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抗癫痫药物那么多,谁才是耐药性局灶性癫痫更理想的选择?

  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作性、短暂性、刻板性、复发性的特点。

  据统计,0.5%~1%人群罹患癫痫,其中约10%人群一生中可能发生1次痫性发作;大约1/3局灶性癲痫患者可能发展成为慢性难治性癲痫,这类患者通过尝试2种AEDs治疗不能达到癲痫无发作,而需要 AEDs联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癲痫。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有超过24种AEDs上市,然而因为缺乏AEDs之间疗效和安全性的直接对比研究,如何选择AEDs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道难题,尤其是新型AEDs上市后。

  

抗癫痫药物那么多,谁才是耐药性局灶性癫痫更理想的选择?

  一项网络荟萃分析对17种AEDs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这项网络荟萃分析旨在比较分析多种AEDs(包括新型AEDs)治疗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项研究(Hu Q,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epileptic drugs for refractory partial-onset epilepsy:a network meta-analysis. J Neurol. 2018 Jan;265(1):1-11.)基于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7年2月18日符合一定纳入标准的RCTs,共纳入了76组RCTs,2071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17种AEDs。

  拉考沙胺(LCM)、卡立氨酯(CRS)、艾司利卡西平(ESL)、加巴喷丁(GBP)、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奧卡西平(OXC)、吡仑帕奈(PER)、普瑞巴林 (PGB)、瑞替加滨(RTG)、托吡酯(TPM)、氨己烯酸(VGB)、丙戊酸(VPA)、卢非酰胺(RUF)、替加宾(TGB)、布瓦西坦(BRV)、唑尼沙胺(ZNS)。

  该项研究从癫痫患者使用AEDs的疗效和安全性两方面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疗效评估的主要标准为无发作率,即定义为RCTs维持期或者双盲治疗期(滴定期+维持期)癫痫发作减少100%的患者比例,以下简称为“癫痫无发作”;安全性评估的主要标准为退出率,即定义为因治疗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患者退出的比例。

  (备注:在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时,若RCTs中同一AED按不同剂量与安慰剂比较进行多组分析时,应将其归纳到一组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

  ■ 疗效评估结果

  癫痫无发作率是一种通常被用于评价癫痫患者预后的常用指标,也是评价AEDs疗效的常用指标。该项网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54项RCTs报告了疗效评估结果,其中共包含15 784例患者和17种AEDs。

  荟萃分析“癫痫无发作”结果显示,除了CRS、GBP、LTG、ZNS、RUF和TGB以外,所有AEDs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疗效累积概率排序结果表明:TGB>BRV>VPA>LEV>TPM(图1)。

  ■ 安全性评估结果

  退出率的评估可以用于反映药物安全性的高低。该网络荟萃分析中共有66项RCTs报告了安全性结果,其中共包含18989例患者,17种AEDs。

  荟萃分析药物“耐受性”结果显示,相比LCM、ESL、OXC、PGB、RTG,使用LEV治疗的癫痫患者具有较低的退出率。“耐受性”排序概率分析显示:安慰剂>LEV>BRV>PER,故表明17种AEDs中LEV的安全耐受性最高(图2)。

  ■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结果

  该研究根据治疗期(滴定后)的固定剂量维持阶段和双盲期(滴定和维持)的疗效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维持期,纳入25项RCTs,对8种AEDs进行比较,荟萃分析结果显示LEV疗效优于LTG [OR = 5.19, 95%CI (1.19–38.75)],其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在双盲期,纳入32项RCTs,对12种AEDs进行比较,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其它AEDs相比,RUF的疗效较差。所有敏感性分析的结果都是相似的,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可靠。基于视觉评估,比较-校正的漏斗图未显示出潜在的发表偏倚。

  研究得出结论治疗耐药性局灶性癫痫,新型AEDs——BRV、LEV、OXC、RTG、VGB和TPM与传统AEDs疗效一致,而OXC、RTG和RUF的耐受性较差,VGB和VPA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LEV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添加治疗耐药性局灶性癫痫的理想AED。

  专家点评

  随着上市的AEDs日益增多,临床医师在拥有更多的选择的同时,也面临一项挑战: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癫痫患者,选择最理想的AEDs。本文通过全面的网络荟萃分析,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不同AEDs治疗耐药性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该研究共纳入了76组RCTs,2071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17种AEDs。研究发现对于治疗耐药性局灶性癫痫,新型AEDs与传统的AEDs的疗效相当;左乙拉西坦呈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添加治疗耐药性局灶性癫痫较为理想的抗癫痫药物。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为癫痫患者选用最合适的AEDs,不仅要考虑其有效性,还要综合评估其安全性和耐药性等。该分析为临床医师在药物选择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供临床工作者们进行借鉴。

  参考文献:

  Hu Q,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epileptic drugs for refractory partial-onset epilepsy:a network meta-analysis. J Neurol. 2018 Jan;265(1):1-11.

2018-12-17 00:00:03浏览1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稍微运动下体就流液体是阴道炎导致的吗
稍微运动下体就流液体,并不一定是阴道炎导致的,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女性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热感等。当女性患有阴道炎时,阴道黏膜可能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且可能伴有异味。在运动时,由于身体活动增加,阴道内的分泌物可能更容易流出,从而表现为下体流液体的现象。此外,阴道炎还可能引起性交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进一步支持了阴道炎的可能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凭运动时下体流液体这一症状,并不能直接诊断为阴道炎,还需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运动时下体流液体也可能与多种非疾病因素相关。女性在排卵期或月经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阴道分泌物可能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运动时,这些分泌物可能更容易被排出,从而表现为下体流液体。其次,运动时身体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导致阴道及周围组织的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此外,穿着紧身或不透气的内裤和运动服,也可能影响阴道的通气和排汗,导致分泌物增多。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运动时下体流液体的现象,但与阴道炎无关。女性应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和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裤和运动服,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曾钢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凯格尔运动正确做法是什么
凯格尔运动是通过重复缩放部分骨盆肌肉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其正确做法包括找准肌肉、规范动作及合理安排锻炼频率。凯格尔运动的核心在于精准定位盆底肌肉。首先要找到盆底肌,可通过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断尿流的方式来感知,能使尿流中断的肌肉即为盆底肌,但日常训练时不建议在排尿时进行。确定盆底肌位置后,平躺在床上,双腿弯曲微微分开,全身放松,尤其是腹部、大腿和臀部肌肉,避免这些部位发力。接着收缩盆底肌肉,就像憋尿动作,但程度要更强烈,保持收缩状态3到5秒,然后缓慢放松,同样维持3到5秒,如此重复进行。训练时呼吸要均匀自然,不要憋气,收缩肌肉时吸气,放松时呼气。盆底肌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随着年龄增长、妊娠分娩等因素影响,盆底肌会逐渐松弛,导致脏器脱垂、尿失禁等问题。凯格尔运动通过反复锻炼,能使盆底肌纤维增粗,提高其弹性和张力,更好地维持脏器位置和正常功能。在女性群体中,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肌造成极大损伤,产后及时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加速盆底肌恢复,降低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男性,良好的盆底肌功能有助于改善前列腺健康状况,提升性生活质量。从心理层面讲,当通过坚持凯格尔运动,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如尿失禁等尴尬问题得到缓解,个人的自信心会显著增强,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减轻因身体不适带来的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进行凯格尔运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初始阶段,每天进行3组,每组收缩、放松动作重复10到15次即可,随着肌肉力量增强,逐渐增加每组的次数和每天的组数。运动过程中若出现疼痛、不适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要保持长期坚持,凯格尔运动效果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持续练习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见到明显成效。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产前筛查孕几周做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产前筛查一般在孕16-22周进行较为合适。对于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妇,建议在孕前就咨询遗传科医生,了解相关的筛查知识和最佳筛查时间。孕16-22周是较为理想的筛查时间,这是因为在此期间,羊水的量较为充足,胎儿的细胞在羊水中分布相对均匀,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能较为准确地诊断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而且这个时期胎儿的发育已经较为稳定,进行羊水穿刺等操作对胎儿和孕妇的风险相对较低。同时,此阶段如果检测出胎儿患有该病,孕妇和家属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考虑后续的决策。影响筛查时间的因素主要有孕妇和胎儿的个体情况。若孕妇存在前置胎盘、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可能需要推迟筛查时间,以降低穿刺过程中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胎儿来说,如果胎儿发育迟缓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筛查时间,确保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此外,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测技术和流程也可能对筛查时间有一定影响,一些机构可能在特定孕周才能提供较为完善的检测服务。孕期要按时进行产检,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和胎儿的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筛查时间。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检查和后续可能的处理措施。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脊髓损伤为什么腿很重
脊髓损伤后腿部感觉沉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脊髓受损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脊髓作为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神经信号,控制运动、感觉和内脏功能。当脊髓受损时,这种神经信号的传递会受到阻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包括腿部沉重感。脊髓损伤后,下肢的神经信号传递受阻,导致腿部肌肉无法正常接收来自大脑的指令,进而出现肌肉无力、痉挛或萎缩等症状。这种肌肉状态的改变,加上神经传导的异常,使得患者在行走或活动时感到腿部异常沉重。此外,脊髓损伤还可能引发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腿部的不适感。除了肌肉和神经传导的异常外,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对腿部沉重感产生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加剧腿部沉重的感觉。此类疾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首先,对于脊髓损伤本身,应根据损伤的原因和程度,采取手术、药物或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如地塞米松等皮质类固醇药物在减少脊髓损伤和修复神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应遵医嘱选择。另外针对腿部沉重的症状,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来缓解症状。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姿势,以减少对脊髓和下肢的负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