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如何调理小儿脑瘫呢

中医如何调理小儿脑瘫呢

小儿脑瘫大家都不陌生,随着近几年来脑瘫的发病率较高,让很多准备要宝宝的人感到人心惶惶。孩子患有脑瘫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很多家长会选择中医来给孩子进行调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如何调理小儿脑瘫的知识,希望能有所了解。

1、小儿脑瘫患者先天不足,肝肾虚损;智能低下,反应迟钝、形体笨拙,动作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爬、立、行均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张口流涎,生齿、言语落后,舌淡,苔少,脉细无力。辩证要点:反应迟钝、形体笨拙、动作发育落后、智能低下、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2、小儿脑瘫患者后天失养,脾肾亏虚柱骨软弱、头项无力、腰脊无力、坐立不稳、口软唇弛,咀嚼困难,反应迟钝、言语不清、肌肉萎软、喜卧少动、神情淡漠、舌淡苔薄、脉沉无力。辩证要点:天柱骨软、坐立不稳、口唇软弛、肌肉萎软、咀嚼困难、神情淡漠、舌淡苔薄,脉沉无力。治法:益气健脾,补肾壮骨。

3、小儿脑瘫患者痰瘀互阻,脑窍闭塞肢体挽急、关节不利、动作迟缓、脚尖着地、角弓反张、语言不利、失聪失语、或四肢抽搐、行为异常、智力低下、舌淡苔腻、脉弦滑。辩证要点:肢体拘急、动作迟缓、脚尖着地、语言不利、 失聪失语、行为异常、舌淡苔腻、脉弦滑。治法:活瘀化痰,通络开窍。

4、小儿脑瘫患者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步态不稳、动作笨拙、手足震颤、烦躁多动、言语不清、手足痉挛、姿势异常、肌肉瘦削、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剥苔、脉细。辩证要点:手足震颤、烦躁多动、手足痉挛、姿势异常、肌肉瘦削、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剥苔、脉细。治法:滋养肝肾,柔肝熄风。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第一,当小儿脑瘫的时候,由于患者脑瘫的病变部位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患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小孩子的运动发育会比正常的儿童要慢一点。这一点可以表现在不同程度的运动上,比如说抬头,站立等动作。但是有的家庭没有照顾小孩的经验,所以以为这是正常的现象。

第二,小儿脑瘫的早期还有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小孩的主动运动会发生很大的减少,比如说新生儿时期的孩子出现脑瘫的情况的话,那么患者的动作就会减少,比如说吸吮能力以及觅食的能力就会变得很差。并且脑瘫的孩子会出现一侧的活动减少的情况。

第三,小儿脑瘫早期还会出现的一个症状就是孩子的肌张力以及姿势会出现已成的现象,大多数患有脑瘫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的肌张力是逐渐增高的,有时候孩子的下肢会伸得很直,两个手也经常是握着的。

通过上述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中医调理小儿脑瘫的知识,希望能够给家长朋友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孩子患有脑瘫,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同时要配合着日常康复训练,帮助患儿得到更好的恢复。如有其他疑问,可咨询相关专业医生。

2016-05-17 09:45:09浏览2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小儿夜卧不安原因是什么
中医小儿夜卧不安多考虑是脾虚、心虚、肝火旺盛、心脾两虚、情志不和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脾虚 脾虚多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久病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还会出现夜卧不安、面色苍白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进行调理,也要注意避免吃辛辣刺激和生冷的食物。 2、心虚 心虚多是由于思虑过度、久病体虚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失眠等症状,还会出现夜卧不安、多梦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也要注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多是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抑郁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等症状,还会出现夜卧不安、急躁易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4、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多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久病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夜卧不安、多梦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5、情志不和 如果小孩子的情绪过于激动或者是紧张,可能会使中枢神经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夜卧不安的情况。建议家长多给予小孩子安抚,尽量保持情绪平稳。必要时,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丸、柴胡舒肝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做好小儿的防护和护理。如果小儿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家长带着小儿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认为小儿睡觉眼睛闭不严有哪些原因
在中医上,小儿睡觉时眼睛闭不严可能与脾胃功能失调、阴虚火旺、肝经风热、疳眼疾、脾虚湿盛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1.脾胃功能失调: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脾胃运化失司,引起水谷不得运化,出现腹胀、食少纳呆等病症,从而影响心肺的功能,造成心窍闭阻,不能正常闭目,可伴有大便溏软、舌苔白腻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2.阴虚火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失于养护所致,也可由久病耗伤津液引发,体内阴液不足,不能滋润濡养,导致内热偏盛,使机体失去濡润和制约阳气的能力,进而出现烦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视物模糊等症状,表现为睡着了还睁着眼睛的情况。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来进行调理。3.肝经风热:通常由于情志不畅、外感风湿热邪等原因所导致,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灼伤津液,使得眼睛失去濡养而干涩不适,并且会伴随头晕耳鸣、口苦咽干、小便赤短、大便秘结等症状,可表现为睡觉时眼睛无法完全闭合。对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等药物进行调理。4.疳眼疾:通常是长期过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及长时间用眼过度,损耗脾胃元气而导致脾虚,脾虚则导致气血化生无源,无法濡养双眼,继而形成疳眼疾,主要症状为两眼干涩无神、畏光怕亮、视力减退等,还可有头痛、疲倦无力、不思饮食、身体羸弱、腹部膨胀、面浮肢肿、大便稀溏等表现,严重者可致双目失明。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肥儿丸、健脾丸等药物来缓解病情。5.脾虚湿盛:可能是长期忧愁思虑过多、暴饮暴食等因素导致脾脏运化功能下降,体内浊气聚集,湿气困于眼部,导致眼睛分泌出大量黏液,从而出现眼睛潮湿、容易流泪的症状,也可能会影响眼睛闭合,同时还会伴随食欲减退、面色发黄、肢体沉重、大便稀软不成型等情况。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若存在肝肾亏虚的情况也会导致相关情况发生。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范铁兵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儿水疝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
通常情况下,小儿水疝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服用中药、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1、服用中药小儿水疝,多是由于小儿先天不足、肾气较弱、寒气凝结、气滞血瘀等原因所引起的。如果小儿出现上述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五苓散、猪苓汤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温阳化气、行水散湿的作用。2、针刺小儿水疝也可以通过针刺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针刺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可以起到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刺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3、推拿推拿主要是通过手法对小儿的脏腑、经络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小儿水疝的情况,可以通过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摸法、搓动法等。4、艾灸艾灸主要是由艾叶制作而成的艾条,通过艾灸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如果小儿存在鞘膜积液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艾灸关元穴、神阙穴等穴位进行缓解。5、拔罐家长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小儿进行拔罐治疗,可以辅助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拔罐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出现烫伤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中药外敷、熏洗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注意小儿的饮食健康,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小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小儿鞘膜积液的患者可以通过内服中药、外用中药、艾灸、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1、内服中药 小儿鞘膜积液可以遵医嘱内服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地黄、茯苓、车前子、泽泻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鞘膜积液的吸收,从而缓解症状。 2、外用中药 外用中药主要是由于鞘膜积液量较少,且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可以遵医嘱外用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芒硝、当归、桃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鞘膜积液的吸收,从而缓解症状。 3、艾灸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艾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鞘膜积液的吸收,缓解症状。 4、针灸 针灸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促进鞘膜积液的吸收,从而缓解症状。 5、推拿 推拿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推拿可以促进鞘膜积液的吸收,从而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治疗方法只能缓解鞘膜积液引起的不适症状,但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小儿鞘膜积液量较多,且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比如鞘膜开窗术、鞘膜翻转术等。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脑瘫如何进行诊断
小儿脑瘫是指脑瘫。通常情况下,脑瘫可以通过观察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儿制定治疗方案。1、观察症状脑瘫患儿会出现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如双手屈曲、双手伸直、双下肢过度屈曲、剪刀步、尖足等。还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症状。如果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初步判断为小儿脑瘫。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脑瘫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如观察患儿的运动、语言、智力等,并评估肌张力、身体姿势、是否存在畸形等。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头部CT检查、头部MRI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萎缩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4、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5、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是利用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加强观察患儿的情况,开导患儿,避免患儿过于紧张、焦虑。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