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广州的李伯晚上起来上上洗手间,发现一边手脚已经没有力气了,以为是睡觉时胳膊被压麻了,没在意,继续回去睡,结果一觉到早上六七点醒来,家人才发现一边手脚已经完全瘫掉了,送到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中风,却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徐安定教授介绍,半夜至清晨这段时间,由于血流慢、血压高是中风发生的高峰期,有疑似中风征兆的患者一定要马上就医,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中风的发生并非不可防
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和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徐安定教授指出,中风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如果我们的老百姓能够严格控制那些可控危险因素,很多脑卒中是可以避免的。
徐安定教授细数了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年龄、性别和遗传等。年龄的增长是每个人都不可抗拒的,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和年龄呈正相关,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增加10岁,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增加1倍。另外,性别和遗传因素也是不可控的。男性的脑卒中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父母双方如果有卒中史,其子女发生卒中的风险要增加约2~4倍。
徐安定教授特别强调三大高危因素务必好好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都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另外还有一个高危因素是胆固醇。“胆固醇是个统称,有好坏之分,我们要控制的是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加强胆固醇管理,例如长期、积极地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达到治疗目标值。此外,还要特别强调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吸烟不仅增加恶性肿瘤和呼吸道疾病风险,更是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戒烟、控烟也是卒中预防的重要任务。
“总之,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从日常生活习惯中预防‘三高’,例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与锻炼、戒烟等等,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快速识别中风记住“中风120”
据悉,以脑梗塞为例,90分钟内进行溶栓治疗,比3个小时后的效果可提高70%-80%,每推迟30分钟治疗,治疗效果下降20%-3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就诊就显得尤为关键。
徐安定教授表示,之前识别中风我们常用欧美的FAST口诀(面Face, 臂Arm, 语言Speech,时间Time),近日,刘仁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根据美国FAST中风宣教基础上,结合中国特点提出来的、国内学者高度认可适合于中国人群进行中风快速识别和即刻行动的一个工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特地于今天——世界卒中日,正式向全球发布这个“中风120”工具。

徐安定教授指出,在脑中风的征兆中,脸歪、胳膊单侧无力、说话不清,是最为常见最容易识别的。大家常认为的头痛、头晕、昏倒反而发生比例并不高,甚至极少发生,一旦出现上述征兆中的任何一项,都建议患者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最佳时机。(通讯员: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