风!

  第一项研究是在中国15个省开展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的预测项目(China-PAR),研究纳入了117575名没有卒中的中国参与者,评估了参与者居住地2000-2015年期间的长期PM2.5水平与卒中之间的关系。

  随访期间参与者所接触的平均PM2.5水平为64.9 μg/m3,范围从31.2 μg/m3至97.0μg/m3不等,共记录到3540例卒中事件,63.0%为缺血性卒中,27.5%为出血性卒中。

  结果发现,与接触的PM2.5水平最低(<54.5 μg/m3)的1/4人群相比,接触水平最高(> 78.2 μg/m3)的1/4人群中的卒中发病风险会增加53%(HR 1.53, 95%CI 1.34-1.74),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幅度为82%(1.82, 1.55-2.14),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幅为50%(1.50, 1.16-1.93)。

  PM2.5水平的水平每增加10 μg/m3,相应的卒中风险就会增加13%(1.13, 1.09-1.17),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20%和12%(1.20, 1.15-1.25; 1.12, 1.05-1.20)。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老年人和超重人群对于PM2.5水平更为敏感,PM2.5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在PM2.5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卒中风险几乎是线性上升,各种分析均没有改变研究的结果。吸烟状态和总胆固醇水平对于结果也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提及,环境中的PM2.5可能会活化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增加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从而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而PM2.5水平与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则可能与动脉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内皮功能障碍、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虽然本次研究的结果与之前其他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他研究如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的数据主要来自于PM2.5负担较低的高收入国家,这项研究则填补了高PM2.5水平下的数据空白,同时也为中低收入国家应对PM2.5相关的疾病负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 还没完呢,PM2.5还要让你心梗!

  第二项研究则评估了短期的PM2.5暴露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纳入了2014-2017年中国184座城市中8834533例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评估了PM2.5暴露与各类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期间,平均每天有47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其中26例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例为心力衰竭、2例为心律失常、14例为缺血性卒中、2例为出血性卒中。

  结果发现,PM2.5水平的水平每增加10 μg/m3,当天的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就会增加0.26%(95%CI 0.17%-0.35%),缺血性心脏病住院率增加0.31%(0.22%-0.40%),心力衰竭住院率增加0.27%(0.04%-0.51%),心律失常住院率增加0.29%(0.12%-0.46%),缺血性卒中住院率增加0.29%(0.18%-0.40%),但出血性卒中住院率没有显著的变化。

  PM2.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增加,而是在PM2.5水平低于50 μg/m3时最为陡峭,之后则会拐个弯。

  与PM2.5  <50 μg/m3的日子相比,PM2.5 水平为15-25 μg/m3、25-35 μg/m3、35-75 μg/m3和>75 μg/m3时,增加的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分别为1.1%、1.9%、2.6%和3.8%;PM2.5水平继续增加之后,风险的增加则趋于平缓。

  分析没有发现PM2.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在男女之间的差异,但年龄较大的人群比较容易受到PM2.5水平的影响而住院,此外南方人受到PM2.5水平的影响也更大。

  研究人员指出,在这项研究中,PM2.5水平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之间的联系似乎没有其他研究那么紧密。

  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平均PM2.5水平太高(50 μg/m3),而在美国的类似研究中,PM2.5的平均水平仅为15 μg/m3。PM2.5水平超过50 μg/m3对于人们的影响似乎趋于饱和,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忍到这一水平的PM2.5之前,就早早去了医院。

  空气污染不容忽视,中国有14亿人口,绝大部分人口都暴露在PM2.5之下,即使PM2.5水平每增加10 μg/m3仅增加0.26%的心血管住院人数也会是个巨大的数字。

  三 继续努力,PM2.5永远都嫌太多!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随着PM2.5的水平不断升高,其它疾病也不例外。

  美国的研究显示,短期的PM2.5暴露不仅可以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住院风险,增加大量的医疗花费,对于更多大家不太关注的疾病也具有类似的效果,这份疾病的名单包括败血症、体液和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帕金森病、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栓塞等等[2]。

  空气污染,远不是咳嗽两声、擦擦鼻涕那么简单!

  2013-2017年中国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估计的全国人口加权年平均PM2.5水平在5年内从61.8 μg/m3降至42.0μg/m3[5]。可是这显然还不够,甚至都没有达到中国自己的2级空气标准。

  中国的2级空气标准要求年中的平均PM2.5水平低于35 μg/m3,1级空气标准要求年中的平均PM2.5水平低于15 μg/m3,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南则更为严苛,要求年中的平均PM2.5水平低于10 μg/m3。

  PM2.5水平并没有一个安全的阈值,即使是空气较好的地区仍可以进一步降低环境中的PM改善公众健康。低一点,更低一点,将会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追求。

  虽然“空气咱不行,卒中第一名”[6,7],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管好自己。全球的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饮食、吸烟、高胆固醇、空气污染、高血糖、高BMI、运动不足、药物/酒精滥用和肾功能受损等[7],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卒中的危险因素则主要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饮酒、空气污染、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以及钠摄入量高,这些危险因素2013-2014年可能影响了中国近3亿人[8]——出门憋住一口气是不可能了,管好自己的嘴倒是值得试试。

  Reference

  [1] Liu C, Chen R, Sera F, et al. Ambient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Mortality in 652 Cities. N Engl J Med. 2019;381(8):705–715. doi:10.1056/NEJMoa1817364.

  [2] Wei Y, Wang Y, Di Q, et al. Short 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ospital admission risks and costs in the Medicare population: time stratified, case crossover study. BMJ. 2019;367:l6258. Published 2019 Nov 27. doi:10.1136/bmj.l6258.

  [3] Huang K, Liang F, Yang X, et al. Long 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incidence of strok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the China-PAR project. BMJ. 2019;367:l6720. Published 2019 Dec 30. doi:10.1136/bmj.l6720.

  [4] Tian Y, Liu H, Wu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ause specif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ime series study in 184 major Chinese cities. BMJ. 2019;367:l6572. Published 2019 Dec 30. doi:10.1136/bmj.l6572.

  [5] Zhang Q, Zheng Y, Tong D, et al. Drivers of improved PM2.5 air quality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7.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9;116(49):24463–24469. doi:10.1073/pnas.1907956116.

  [6] GBD 2016 Lifetime Risk of Stroke Collaborators, Feigin VL, Nguyen G,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Country-Specific Lifetime Risks of Stroke, 1990 and 2016. N Engl J Med. 2018;379(25):2429–2437. doi:10.1056/NEJMoa1804492.

  [7] GBD 2016 Strok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2019;18(5):439–458. doi:10.1016/S1474-4422(19)30034-1.

  [8] Wu S, Wu B, Liu M, et al. Stroke in China: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Lancet Neurol. 2019;18(4):394–405. doi:10.1016/S1474-4422(18)30500-3.

2020-01-08 00:00:02浏览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姨妈推迟乳房胀痛正常吗
姨妈推迟乳房胀痛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正常情况下多由激素变化等生理因素引起,异常情况则可能与疾病相关。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不能仅据此症状简单认定是否正常,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通常,月经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姨妈推迟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波动可促使乳腺组织增生、乳房导管扩张,从而导致乳房胀痛。这是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在月经来潮后,随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胀痛会逐渐减轻。精神因素也可能导致姨妈推迟和乳房胀痛。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或生活不规律,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月经周期,同时引发乳房胀痛。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症状往往能得到改善。然而,一些疾病也会有类似表现。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会使月经周期紊乱、出现闭经,常伴有乳房胀痛,还可能有多毛、肥胖等症状。怀孕也会导致月经推迟和乳房胀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此外,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乳腺疾病,也会引起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关系可能不紧密。若姨妈偶尔推迟且乳房胀痛较轻,月经后缓解,通常无需担忧。但如果月经经常推迟、胀痛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发热、乳房肿块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乳腺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50岁女人乳房胀痛怎么办月经淋漓不断
50岁女性乳房胀痛和月经淋漓不断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观察症状变化和病情恢复情况,以便医生根据实际调整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等。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缓解压力,对改善症状有一定帮助。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乳房胀痛和调节月经的常用方法,包括激素类药物及止血药物等。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可调节月经周期,缓解乳房胀痛。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适用于月经淋漓不断的患者,可减少出血量。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药物副作用。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和按摩等。热敷适用于乳房胀痛的患者,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按摩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月经恢复。物理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操作规范,以免造成伤害。乳房胀痛和月经淋漓不断的人群就医配合医生检查,如实告知自身症状和病史。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卫生,防止感染。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以平和心态面对身体变化。若出现乳房胀痛、月经淋漓不断症状加剧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50岁女人乳房胀痛月经淋漓不断怎么回事
50岁女人出现乳房胀痛、月经淋漓不断,可能与精神压力大有关,也可能与疾病因素有关,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若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乳腺超声、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一、非疾病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乳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乳房胀痛和月经紊乱。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减轻经期不适。二、疾病因素:1、乳腺增生症: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导致乳房胀痛。症状较轻者,可通过定期复查观察;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小金丸、乳癖消片等药物缓解症状。2、子宫肌瘤: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导致月经淋漓不断。若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若肌瘤较大或症状严重,可能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全身代谢及内分泌系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和乳房胀痛。可遵医嘱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改善甲状腺功能。50岁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注意乳房和外阴卫生,定期进行自我检查。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休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及时复诊。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身体变化,如有疑虑及时与医生沟通。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怀孕会乳房胀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性怀孕后出现乳房胀痛,主要由非疾病因素如激素水平变化,以及疾病因素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症等引起。建议保持乳房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乳房,尤其是乳头和乳晕部位,但要注意避免用力揉搓。一、非疾病因素:怀孕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乳腺导管的增生和延长,使乳腺腺管扩张;孕激素水平上升,能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为产后泌乳做准备。同时,催乳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也参与其中,这些激素的协同作用使得乳腺组织不断发育,乳房内的腺体、脂肪等组织增生,从而导致乳房胀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二、疾病因素:1、乳腺纤维腺瘤:这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可能在怀孕前就已经存在,只是未被发现。怀孕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刺激纤维腺瘤迅速增大,从而引起乳房胀痛。一般来说,较小的纤维腺瘤可先观察,待产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如果纤维腺瘤较大,影响生活或有恶变倾向,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考虑手术切除。2、乳腺增生症:部分女性在怀孕前可能就存在乳腺增生,只是症状不明显。怀孕后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会进一步刺激乳腺组织,使原本增生的乳腺更加活跃,导致乳房胀痛加剧。疼痛可能会呈现出周期性或无规律,有时还能摸到乳房内有结节状或片状的肿块。一般建议孕妇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增生情况,产后可根据具体症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如采用药物调理等。如果乳房胀痛严重、伴有发热、乳房肿块变硬或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疾病因素,确保母婴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