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脑中风后要警惕血管性痴呆

  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气候变冷,人体食欲相对亢进,易食过多肥甘厚味,导致血糖、血脂升高,血黏度增高,另一方面,气候变冷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引起中风的发生。因此,“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和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疾患的病人在秋冬季节更应提高警惕,注意饮食及情志调摄,预防中风的发生。

  若检出有中风风险,平时应特别留意身体发出的中风信号。一旦发生中风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最好选择设有卒中单元的正规医院。

  在中风的救治上,有句话叫“时间就是大脑”,国际上公认在中风后3小时内进行溶解血栓的药物治疗,20%的病人能达到马上康复的效果,还有20%的病人可以恢复工作能力。错过“黄金3小时”,75%的病人将终生残疾,生命虽然得到了挽救,却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如瘫痪、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吞咽功能障碍或智能的减退等。

  根据研究统计,大约有10%的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日后可能会患上痴呆症,医学上称为“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管腔狭窄、弹性减弱,甚至完全阻塞,从而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最终脑细胞损伤、坏死。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性痴呆多见于6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较女性多见,症状主要包含痴呆的症状和脑损害的症状。

  痴呆往往在脑中风后3个月内发生,早期表现为生活、工作能力下降,患者的理解力及反应能力变差;健忘,特点为前说后忘,很久以前的事反倒记得住,并可伴有情绪不稳、抑郁、哭泣等,甚至出现人格改变,如随地大小便、不穿衣服等;情感失控、幻觉、妄想、脾气火暴等精神行为异常。脑损害表现为偏瘫、偏麻、偏盲,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血管性痴呆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则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目前血管性痴呆西药方面还没有理想的特效药,但可以长期服用一些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供血不足的中成药如步长龙生蛭胶囊等有效防治中风,改善后遗症,从而防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如果已经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或发现有相关临床症状可以同时和丹红注射液联用,能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除了药物干预外,老年人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平时戒烟、戒酒、限制动物性脂肪或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适当吃含碘的食物,以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坚持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控制血压、血糖。

2014-12-03 01:03:28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心寒斑多怎么调理
心寒斑多一般是指心寒即心阳不足等情况时,易出现较多色斑。心寒斑多时,可以采取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锻炼、艾灸心俞穴、按摩内关穴、中药调理等治疗措施进行调理。如果症状无法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与亲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等方式实现。建议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心情舒畅有助于减少心理压力,进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脸上色斑。比如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几分钟。 2.适当运动锻炼 适当运动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同时,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3.艾灸心俞穴 艾灸心俞穴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通常使用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加热刺激。每次治疗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心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是心脏的背俞穴,艾灸该穴位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对于改善色斑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在艾灸过程中,患者要放松身体,保持安静,避免乱动。如果感到过热或不适,要及时告知艾灸师进行调整。 4.按摩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使用指腹轻柔地按压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处的内关穴。每日可进行多次按摩。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按摩该穴位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寒引起的不适症状。 5.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情况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如炙甘草汤加减、附子理中汤合桃红四物汤、桂枝甘草汤加味,并按照医嘱服用。治疗周期因人而异。中药具有温补心阳、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改善心寒斑症状有显著效果。通过中药调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斑点的形成。患者拿到中药后,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煎煮和服用。比如,有些中药需要先浸泡一段时间再煎煮,有些中药需要分多次服用。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色斑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心寒斑多的人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晒工作。外出时,要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太阳镜、遮阳伞等,避免阳光直射皮肤。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