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失智症十大警讯 家人说你有几个?

  “家里有人进来过!”80多岁的王爷爷总是疑神疑鬼,林奶奶则老是说东西被偷了,台北荣民总医院脑神经内科医师王培宁说,失智老人除了容易出现妄想、幻觉外,有时还会重复问相同的问题、钱财管理出错、烹调能力下降、时常打错电话,或者判断力和工作能力逐渐减退等,家人以为这些是老化现象,其实这些都是常见的失智症前兆。

  台安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林冠宏说,失智症愈早期发现,透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治疗,并持续追踪,有助延缓或改善患者的症状,如何及早发现失智,家人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不是突发状况,蛛丝马迹平常要注意

  不少失智症患者的家属都会惊讶家人怎么会“突然”失智,其实是家人忽略了许多蛛丝马迹。王培宁医师说,当长辈记忆变差,甚至无法描述事情、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想要做的事时,这些都可能是失智的前兆。家人或朋友可以多留意周遭的亲友长辈是否出现了下列失智症的十大警讯:

  失智症十大警讯:

  (1)记忆力减退影响到生活或工作

  (2)计划事情或解决问题出现困难。

  (3)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

  (4)失去时间感及方向感。

  (5)抽象性的思考有困难,出现妄想、幻觉。

  (6)语言表达或书写出现困难。

  (7)错放熟悉物品,且失去回头寻找的能力。

  (8)判断能力变差或减弱。

  (9)失去原动力,变得被动。

  (10)不明原因的情绪化和个性的改变。

  王培宁医师说,失智症不只是记忆退化,最重要的问题是“失能”,老化常见的退化是“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情”的能力会衰退,但藉着经验还可以补救。而失智症患者不只无法同时处理两件事情,连原本很熟悉、容易做到的事都很难完成,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反应,甚至会恼羞成怒。

  及早检查及早就医,有助延缓或改善失智症状

  根据卫福部2011~2013年委托计画“民国100年至101年失智症盛行率调查”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台湾失智症盛行率,65岁以上老人轻度以上(CDR≧1)失智症盛行率为4.97%,65岁以上老人每20人中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推估全台65岁以上老年人罹患失智症者共近13万人。

  所以发现家中老人健忘次数增加时,一定要提高警觉。研究证实,愈早期失智症的治疗,正确的使用药物及认知功能训练,可以延缓记忆认知功能的恶化,以及改善日常生活功能,家人也可以及早做好准备,才不会措手不及。

  用脑部健康检查,技巧性瓦解老人心防

  当老人自认没有记忆问题,拒绝检查时,林冠宏医师建议用“难得可以脑部检查,这检查很贵”利用老人家喜欢“抢好康”的心理,瓦解老人心防接受检查,才有持续追踪的机会。

  林冠宏医师说,失智症状很多元,有些患者因为不想被人发现失智,刻意隐藏症状、有时家人亦不谅解父母的脾气改变,等到状况更严重时,就医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失智症,但往往都已经变成中重度失智了,才后悔没有及早发现。所以当家中长辈的记忆或行为有所变化时,,要及时带到医院检查。

  失智症的就医小撇步:

  就诊科别:各医疗院所(脑)神经内科或身心(精神)科,有些医院亦设有专为失智症诊断及治疗的的“记忆门诊”。

  就诊准备:目前服用药物清单、过去病史与记忆减退,或是行为改变的征兆的频率及变化。

2015-01-02 00:21:11浏览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家人都有精神病是什么原因
一家人都有精神病很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等原因导致的,也不排除是治疗不当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1、遗传因素 精神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精神病,子女患有精神病的概率会高于正常人。因此,如果家族中患有精神病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预防。 2、心理因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经常受到家庭暴力等,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病,表现为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等。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方式进行心理治 3、生物因素 如果患者受到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可能会导致脑部出现炎症反应,进而诱发精神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病情恢复。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丧失亲人、失去工作、失去朋友、生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等。患者在平时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缓解压力过大的情况。 5、治疗不当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私自更改药物剂量或者是私自停药,则会影响治疗效果,也可能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出现一家人都有精神病的情况。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与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导致,也会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也可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和晒太阳。
黄燕萍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总是担心自己和家人得重病焦虑怎么回事,怎么办
总是担心自己和家人得重病焦虑,可能是由神经衰弱、偏执性人格障碍、焦虑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等原因所导致,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主要是因为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会出现紧张不安、担心害怕以及睡眠障碍等情况,可能会导致总是担心自己和家人会得重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安神补脑液、谷维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偏执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偏差导致的偏离正常社会适应能力的固着性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的精神疾病,通常是因为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患者会出现猜疑、偏执、固执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3、焦虑症焦虑症是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地担忧和恐惧,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配合医生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4、恐惧症恐惧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恐惧症的症状包括紧张不安、回避社交、害怕远离等,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普唑仑片、劳拉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性的精神疾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等原因所导致。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