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帕金森病患者度过药物“蜜月期”?可考虑DBS治疗

郭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陈大姐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经历了儿子去世,与丈夫离婚的坎坷后,41岁那年,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看病的她,被确诊患上帕金森病。最初几年,病情在药物下得到控制,可好景不长,随着病程的发展,陈大姐的病情也开始逐渐恶化,“我不敢独自上街,因为会随时摔跤,有时也不能自己冲凉洗澡,穿衣,就连养活自己的工作也开始受阻。”陈大姐回忆道。

  为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陈大姐四处打听,决定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手术治疗(简称DBS),手术完后,看着自己不再震颤的双手,陈大姐兴奋不已:“现在可以生活自理了,我还准备在坚持工作两年,等到退休。”

  暨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帕金森病中心主任郭黎表示,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有“蜜月期”,一旦失效,可考虑脑起搏器治疗手术(简称DBS),手术后用药量可减少至手术前的1/3或是更少,且效果比单纯服用药物好。

帕金森病患者度过药物“蜜月期”?可考虑DBS治疗

  八大早期帕金森病的表现或是先兆

  郭黎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中国约占全球帕金森患者的一半,约200万;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继续攀长,对此病的治疗将日趋严峻。

  由于该病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因此,不少人把老年人出现的帕金森病症状认为是常见的老年迟缓,对此,郭黎表示,帕金森病患者有其特殊的症状,患者可加以辨别,早期发现。

  (1)焦虑症:出现像惊恐发作(突然强烈的恐惧感),恐惧症或是广泛性的焦虑障碍

  (2)抑郁: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缺乏信心及自尊,内疚感及悲伤

  (3)嗅觉减退、便秘:是目前最被重视的帕金森病早期预警信号,您可能发现对于某些事物的嗅觉不如以前那样敏感了,甚至连基本的香料味道都闻不出来了,并且原来正常的排便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4)睡眠障碍:包括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和多梦,尤其是噩梦,常常有大喊大叫及拳打脚踢现象

  (5)面具脸:双眼凝视,眨眼减少,表情呆板,就好像戴了一副假面具

  (6)手臂或手指的震颤:经常出现在拇指及食指,运动时震颤、安静时出现,紧张时加剧

  (7)精细动作困难:动作缓慢笨拙,手指的精细动作如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写字越来越小

  (8)行走缓慢:有人走路时下肢足底(或足尖)拖地感。行走时上肢摆臂幅度减小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有“蜜月期”

  由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依然未明,所以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目前只能对症治疗。郭黎表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是以药物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其中左旋多巴药物仍然是药物治疗的金标准,并且大多数帕金森病人在发病5-8年之内,服用较少种类和较小剂量的药物可以获得比较满意和持续的疗效,我们也把这段时间称之为“蜜月期”。

  “但是,随着蜜月期一过,不少患者开始出现‘运动并发症’,一方面表现为“剂末现象”,即药效的持续时间缩短,上一次药物的作用常常不能维持到下一次吃药前,另一方面表现为“异动症”,即服药起效或药效消失后出现手、脚、头、颈等部位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郭黎表示,随着病情的加重,药物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弱,患者出现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在这种单纯依赖药物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DBS手术最少可降低患者术前1/3用药量

  据了解,DBS治疗又俗称脑起搏器治疗手术,该技术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微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神经核团或神经传导束来调节异常的神经环路,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但并非所有帕金森病人都适合DBS治疗。”郭黎提醒,必须病程五年以上,且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患者,以震颤为主,经规范药物治疗震颤改善不理想,且震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患者强烈要求尽早手术以改善症状,可放宽至病程已满3年以上。

  “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大优势是减轻了患者因药物的波动所致的周期性症状波动,减少了患者每天的帕金森病药物的用量,降低术前的用量1/3、1/2或是更少。这就给予了未来药物治疗开拓了一个较大的空间,不但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手术受益时长可高达10年。”郭黎指出。

  心理疾病与帕金森病的是是非非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中,焦虑抑郁症状常常伴随。有些患者在病前有一些年份的心理应激事件的发生,也有些是长期的焦虑抑郁症状,在出现帕金森病之后,焦虑抑郁症状也可以反复出现多次,帕金森病伴发焦虑抑郁症的发生率可高达40%以上。焦虑抑郁症与帕金森病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焦虑抑郁症可以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是其中之一。

  因此郭黎建议,无论是否为帕金森病患者,一定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预防疾病能起到关键作用。(通讯员:张灿城)

2016-08-15 17:01:27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正常吗
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这一系列症状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如果这些症状频繁出现、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疼痛、发热、视力下降等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和全身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一些特定的生理状态或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是正常现象。例如当人体处于极度悲伤、激动等强烈情绪状态时,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导致泪腺分泌增加,出现流眼泪的情况。同时鼻腔黏膜也会因情绪因素产生反应,出现流鼻涕,而频繁擦眼泪等动作可能会导致眼睛周围组织轻微水肿。还有在寒冷的天气中,眼睛和鼻腔暴露在冷空气中,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流眼泪、流鼻涕以及眼睛轻度发肿的情况,这是身体对寒冷环境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同时,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如果是眼部感染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眼睛分泌物增多、流泪,炎症严重时还会引起眼睛周围组织肿胀。同时炎症可能通过鼻泪管等途径蔓延至鼻腔,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出现流鼻涕的症状。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有这些表现,如感冒时,病毒感染可导致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出现流鼻涕。同时也可能引起眼部的不适,出现流泪、眼睛轻度肿胀等症状。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眼部和鼻腔的清洁,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同时,注意保暖,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眼脸过敏红肿怎么办
眼睑过敏红肿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眼睑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治疗眼睑过敏红肿的措施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局部冷敷、合理用药、注意眼部卫生等。1、避免过敏原: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缓解眼睑过敏红肿的关键。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毛、化妆品等。如果过敏原不明确,可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2、局部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红肿、瘙痒等不适感,为眼部肌肤降温,利于症状的缓和。可使用干净的冷毛巾敷在眼睑上,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敷3-4次。3、合理用药:可遵医嘱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抗组胺类眼药水,如氮卓斯汀滴眼液,以减轻眼部过敏反应。若红肿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弱效糖皮质激素眼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能有效抗炎消肿,但务必按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与用药时长,以免引发不良反应。4、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用温水轻轻擦拭眼睑,去除眼屎、过敏原残留等杂质。避免用手揉眼睛,手上携带大量细菌、病毒,揉眼易导致感染,加重过敏病情,引发眼部其他炎症。如果出现眼睑过敏红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在治疗期间,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以免加重过敏反应。
孙国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早上起床脸浮肿有什么原因
早上起床脸浮肿可能由睡前饮水过多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导致的,比如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硬化等。若脸部浮肿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尿量异常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晚上睡觉前大量饮水,身体来不及将多余水分代谢排出,水分积聚在体内,易导致早上起床脸浮肿。在睡前1-2小时尽量少喝水,可缓解这种情况。二、疾病因素:1、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脸部浮肿,还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治疗需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2、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可出现脸部浮肿,常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限制体力活动,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托拉塞米等减轻水肿,还可能使用强心药物地高辛等增强心肌收缩力。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容易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引起黏液性水肿,脸部表现为浮肿,还可能伴有畏寒、乏力、嗜睡等症状。治疗需补充甲状腺激素,可遵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4、肝硬化: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低蛋白血症,同时门静脉高压使液体渗出,引起脸部浮肿,常伴有腹水、黄疸等症状。治疗需改善肝功能,限制钠水摄入,可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联合螺内酯,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肝移植手术。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控制睡前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食物摄入,以免加重水钠潴留。若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定期体检,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史珂慧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双腿浮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双腿浮肿的原因众多,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及疾病因素如心力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如果双腿皮肤出现破损,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因为浮肿的双腿血液循环较差,一旦感染,愈合可能会比较困难。一、非疾病因素:长时间保持站立或久坐的姿势,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双腿浮肿。为缓解这种情况,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二、疾病因素:1、心力衰竭:心脏功能减弱时,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体循环淤血,进而出现双腿浮肿。患者通常还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2、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是排泄水分和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双腿浮肿。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会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血液淤积在下肢,引起双腿浮肿。患者常伴有下肢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颜色改变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建议选择舒适、合脚且具有良好支撑性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衣物也应选择宽松的款式,特别是腰部、腹部和腿部等部位,避免过紧的衣物对身体造成压迫,加重浮肿。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