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中风 要走出八大误区

  中风是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往往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治疗很不容易,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努力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致关重要。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拥波博士介绍说,中风的高危因素包括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种。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属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高脂血症等因素则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果能把高危因素部分或全部消除,人们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实践证明,消除高危因素确实可以使部分人免受中风之苦。

  专家提醒,预防中风谨防走入8个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张博士说,因为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误区四: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误区五:只管服药不检查

  张主任介绍说,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六: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备忘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七: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八: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近几年,脑血管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在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最年轻的脑血管病患者仅29岁,30~45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加。专家提醒,生活中人们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等,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

2014-08-04 00:21:43浏览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威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做完人流一个月十天还没来月经
做完人流一个月十天还没来月经,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正常现象人工流产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导致子宫内膜需要修复,从而出现月经推迟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2、内分泌失调如果患者在人工流产后,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出现月经推迟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母草颗粒、逍遥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3、宫腔粘连如果在做人流时,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宫腔粘连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经血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月经推迟、周期延长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闭经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宫腔镜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4、子宫内膜炎如果在人工流产后,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通过阴道逆行感染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推迟、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腹腔镜的方式进行引流脓液治疗。5、宫颈炎宫颈炎是指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的炎症,可能与病原体感染、阴道菌群紊乱、激素失衡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人工流产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推迟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
陈礼全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做完人流一个月还流血,小腹疼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人流指的是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术后一个月还流血,小腹疼痛,多考虑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引起的,也不排除是月经来潮、盆腔炎等原因导致的,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1、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如果在人工流产后,不注意自身饮食健康,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出现腹部不舒服的现象。可以适当调整饮食习惯,注意饮食清淡。此时也可以通过腹部按摩来改善。 2、月经来潮 人工流产后可能会使体内的激素水平出现下降的情况,如果激素水平下降速度较快,没有及时进行调节,可能会引起月经来潮,从而出现阴道出血、腹部疼痛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是不需要过分担心的,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此时也需要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盆腔炎 人工流产后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如果盆腔部位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也会对阴道、小腹部造成刺激,出现阴道出血、腹部疼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甲硝唑栓、保妇康栓等药物进行治疗。此时还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来缓解。 除以上原因外,也不排除是宫腔积液、子宫内膜炎等因素造成的,如果伴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科进行相关检查来确诊,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