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的家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看似普通的高烧最后竟让小燕昏迷、抽搐不止,而未见好转的症状甚至被当地医院告知有可能成植物人或者危及生命,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一个称为“急性播散性全脑炎”的疾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赖祥青表示,急性播散性全脑炎的首发症状与感冒相似,但会随之损伤神经,导致昏迷、癫痫等情况,据报道病死率为5%~30%,患者尽早治疗效果更好。
小燕在赖祥青副教授的治疗下已经可以自由活动
小燕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重感冒”让女孩昏迷不醒险丧命
刚满十岁的小燕在6月24号突然诱发高烧,一开始家人都以为是因感冒引起并不太在意,可随着而来的昏迷、抽搐让家人慌了神,赶紧送到当地医院后,医生告知小燕得了|“急性播散性全脑炎”,在给予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小燕的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医生告诉家属:小燕病情严重,发展下去恐怕有生命危险,也有可能变成植物人。
小燕的家属听后,悲痛莫名。绝望之余,家人得悉他的亲戚也曾经患过类似的严重脑炎,在陆丰治疗3个月无好转,后来在暨大附一院治疗后完全康复。家庭希望重新点燃,然而,从潮汕地区转院至广州暨大附一院的途中面临一定的风险:小燕可能在路上被痰堵窒息或者癫痫发作而危及生命。家属还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丝希望,抱着博一博的心态请了救护车于7月4日转来华侨医院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奇迹般救回女孩
赖祥青介绍,入院时小燕发烧39-40度,极度消瘦,全身大汗淋漓,神志不清,昏迷,阵发性哭闹不安,伴四肢强直性痉挛,持续性抽搐,全身上下插满氧管、胃管、尿管,大小便失禁,四肢瘫痪,肌力0-1级,无自主活动能力。双下肢病理征(+),外地医院头颅MR:双侧大脑半球、双小脑、脑干广泛病灶。
为了减少病情进一步扩大,赖祥青副教授决定对小燕采取亚冬眠疗法。“病人需要24小时头戴冰帽一周时间,使颅脑温度保持在35度左右,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极为有效,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脑部组织损伤。”赖教授表示,此外通过中西医结合提高免疫力,清热醒脑开窍,加强营养等精心治疗,以及全科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小燕逐渐神志转清,由NICU病房转出普通病房,重新会发音——会讲部分话——现在主动康复,如今可拔掉胃管进食,四肢也恢复活动,肌力由原来的0-1级(接近完全瘫痪)上升到现在的接近5级(正常)。
住院将近二个月,小燕体重由52斤增长至60斤,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智力基本正常,头颅MR平扫+增强扫描,病灶明显缩小。家人及同房的病友见证了小燕迅速康复的过程,对明显的治疗效果连连惊叹:“从无意识和无行动能力恢复到如今的和常人相差无几,简直太神奇了!”
急性播散性全脑炎与感冒相似 辨别看是否出现神经异常
赖祥青副教授指出,急性播散性全脑炎是广泛累及大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主要是损害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白质,导致神经严重的损害。侵袭脑干可以继发的中枢性高热,甚至影响延髓呼吸心跳中枢而危及生命,据报道病死率为5%~30%。存活者常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儿童恢复后常伴精神发育迟滞或癫痫发作,智力障碍、甚至成为植物人。
大多数病例为儿童和青壮年,多为散发,无季节性,病情严重。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及意识模糊,严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脑强直发作,可有痫性发作,脑膜受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由于首发症状与感冒相似,为避免病情被拖延,建议出现头痛发烧的患者首先做一个脑电图,出现异常情况后再可做一个磁共振,就可鉴别是否患有此病。”赖祥青副教授说道。
本病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结合如下检查有助诊断和治疗:
1、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C 反应蛋白增高
2、脑脊液压力增高或正常,CSF-MNC增多,蛋白轻度至中度增高,以IgG增高为主。
3、血液免疫功能异常: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免疫球蛋白异常,补体异常,T细胞亚群异常。
4、脑电图出现弥漫的慢波,θ和δ波,亦可见棘波和棘慢复合波。
5、CT显示白质内弥散性多灶性大片或斑片状低密度区,急性期呈明显增强效应。
6、MRI可见脑和脊髓白质内散在多发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
“三管齐下”治疗急性播散性全脑炎 预防需加强免疫力
目前对于急性播散性全脑炎的传统的治疗为急性期治疗常用皮质类固醇,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或血浆交换也有一定效果。赖祥青表示,但在我院我们采用胸腺五肽、胎盘多肽等免疫调节治疗,中西医结合+营养三结合,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急性播散性全脑炎的危害不言而喻,那该如何预防?赖祥青提醒道,自身免疫性疾病一定要注重养生保健,健康四大要素:愉快的心情,饮食均衡,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是预防养生的关键,只有养生保健好了,免疫力好了才能防止感染、感冒,才能在寒冷或炎热等诱发因素下不受伤害。(通讯员:张灿城)
受访专家简介:
赖祥青 ,女,神经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80年代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中国最早一批的神经病学临床型研究生毕业,师从20多位教授,注册高级营养师,国际中华神经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免疫学广东分会成员,主攻方向:神经免疫性疾病。采用中西医+营养三结合的方式治疗重症肌无力、脑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方面处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