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独臂刀王”王羽因脑中风再次入院 专家称老年人过冬需小心!

王伟 超声波科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前日,据香港媒体报道,六、七十年代因演《独臂刀》爆红的邵氏著名武打巨星兼台湾演员王羽,因急性脑出血(中风)在泰国机场晕倒,送院期间前后两次“开脑”接受手术以减压,目前尚未脱离危险期,其实早在2011年,王羽就曾发生过轻微脑中风,此次再发情况更为险峻,专家提醒,71岁的王羽在已经有过脑中风史的情况下,冬季需额外小心,气温偏低,人体血管收缩明显,血压增高,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极易再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独臂刀王”王羽因脑中风再次入院 专家称老年人过冬需小心!

王羽爱女王馨平等人已连夜飞抵泰国医院照顾王羽(图片来自微博)

  王羽为何发生脑中风,年龄成主要因素?

  正确来说,“脑中风”的医学名字其实叫“脑卒中”,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王羽属于前者,那为何王羽会发生脑中风?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谢惠芳接受39健康网的采访时表示,年龄是主要因素,由于脑血管随着年龄老化、脆弱,所以“中风”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危率逐渐增高。

  此外,国家卫计委制定了卒中有8大危险因素,如果评估的危险因素超过3项,即是高危人群,包括血压大于等于140/900mmHg、血脂异常(血脂四项中任何一项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体育活动少、超重或肥胖的,脑卒中家族史的等共八项危险因素。“需注意的是,八大危险因素只是为卒中发生埋下了‘炸弹’,点燃这‘炸弹’的导火线也极为重要,包括工作压力、暴饮暴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其中还有自然气候的变化。”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把握3小时内抢救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能早开刀

  脑出血和脑缺血的症状都极为相似,但是两者的治疗方式会有所不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伟民教授指出,对于脑梗死的患者一定要争取超早期治疗,目前认为在3个小时内进行及时有效的缺血再灌注和脑保护等抢救治疗,可防止复发和并发症,最大限度的神经康复,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而针对高血压性的脑出血患者,则并非越早开刀越好。王伟民表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治疗,首先要强化降压,使病人的血压降到140-130mmHg。其次要使病人血肿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这个时间大概需要6个小时,再实行微创治疗。”因此,有些患者家属在送到医院后,在没有辨清病情后,就要求医生马上开刀的做法是不对的。

  脑卒中发生或有症状提醒,中老年最好提前知道!

  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都有起病突然、进展很快的特点。但并不是说脑卒中没有早期症状。“恰恰相反,大约7-8成的脑卒中患者有过‘小中风’史,只是由于一过性,没有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重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教授介绍,例如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有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的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5)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而一旦已经发生脑卒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玉生教授提醒家属首先要做到“三不”, 一不:不要摇晃病人,避免头部震荡。二不:不要垫高枕头。三不:不要盲目给病人喂水、食物或药物。

  然后检查生命体征、血糖:必要时心肺复苏术。其次平卧休息,稳定病人情绪,注意保暖。如果有呕吐时应侧卧,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领带、胸罩和裤带,若有假牙,取出假牙,清除口腔呕吐物。对抽搐患者,要防止舌咬伤。送医院时最好用担架平稳搬运,不要抱、拖、背、扛病人。

  如何远离中风风险?

  其实,大部分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纠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比如及时戒烟,保持愉悦心情,适量运动等。

  另外,在医生的指导下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等高危致病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中风”危险程度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无疑是高血压。研究显示,控制好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能降低4倍,心脏病发病率能降低1倍。第二位是糖尿病。糖尿病人常伴有血脂异常,加上它会影响二级预防中部分药物的疗效,控制难度更大;第三位是高血脂。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应重视“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

2016-01-26 01:08:16浏览2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