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这份关于头痛的测试,全对的人没几个!

  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患有头痛症状的患者越来越多,且导致头痛的原因也越来越多样化,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然而我们并没有对头痛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头痛不是病,把头痛当成暂时的生理现象,不重视、不治疗是普遍现象。但是,长时间的头痛会导致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严重病变,甚至是重大疾病的征兆。

  同时,一些医生对头痛的认识也不够充分。有的医生认为头痛只是疾病的症状,病好了头痛也就没有了。还有一些压力导致的功能性头痛,很难查出具体病因,可能导致误诊,耽误了治疗。

  

这份关于头痛的测试,全对的人没几个!

  你对头痛的了解有多少呢?我们一起做个小测验,考考自己吧!

  1、关于头痛的治疗,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抗惊厥药,如托吡酯,是最常用的预防丛集性头痛的药物

  B.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是儿童复发性头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C.曲普坦类药物可引起血管收缩等作用,可有效中止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

  D.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头痛患者,脑深部电刺激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比经皮射频消融更可取

  答案 ↓↓↓

  C

  今天,本文将对最常见的三种原发性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诊断、治疗等最新内容逐一分享,当中穿插着题目及时复习,涨姿势的时候到啦!

  紧张型头痛

  2、以下哪一项对于紧张型头痛是准确的?

  A. 紧张型头痛的发病通常发生在三十岁的时候,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B. 紧张型头痛持续时间为30分钟到7天,通常在起床后或之后不久出现。

  C. 紧张型头痛的疼痛发作通常比偏头痛快,而且通常更尖锐、刺痛。

  D. 紧张型头痛因体力活动而加重,并伴有恶心和呕吐

  答案 ↓↓↓

  B

  紧张型头痛(TTH)很常见,在不同研究中,一般人群的终生患病率在30%到78%之间。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男女比例为3:2。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与压力和/或焦虑事件有关。这种头痛类型具有中等强度、自限性,并且通常对非处方药有反应。

  而慢性紧张型头痛几乎每天发作,并且与颈部和头部的肌肉收缩,不良姿势有关。这种类型的头痛是双侧的,通常为枕额部。

  国际头痛学会(IHS)对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指出,必须包括以下两个特征:

  压迫发紧或头部带样箍紧感(无搏动性)

  额枕位置

  双侧-轻度/中等强度

  不因体力活动而加重

  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热/冷敷、超声波、电刺激、改善姿势、触发点注射治疗、枕神经阻滞、拉伸和放松技术。有规律的运动、伸展、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也可能改善头痛。

  由于治疗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并发症可能包括:

  过度依赖非处方含咖啡因的止痛药;

  对麻醉性镇痛剂的依赖/成瘾;

  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引起消化道出血

  癫痫发病风险比一般人群高4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

  丛集性头痛

  3、以下哪一项对于丛集性头痛是准确的?

  A. 丛集性头痛是双侧的并且常与干燥性角膜炎有关

  B. 大多数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患者最终会发展为慢性丛集性头痛

  C. 在丛集性头痛发作期间,大多数患者通过躺下而得到缓解,表现出极小的运动和活动

  D. 通常,患者每年经历一到两个丛集期,每个丛集期持续2周至3个月

  答案 ↓↓↓

  D

  丛集性头痛(CH),又称组胺性头痛,其病理生理和病因尚不清楚。但男性、30岁以上、少量血管扩张剂(如酒精)和头部外伤或手术史可成为丛集性头痛的危险因素。

  美国头痛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丛集性头痛具有以下特征:

  患者遭受严重或非常严重的单侧疼痛(眼眶、眶上或颞部疼痛)发作,持续15-180分钟,每隔一天发作一次,一天发作8次。

  这些发作与下列1种或更多种(全部同侧)有关: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额头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上睑下垂或眼睑水肿。

  在丛集性头痛发作期间,多达90%的患者变得焦虑不安并处于严重的痛苦之中。他们开始走动、猛撞坚硬的表面、痛苦地尖叫或低下头压住疼痛部位。体育锻炼可以使头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丛集性头痛的药理治疗可分为两种方法:

  急性药物如氧气、雷公藤、麦角生物碱和麻醉剂用于缓解急性发作;

  预防性药物例如钙通道阻滞剂、情绪稳定剂和抗惊厥药物来减少头痛恶化的频率和强度。

  吸入高流量浓缩氧气对于中止丛集性头痛发作非常有效。在文献中尚无显示死亡率上升与丛集性头痛直接相关。然而,丛集性头痛患者在疾病发作、酗酒(和其他形式的药物滥用)、吸烟和消化性溃疡疾病期间自伤的风险增加。

  偏头痛

  4、以下哪一项对于偏头痛的检查是准确的?

  A. 使用手术方案去激活偏头痛触发点

  B. 对不符合偏头痛临床标准的稳定型头痛患者应常规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C. 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检测不如CT敏感

  D.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检测用于排除疑似偏头痛患者的颞/巨细胞动脉炎

  答案 ↓↓↓

  D

  5、关于偏头痛的治疗,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非药物管理与预防性用药的治疗结果在减少偏头痛方面相似

  B. 严重偏头痛患者每日服用雷公藤多达3-4周

  C. 在急诊病人中,皮下注射舒马曲坦比静脉注射止吐药和苯海拉明更可取

  D. 三环类抗抑郁药通常是预防偏头痛的一线药物

  答案 ↓↓↓

  A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复发性头痛疾病,临床症状通常是单侧头部疼痛,程度为中度至重度,搏动性,日常活动会加重头痛。它也可与各种视觉或感觉症状有关。在美国头痛协会的分类中,可包括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偏头痛的发病率为10%,在所有致残原因中排名第19。偏头痛有很强的遗传因素,女性患病的概率更高。偏头痛患者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较高,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非药物治疗试验平均减少了40%-50%的偏头痛发作,与预防药物试验的结果非常接近。生物反馈、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疗法通常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有效。

  根据美国神经学学会和美国头痛协会发布的指导方针,下列药物应该用于预防偏头痛(A级建议):

  抗癫痫药:双丙戊酸钠,丙戊酸钠,托吡酯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心得安、噻吗洛尔

  曲普坦:氟哌曲坦用于短期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AMs)预防

  2016年,美国头痛协会发布的成人急性偏头痛的治疗指南中推荐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丙氯拉嗪和皮下注射舒马曲坦来治疗偏头痛患者(B级推荐)。可使用地塞米松,以防止头痛复发(B级)。应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注射用吗啡和氢吗啡酮)。

  你答对了几题呢?是学霸还是学渣,快来留言告诉我吧!

  参考文献:

  1.https://reference.medscape.com/viewarticle/889051_1

  2.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142556-overview

  3.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792384-overview

  4.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142459-overview

2018-12-29 00:00:01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发热,呕吐,甲流怎么回事怎么办
甲流一般是指甲型流感。发热呕吐甲型流感多考虑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饮食不当、流行性感冒等原因导致的,建议针对具体的原因来采取合适的治疗。 1、自身免疫力低下 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可能是环境污染严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进而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临床上通常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2、饮食不当 如果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吃了刺激性的食物或者饮食不洁,就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疾病,进而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通常患者会出现上述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不良的饮食结构,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不适的症状。 3、流行性感冒 患有该疾病可能是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导致病毒感染引起的,还可能是与感染者共用洗漱用品等原因诱发的,会导致机体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患者通常会出现胃肠道异常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司他韦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病毒、退热治疗。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可能是患有急性胃肠炎等原因导致的,若患者还出现其他明显不适的症状,则需要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腹部闷痛发热
发生腹部闷痛发热,可能是急性胃肠炎、胆结石、消化性溃疡等因素所致。 1、急性胃肠炎 如果不小心食用变质食物,变质食物内的病菌对胃肠道等人体器官产生刺激,造成胃肠道病变,引起急性胃肠炎,导致腹痛、体温升高、呕吐等症状,可以配合医生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口服溶液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胆结石 如果肝脏内分泌的胆汁长期储存于胆囊内部,无法通过胆管排出到胃肠道内参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造成胆汁过度浓缩,诱发胆结石,导致上述不适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多烯磷脂酰胆碱片等药物治疗。如果胆结石体积过大,也可以通过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方法治疗。 3、消化性溃疡 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盲目使用药物、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对胃肠道内的黏膜组织产生刺激,造成胃肠道黏膜细胞受损,引起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配合医生使用枸橼酸铋钾片、法莫替丁胶囊等药物治疗。若出现恶性消化道溃疡,也可以通过胃大部切除术等方法。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等因素有关,需要做好腹部B超检测,采取合适方法改善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