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了解更多一点,偏头痛更少一些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临床表现为中重度、单侧、搏动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症状。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普通人群中偏头痛的发病率约为15%,其中,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40岁之后患病率逐渐降低。本文对偏头痛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及治疗进行了简单介绍。

  

头痛 亚健康 白领 上班族_副本


  1.什么是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搏动样头痛,多为偏侧头痛,常由某种物质或情况(环境、压力、激素及其他)导致或“诱发”。偏头痛在女性中的发生率更高(约75%),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能力。

  2.偏头痛症状

  偏头痛症状常发生在患者一侧,为搏动性痛,疼痛强度足以让患者无法进行简单的任务或工作。头痛可能会累及眼睛、前额或太阳穴,并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视觉问题,以及增加对正常光照或轻度运动的敏感性。

  3.有先兆偏头痛

  “典型”偏头痛常在发作前约一小时伴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暗点、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约20%的偏头痛患者是这种“典型”类型。

  4.偏头痛预兆

  “典型”先兆并不存在于所有患者中,但约25%的偏头痛患者有前驱期。前驱期出现在偏头痛发作前24小时,包括情绪变化(抑郁、兴奋和易怒)和气味或味觉敏感度改变,而其他人可能会感到疲劳或紧张。

  5.偏头痛发病原因是什么?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者推测一些影响血管渗透性和与脑细胞有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偏头痛。

  6.诱发因素:闪光

  暴露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往往能够触发偏头痛。最常见的一个诱发因素是强烈的闪光。例如,出现故障的荧光灯,电视画面快速开关,湖泊或海面上的阳光反射波等,都是潜在的诱发因素。

  7.诱发因素:焦虑和压力

  如前所述,压力有时是偏头痛的一个触发因素。虽然人们不可能生活的一点没有压力,但很多人都可以通过利用放松技巧、深呼吸和其他生物反馈技术来减小压力、避免引发偏头痛。

  8.诱发因素:不良饮食或缺乏睡眠

  规律的日常饮食和睡眠模式有助于预防偏头痛的发生。睡眠中断和缺乏足够的液体和/或进食、甚至暴饮暴食都有可能引发偏头痛。

  9.诱发因素:激素水平改变

  很多女性的偏头痛发作与其月经周期有关。激素水平增加和降低被认为是引发某些女性偏头痛的原因。不过,这种情况也因人而异,因此激素疗法可能对有些女性有用,而对另一些女性无益,甚至会加重偏头痛症状。

  10.诱发因素:头痛饮食

  虽然研究尚未证实哪种食物能够引发偏头痛,但患者常表示有些食物引发了他们的头痛发作。患者列举的常见饮食或食品添加剂包括红酒奶酪巧克力酱油、加工过的肉类和味精

  11.诱发因素:酪胺

  酪胺由酪氨酸产生,由于能导致血管收缩和扩张,可能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之一。许多陈年的和发酵食品与偏头痛相关,如奶酪、酱油、酱菜或者像意大利腊香肠一样的陈年肉类都含有酪胺。

  12.咖啡因:有助或有碍?

  咖啡中的咖啡因当与某些药物一起服用时可能有助于缓解偏头痛。然而,当咖啡因水平下降后,患者可能会又容易发生偏头痛。因此,它对偏头痛患者可能既有帮助也有阻碍。

  13.追踪个人诱发因素

  个体患者应该记日记或列举事物作为即将发生偏头痛的预警信号或诱发因素。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偏头痛患者预防未来的偏头痛发作。

  14.哪些患者容易发生偏头痛?

  女性发生偏头痛的概率是男性的三倍。如果亲属伴有偏头痛,则其发生偏头痛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偏头痛更常出现在伴有癫痫、抑郁、卒中、哮喘、焦虑,以及神经系统和遗传障碍的人群中。

  15.儿童偏头痛

  青春期之前男孩和女孩偏头痛的发生率几乎相同,不过在青春期女性发生偏头痛的情况更加普遍。不过,儿童偏头痛的症状与成人有些不同;儿童可能会出现胃痛(腹型偏头痛)、频繁而有力的呕吐,或良性阵法性眩晕,无意识的眼部运动、呕吐和行为改变。

  16.偏头痛诊断

  偏头痛诊断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进行判断;不过,大部分医生将通过做CT或MRI脑部扫描来确定是否为其他原因造成的头痛(如脑肿瘤或出血)。

  17.估算头痛负担

  一些医生喜欢在治疗前估算偏头痛扰乱患者正常活动的程度。患者会接受问卷调查来评估其错过各种活动(上学、工作、家庭活动)的频率。

  18.治疗:OTC药物

  目前有很多治疗头痛的OTC药物。最常见的为阿司匹林、萘普生钠、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尽管这些OTC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人们也不应该过度使用以避免其毒性、溃疡和其他胃肠道问题。此外,过度使用可能会让偏头痛变得更糟。

  19.治疗:曲普坦类

  曲普坦类药物是治疗偏头痛的最常见的处方药物,包括那拉曲坦、阿莫曲坦、氟伐曲坦、舒马曲坦、利扎曲坦、来曲普坦和佐米曲坦。高血压、心脏病、卒中患者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可能不能服用曲普坦类药物;不过,医生可以帮助选择药物。遗憾的是,服用曲普坦类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包括恶心、头晕、胸痛及感觉异常。

  20.治疗:麦角胺

  麦角胺(麦角胺咖啡因片、Migergot或双氢麦角胺)的效果虽然不比曲普坦类药物,但也经常被用于治疗偏头痛。其副作用包括恶心、头晕、肌肉痛或口腔中有不寻常或令人不快的气味,以及与其他药物可能有相互作用。

  21.治疗效果如何?

  有时偏头痛初始治疗并不能减少症状或略微减少。如果在服用处方药物两到三次之后,只有很少甚至没有缓解,则应要求医生改变治疗策略。不过,患者一般希望尽早治疗(约2小时内)以得到充分的治疗获益。

  22.药物使用的局限性

  过度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一些慢性头痛;避免每周使用偏头痛处方药物超过两次。使用和逐渐减少偏头痛药物应该在医生的管理下进行。麻醉药因其成瘾性应作为偏头痛治疗的最后手段。

  23.治疗:预防性药物

  如果偏头痛频繁发作且非常严重,那么医生可能会开一些减少发作频率或预防头痛发生的药物。以这种方式使用的药物包括噻吗洛尔、双丙戊酸钠、普萘洛尔和托吡酯,虽然这些药物的目的是降低高血压或预防癫痫。

  24.预防性治疗:生物反馈

  另一种可能减少或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方法包括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减少像应激性这样的偏头痛诱发因素和肌肉紧张等早期症状。

  25.替代疗法:针灸

  虽然有关针灸的研究尚不明确,但很多患者可能对中国这种将针插入身体某个特定位置来减少或停止疼痛的方法感觉不错。由于治疗结局变异性太大,因此有些医生并不推荐这种治疗;但鉴于很多患者的获益,这不失为另一种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

  26.衰老的一个优势

  偏头痛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的峰值约在20岁至60岁。当年龄超过60岁,偏头痛强度和频率就会降低,某些患者的偏头痛还可能会停止发作。

  27.什么时候需要快速治疗?

  大多数患者都知道其偏头痛类型(诱发因素、先兆和疼痛强度)。然而,有或无偏头痛病史的人群如果发生一种持续时间约2天或更长时间的新头痛,则应去看医生。如果头痛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烧、脖子僵硬、精神混乱或瘫痪,则应进行紧急治疗。

2017-02-25 01:57:58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明显症状吗
乙肝大三阳患者症状有差异,部分有症状者,因肝脏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隐痛、黄疸等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虽病毒复制活跃,却因肝脏代偿能力强而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患者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出一系列与肝脏功能受损相关的临床表现。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着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肝脏炎症明显。具体来说,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肝区隐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肝脏肿大,肝包膜被牵拉所致。黄疸也是乙肝大三阳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呈深黄色,这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下降,胆红素在体内堆积所致。然而,并非所有乙肝大三阳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有一部分患者,虽然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但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患者可能没有与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此类患者可能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乙肝大三阳,但由于没有症状,往往容易忽视病情,从而延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携带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和复制,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潜在的损害,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所有乙肝大三阳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病毒载量检测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怎么传染
乙肝携带者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人的可能。这类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或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都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此外,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会传染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不过,一般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非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暴露,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张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乙肝不能吃什么食物有哪些
乙肝患者应避免食用高油脂食物、高糖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工肉类等。如果乙肝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1、高油脂食物: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以及动物内脏、肥肉等都属于高油脂食物。乙肝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过多摄入高油脂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引发脂肪肝,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甚至可能影响乙肝病情的控制。2、高糖食物:糖果、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乙肝患者应谨慎食用。大量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同样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促使肝脏脂肪变性,不利于乙肝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与病情稳定。3、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乙肝患者本身肝脏功能欠佳,消化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间接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诱发或加重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4、加工肉类:像腊肉、香肠、火腿等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添加大量的盐和防腐剂等添加剂。乙肝患者食用后,过多的盐分摄入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其中的添加剂中含有某些可能对肝脏产生潜在损害的成分,影响肝脏正常功能。乙肝患者日常饮食应保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遵循清淡饮食原则,避免食用上述不利于肝脏健康的食物。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