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关注老年痴呆,挽救即将失去的“记忆”

陈俊抛 脑病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根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病协会2015年报告,估计每年新发痴呆病例990万,也就意味着每3秒钟就新增加一例。我国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5岁以上老人痴呆症的发病率为4.8%。并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老年痴呆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老年痴呆通常是相匹配男性的2到3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陈俊抛教授表示:老年痴呆不可逆,及早预防可避免或延缓。

  “老年痴呆”并非正常老化的记忆力衰退现象

  正在走进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老人意外走失、意外摔伤死亡、因病而过早变成“傻子”的事层出不穷。南方中西医脑病科主任陈俊抛教授提醒:老年痴呆症并非全是正常老化的记忆力衰退现象,置之不理有后患。陈俊抛教授还将老年痴呆的表现、病因作以下总结。

关注老年痴呆,挽救即将失去的“记忆”

  老年痴呆的常见表现

  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常有多疑;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淡漠或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甚至尿失禁等。

  老年痴呆的4大病因

  1、脑血管病是老年痴呆较为常见的病因:常见的有脑梗死后痴呆、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急性发作性脑血管性痴呆。可以在一系列脑出血、脑栓塞之后迅速发展成痴呆,也可由一次大面积的脑梗死引起痴呆。

  2、脑变性疾病:最为多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其发病缓慢,为逐渐进展的进行性痴呆。除此之外,还有皮克病、廷顿舞蹈病性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性痴呆等。

  3、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都可能引起痴呆。

  4、遗传因素:老年痴呆患者的后代有更多机会患上此病。

  “老年痴呆”的七种“宿主”

  陈俊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老年痴呆患者多为有7类人群,尽早认识自己,不做“老年痴呆”的“宿主”。

  1、不爱运动,懒散的人。

  2、患有代谢症候群的胖人。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卡路里摄取量最高的那组人与摄取量最低的那组相比,罹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要高出约1.5倍。高热量会使人发胖,并容易患上代谢症候群,容易引发三高症状,加大日后罹患认知障碍症风险。

  3、酗酒、抽烟的人。酗酒会导致体内酒精过多,肝脏来不及分解,影响到大脑血液循环;抽烟对健康有百害无一利,抽烟会令日后罹患该病的风险加大5倍。

  4、嗜好肥甘饮食的人。多食肥甘之物,其所含大量的脂质、饱和脂肪酸、胆固醇会加大罹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

  5、年龄大的人。年龄越大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越高,老年女性比男性痴呆比例更高,有痴呆家族史的人得痴呆的风险是其他人的3倍。

  6、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人。

  7、有抑郁病史、兴趣狭窄、精神创伤、受教育程度低、家境贫困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

  十个预防老年痴呆的技能你get到了吗?

  老年痴呆是必然的吗?难道真的“是祸躲不过”?对此,南方中西医陈俊抛教授回应:部分的老年痴呆是可以预防或延缓它的到来。主要有以下10种方法:

  1、饮食均衡,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分及动物性脂肪。

  2、适度运动,常做一些精巧的手工,做菜、吹奏乐器、画画等都有预防痴呆的效果。

  3、避免过度喝酒、抽烟,生活有规律。

  4、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

  5、防止跌倒,头部摔伤可导致痴呆。

  6、对事物常保持高度的兴趣及好奇心,应该多做些感兴趣的事及参加公益活动、社会活动等来强化脑部神经。

  7、要积极用脑,读书发表心得、下棋、写日记、写信等都是简单而有助于脑力的方法。

  8、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

  9、保持年轻的心,适当打扮自己。

  10、要以开朗的心情生活,避免过于深沉、消极、唉声叹气

  老年痴呆怎么办? 专家:不要放弃治疗

  陈俊抛教授在既往数千例老年痴呆的治疗案例中总结强调:如果发现或怀疑患有老年痴呆,务必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针对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人性化治疗方案,医、患、家属三方的重视缺一不可。

  1、痴呆治疗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痴呆需补充叶酸和VB12;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的痴呆应当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脑卒中导致的痴呆应当积极治疗脑卒中。

  2、药物对症治疗: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脑能量代谢激活剂(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麦角生物碱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银杏叶提取物、中医中药等。

  3、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康复锻炼、人文关怀、营养支持等都非常重要。(通讯员:吴剑鹏、吴佳仪)

2016-09-21 01:59:09浏览9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缩小卵巢早衰怎么办
当出现子宫缩小卵巢早衰的情况,可从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1、一般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能促进身体内分泌平衡,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避免熬夜,熬夜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加重卵巢早衰症状。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子宫和卵巢的血液供应。2、药物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是常用方法。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使用,如戊酸雌二醇和地屈孕酮。戊酸雌二醇可补充体内缺乏的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子宫萎缩等症状;地屈孕酮能调节孕激素水平,与雌激素配合,模拟正常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维持生殖系统功能。但激素替代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促排卵药物,如枸橼酸氯米芬,能刺激卵巢排卵,提高受孕几率。3、心理治疗:卵巢早衰及子宫缩小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心理压力又会进一步影响内分泌,加重病情。因此,心理干预十分必要。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若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控制有积极作用。建议发现子宫缩小卵巢早衰后,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或生殖医学科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如性激素六项、抗苗勒管激素检测、妇科超声等,准确评估病情。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如阴道不规则出血、乳房胀痛等,及时告知医生。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潮热、盗汗加剧、情绪异常波动等,应立即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宫缩乏力对产妇的影响有哪些
宫缩乏力对产妇可能产生产后出血、产程延长、感染、生殖道瘘等多方面影响。针对宫缩乏力,建议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鼓励产妇在产程中合理进食,摄入足够的能量和水分,维持体力。1、产后出血:宫缩乏力时,子宫肌纤维不能有效收缩,无法对胎盘剥离面的血管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导致产后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严重时可引发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2、产程延长:正常宫缩是推动胎儿娩出的关键动力,宫缩乏力会使产程进展缓慢,初产妇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为滞产。长时间的产程不仅使产妇体力大量消耗,还易导致产妇精神疲惫、焦虑,进一步加重宫缩乏力,形成恶性循环。3、感染:产程延长增加了产妇阴道检查、剖宫产等操作的机会,且胎膜长时间破裂,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加之产妇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产褥感染,影响产妇产后恢复。4、生殖道瘘:若第二产程延长,胎头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可使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导致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等生殖道瘘,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对于经处理后产程仍无明显进展或出现胎儿窘迫等紧急情况,应及时果断地选择剖宫产,确保母婴安全。产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量等,积极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缩是什么的感觉
宫缩的感觉可能包括腹部紧绷、疼痛感、规律性收缩、腰背部不适和下坠感等1、腹部紧绷:宫缩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腹部紧绷感。子宫肌肉收缩时,腹部会感到硬化和紧绷,类似于肌肉紧张的状态。这种紧绷感通常从子宫顶部开始,逐渐向下方扩散,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缓解。腹部紧绷的频率和强度会随着宫缩的进展而增加,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2、疼痛感:宫缩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初期宫缩可能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或隐痛,类似于月经痛。随着宫缩强度的增加,疼痛感可能逐渐加剧,表现为剧烈的绞痛或压迫痛。疼痛部位通常集中在腹部,但也可能放射至腰背部或大腿根部。疼痛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是判断宫缩阶段的重要指标。3、规律性收缩:宫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律性。真正的宫缩通常具有规律的时间间隔,初期可能每隔10-15分钟一次,每次持续30-60秒。随着分娩的临近,宫缩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强度增加。规律性收缩是区分真宫缩和假宫缩的关键特征,假宫缩通常无规律且强度较弱。4、下坠感:宫缩时子宫会向下挤压,产妇会感觉到下腹部有明显的下坠感,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往下坠,这种感觉会随着宫缩的加强而越发明显。同时,由于子宫对膀胱的压迫增加,还可能会出现尿频的症状,这是因为下坠感会刺激膀胱,让人产生频繁的尿意,即使膀胱内尿液不多,也会有想排尿的感觉。宫缩是分娩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但需注意区分真宫缩和假宫缩。若宫缩具有规律性且强度逐渐增加,可能提示分娩即将开始,应及时就医。若宫缩伴随阴道出血、羊水破裂或胎动减少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潜在风险。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了解宫缩的相关知识,做好分娩准备。若宫缩过早发生,需及时就医,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母婴健康。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可以用缩宫素吗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通常不可以使用缩宫素。此时若使用缩宫素,不仅无法促进有效宫缩,反而可能加重子宫收缩的不协调,对产妇和胎儿造成更大危害。不协调性宫缩乏力时,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宫缩兴奋点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段的一处或多处,导致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能完全松弛。这种无效宫缩无法使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产妇常感到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由于宫缩不协调,子宫肌纤维不能有效缩复,还可能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窘迫,对母婴安全构成威胁。缩宫素的作用是通过与子宫平滑肌上的缩宫素受体结合,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和强度,促进子宫收缩。在协调性宫缩乏力时,遵医嘱使用缩宫素能有效增强宫缩,推动产程进展。但在不协调性宫缩乏力时,子宫平滑肌已处于紊乱的收缩状态,缩宫素会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加重这种不协调,使子宫收缩更加紊乱无规律,不仅无法改善宫缩情况,还会使产妇疼痛加剧,且可能进一步减少子宫胎盘的血流量,严重危及胎儿的氧气供应和生命安全。对于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首先应充分休息,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如哌替啶等,使产妇充分放松,恢复子宫收缩的协调性。对于足月胎儿,若经过处理宫缩仍无改善,或出现胎儿窘迫等紧急情况,应及时行剖宫产术,以确保母婴安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