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僵”、“慢”是帕金森病给人的最深印象,但其实在疾病早期,患者仅仅表现为焦虑、抑郁、便秘、嗅觉减退等非运动症状。
“五年前就算在三级大医院,帕金森病的误诊率都相当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青教授表示,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丰富经验,该病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随着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存在25-35%的误诊率。
环境污染使年轻人纷纷中招帕金森
帕金森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都是逐年增加,目前大概有35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国就占了一半。在60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的患病率超过1%。
“大多数人是在50岁以后发病,但是帕金森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在王青接诊的病人中,最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是来自广东南海的一对兄弟,哥哥21岁发病,弟弟16岁发病。
他认为,环境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引起基因突变,是帕金森病年轻化的罪魁祸首。因为除了年龄衰老之外,帕金森病与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有科学研究显示,滥用农药对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促使帕金森病的患病上升。
5个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
帕金森在医生眼中,就像一个专门吞噬神经的恶魔,使病人一步步走向“震颤手、僵尸步、面具脸”身体不听使唤的深渊。目前该病尚无法治愈,但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延缓疾病恶化。
许多帕金森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了手震颤或肌张力增高。这说明患者的大脑神经已经出现退化,黑质纹状体的多巴神经元已经发生大量丢失,丢失程度高达70%。
近十年的医学研究发现,在此之前,将帕金森疾病前移15-20年,病人其实已经有帕金森的早期症状,只是被忽视了。
“帕金森的早期表现主要是一些非运动症状,最常见的有焦虑、抑郁、失眠、便秘、嗅觉减退等。”王青提醒病人,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可以比运动症状提早15-20年,甚至提早30年出现。
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的病人,如果经抗抑郁焦虑、助睡眠药物治疗,虽然短期内有缓解,但时间一长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建议到神经内科进一步诊断,需排查帕金森。
这样吃药可以推迟安装脑起搏器
帕金森跟其他疾病不同,早期发展速度最快,到了中晚期反而进展速度减缓。所以,早期帕金森病一经确诊,马上给予神经修饰药物治疗,就可以延缓它的进展。
王青表示,帕金森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脑起搏手术治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不能治愈它,但可以控制症状,让病人拥有较好的生存质量。
帕金森药物治疗讲究个体化,病人不要盲目跟风吃药。他说,严格遵循“不求全效,但求细水长流”用药原则,可以延长药物蜜月期,可以推迟安装脑起搏器的时间。
在王青收治的病人中,有不少病人通过吃药就能很好控制病情,直至去世都不用安装脑起搏器。毕竟高龄老人,进行手术风险很大,需要慎重考虑。
当然,如果帕金森患者年纪轻轻就发病了,现在单靠吃药已不奏效,且出现了异动症,那么还是建议安装脑起搏器。不过,安装了脑起搏器后依然要坚持服用药物。(通讯员 伍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