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四个异常小动作 揪出帕金森病

  “帕金森是一种很折磨人的病。”在门诊中,我常听到患者这么形容。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帕金森患病人数高达200万左右,约占老年人口的1%~2%,也就是说,100个老年人中就有1~2个帕金森病人。对付它,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最易被误诊,家人要留心

  由于帕金森病症状多样,表现程度也不同,经常被误诊。比如老人做事动作慢,肢体很僵硬,但并没有颤抖的症状,就以为是颈椎病,又牵引、又针灸,甚至还做了手术,但还是不见好,最后辗转到了神经内科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还有的老人突然变得不爱讲话,对平时喜欢做的事也失去了兴趣,不爱出门,越来越消沉,家人误以为是心情不好,等到症状严重时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数据显示,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就诊时间平均延迟半年以上,近半数患者超过一年才能确诊;即便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治疗率也不到40%,农村和偏远地区确诊率更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帕金森病诊疗不及时,等到疾病晚期再开始用药,不仅药的剂量会很大,症状控制不好,还会出现剂末现象(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异动症(手脚像跳舞一样不自主的运动)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照料者也会因此而身心疲惫、精神焦虑和抑郁。

  异常小动作,一个不能漏

  既然这个病这么隐蔽费钱,那该如何尽早发现它的蛛丝马迹呢?我把常见的几个初期症状做了总结,家有老人的朋友们可以对照着留心观察:

  “震颤手”:震颤是帕金森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会出现单侧手指搓丸样运动,其后会发展为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在静止时出现不自主的有节律颤抖,早期在变换位置或运动时,症状可减轻或停止。震颤还会随情绪变化而加剧。

  “面具脸”:关节僵硬及肌肉发紧也是早期表现之一,通常从单侧肢体开始,发展到躯干、四肢及髋膝关节,致使患者站立时呈一种特殊的屈曲姿势,如头前倾,躯干腹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部内收,髋和膝关节略弯曲。影响到面部肌肉时,患者就会变得表情呆板,就像戴了一张面具。

  “小字症”:早期的帕金森患者在系鞋带、扣纽扣等上肢精细动作上会变慢,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

  “慌张步”:关节、肌肉的僵硬,会导致患者走路时起步特别困难,一旦开走,又会身体前倾,步伐小且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住,就像因为慌张而要跌倒一样踉踉跄跄;行进中,患者胳膊的协同摆动减少甚至消失;转身时会连续用数个小碎步才能达到。

  此外,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刷牙比以前慢;常做噩梦,梦中拳打脚踢;闻不出味道;静坐时手抖;语言减少,声音低沉单调;便秘、口水过多、吞咽困难;以及焦虑、抑郁,出现幻觉等症状。

  九个小问题,揪出帕金森

  帕金森病的表现虽然多样,但个体化差异也非常明显。常有人说,你讲的上述症状老人表现并不明显,不太好观察判断。建议你让家中老人回答以下9个问题,这套国际上通用的自测题能快速揪出帕金森病。

  1.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2.你写的字是不是比以前小了?

  3.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比以前小了?

  4.你走路容易跌倒吗?

  5.你的脚是不是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

  6.你的表情是不是没以前那么丰富?

  7.你的胳膊或者腿颤抖吗?

  8.你自己系扣子困难吗?

  9.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

  每个问题如果回答“是”就计1分,如果超过3分,建议您马上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通过体检、CT等方式做进一步检查,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靠药物,我们会给患者用一些补充多巴胺的药物,但这个“补”很复杂,就像做菜要调口味一样,怎么拿捏剂量、种类、次数,都考验医生的平衡技巧。现在,有一些老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虽然稳定性很好,但药的副作用比较大,可能导致心瓣膜或者腹膜后纤维化,而一些新药,像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等,不仅可以改善运动能力,还可以延迟和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对帕金森病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总之,帕金森病患者在坚持科学规范的治疗后,能与健康老人一样,拥有精彩生活。

2014-10-09 01:44:04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出生腿短,后天能长上来吗
宝宝出生腿短,后天能否长上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是生理现象、孕妇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通常会长上来,如果是畸形发育、侏儒症等因素引起,一般不会长上来。1、会长上来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肢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此时腿比较短是属于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会随着时间逐渐长上来的,这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宝宝发育情况即可。如果孕妇在妊娠的过程中营养不良,会导致宝宝没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可能会出现腿短的情况,还会导致发育比较迟缓。建议产妇日常多吃肉、蛋、奶类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转化为乳汁,宝宝食用后可逐渐恢复正常的发育情况。2、不会长上来畸形发育是因为孕妇长期接触辐射源、严重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的。会导致宝宝手足短小且畸形,手足一般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改善畸形的情况。侏儒症主要是由于人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引起,属于基因变异性疾病的一种,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侏儒症的患儿,肢体都比较短小,尤其是腿短非常明显,而且头会比一般人大。通常不会正常发育,很难改善,需要遵医嘱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以促进宝宝的发育。发现宝宝发育异常,建议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明确原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饿得快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饿得快,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于母乳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原因所引起的异常现象,建议根据其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1、正常现象 刚出生的宝宝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是特别完善,如果摄入的奶量比较少,可能会出现饿得快的现象,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家长可以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进行改善。 2、母乳不足 如果母乳不足,可能会导致刚出生几天的宝宝没有吃饱,也会出现饿得快的现象。建议产妇多吃一些有利于乳汁分泌的食物,比如猪蹄汤、鲫鱼汤等,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免影响乳汁分泌。 3、功能性消化不良 这个时期的宝宝胃肠道功能比较虚弱,如果一次性吃奶过多,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导致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出现饿得快的现象。此时建议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必要时家长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4、发热 如果产妇在产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可能会导致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受凉,从而引起发热,发热后会导致体内的代谢加快,从而引起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出现饿得快的现象。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喂养适当的奶粉,必要时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体内的代谢亢进,导致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出现饿得快、心悸、手抖、脖子粗等症状。建议家长可配合医生给予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给予放射碘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做好宝宝的防护和护理,家长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保证母乳的质量,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如果宝宝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家长带着宝宝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刚出生宝宝一天一夜不吃怎么回事,怎么办
刚出生宝宝一天一夜不吃,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环境不适应、感冒、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如症状较为严重,或有其他不适症状发生,应及时就医治疗。 1、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因胃容量较小,可能会出现一天一夜不吃的情况。如果宝宝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 2、环境不适应 若将宝宝放置于较冷环境中,可能会因寒冷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等情况。此时需要适当调节室温并注意保暖,通常可逐渐恢复食欲。 3、上呼吸道感染 若宝宝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因鼻塞而影响到吸吮能力,进而造成以上现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给宝宝服用双黄连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患儿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不吃奶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可以遵从医生的建议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但由于宝宝的肾功能发育不全,应咨询医生减量慎用。 5、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主要是由于宝宝出生时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宝宝出现头痛、嗜睡、反应低下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一天一夜不吃奶的情况。可以遵医嘱通过光疗、换血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出生10天的宝宝37.6度怎么回事,怎么办
出生10天的宝宝体温37.6°C属于发热,有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肺炎、脑膜炎等原因引起的。 1、生理因素 如果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或被子过厚,可能会导致宝宝体温升高,出现体温偏高的情况。建议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盖过厚的被子。同时,还可以使用温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腹股沟等部位,帮助身体散热。 2、上呼吸道感染 该疾病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可表现为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部分宝宝还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服用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急性胃肠炎 该疾病通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宝宝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给宝宝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4、肺炎 肺炎指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咳痰、胸痛等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5、脑膜炎 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于各种病原体感染进入脑膜而引起。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部肌肉发硬、寒战等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遵医嘱采用深静脉插管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宝宝的护理情况,避免受凉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宝宝持续发热不退时,还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