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帕金森病表现出来的“怪现象”

  帕金森“怪现象”逐个看。随着人的年纪大了,中老年人患神经系统疾病几率开始逐步增加。而其中帕金森病是十分常见的,我国六十五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大约为1/100,并且,近年来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帕金森病具体的病因仍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日常生活环境以及神经系统老化有关。

   帕金森病的症状并不是一下子表现出来的,而是慢慢发展并逐渐加重,患者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他地方震颤,身体变得僵硬,后期常伴有精神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抑郁、便秘、出汗异常等。

   帕金森病如发现得早,药物治疗效果就较好。正规用药后大多数患者能够维持日常生活、工作;如发现较晚,病情已到中晚期,治疗就成了难题,即使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剂末现象、晨僵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

   帕金森“怪现象”逐个看

   剂末现象

   它是指每次服药后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症状随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后面要介绍的晨僵现象就是剂末现象最显著的一种表现)。体内某些变化引起的多巴胺储存和调节能力进一步降低,可能是导致剂末现象的原因之一。出现这种情况后可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如增加每日服药次数、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改用缓释剂或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晨僵现象

   患者每天早晨起床后的一段时间里全身僵硬,很难活动,部分患者几分钟到半小时后会自行缓解,而一些患者则需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才能缓解。这也是剂末现象的一种,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步态训练、调整药物用法得到缓解。

   “开-关”现象

  多见于病情严重者,指症状在突然缓解(“开期”)与加重(“关期”)之间波动,没有过渡状态,如行走时突然迈不开步子,就如电器切断了电源开关一般,此后也可能瞬间恢复行走能力。“开-关现象”通常发生在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三五年后,是服用此类药物常见的伴随现象,其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且与服药时间、血浆药物浓度无关,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异动症

  指服用多巴类药物后出现不可控制的手舞足蹈症状,并可能连累头面部、四肢及躯干。它又可分为3种表现形式——

   (1) 剂峰异动症。常出现在血药浓度高峰期,既与患者体内多巴胺的接受者(多巴胺受体)过于敏感有关,又与药物过量有关。减少单次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剂量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减轻。

   (2) 双相异动症。即在刚开始服药和服药后期出现不自主动作,发生的机制不详,治疗比较困难。治疗上可尝试增加复方左旋多巴每次用药量及服药次数,或者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协良行、泰舒达等),这样可能对症状有一定改善。

   (3) 肌张力障碍。其典型表现为脚或小腿肌肉痉挛伴疼痛,多发生于清晨服药之前。患者可在睡前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片或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在起床前服用弥散型多巴丝肼标准片。

   帕金森的治疗怎么办,帕金森的药物治疗,不能一味加大药量。

   前面的现象几乎都是伴随服用左旋多巴而产生,但它们并不是完全不能避免的。如果剂量和用法合理,服药规则,左旋多巴的血药浓度更容易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异动症、开关现象、晨僵现象也就可能推迟发生甚至避免出现。这里说的是用药剂量和用法合理,而不是一味加大药量,因为后者不仅改善晨僵现象的作用有限,还可能导致开关现象和异动症的发生更频繁、更严重。而要做到合理用药,就要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并在症状变化时及时与医生交流,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抑郁也是帕金森病患者晚期较常见的症状,有时难以和帕金森病本身的运动迟缓相区别。出现抑郁症状后,临床多选择5-羟色胺的重吸收抑制剂,如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西普妙(西酞普兰)等药。

   帕金森病服药避开肉和奶

   帕金森病患者一般没有饮食禁忌,但要注意维持均衡,如果患者已有咀嚼能力和消化功能不良,应该根据情况给予软食(质软,易咀嚼的饮食)、半流质饮食(介于软食与流质两者之间)和流质饮食(液体食物,无需咀嚼,易吞咽),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对于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仍然是必需,但这类药有个特点,就是容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影响吸收,所以服药的时间必须与进食肉类、奶制品的时间隔开。例如牛奶可以补充钙质流失,但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吸收有一定影响,会降低其疗效,因此建议帕金森病患者选择晚上睡觉前喝牛奶。另外,建议使用植物油烹调食物,肉类饮食应限量。尚未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则无需过分关注蛋白质的摄入问题。

   谷类、蔬菜和瓜果等食物一般不影响左旋多巴的药效,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膳食纤维,可以适当多吃;也有研究报道,番茄、黄瓜等果蔬中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对帕金森病有治疗作用(编者注:绝不要因此而大量吸烟,否则得不偿失);每天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水也很重要,有利于防止便秘。

   帕金森病患者应积极进行理疗、体疗、针灸、按摩等非药物治疗及中西医药物或手术等综合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最小剂量达到最满意疗效为原则。本病虽不能治愈,但积极治疗可延缓症状发生,避免那些异常症状的出现。

2014-04-19 20:38:5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学生抑郁怎么调节
大学生抑郁可通过饮食调理、调整作息、适当运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调节。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1、饮食调理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可以适当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猕猴桃等,能够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 2、调整作息 大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缓解抑郁情绪。 3、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如跑步、游泳、羽毛球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状。 4、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方法对学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 5、药物治疗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如果经过上述治疗后,抑郁症状仍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还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能够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学生找工作焦虑怎么办
如果出现焦虑情绪,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运动锻炼、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缓解。 1、自我调节 如果焦虑的情绪比较轻微,并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同时也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能够有效改善焦虑的情况。 2、转移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以通过看电影、逛街、旅游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从而减少对工作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的心情。 3、放松心情 建议患者平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也不要过度焦虑。可以通过看书、泡脚、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有利于缓解焦虑的症状。 4、运动锻炼 患者还可以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排解压力,对于缓解焦虑也有一定的帮助。 5、心理咨询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方法无法得到改善,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饮食方面也要注意清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类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学生抑郁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不存在最佳治疗方法的这种说法。大学生抑郁可采取运动疗法、音乐疗法、冥想、认知行为疗法、抗抑郁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运动疗法:运动能促使抑郁者分泌快乐激素,缓解抑郁情绪。患者可在校园操场每天慢跑30分钟左右,也可参加篮球、羽毛球等团体运动,每周进行3-4次。 2.音乐疗法:音乐可以舒缓抑郁情绪。患者可选择轻柔的古典音乐,在宿舍或图书馆的安静角落,戴上耳机,闭上双眼聆听,每次40-60分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放松身心。 3.冥想:冥想有助于抑郁者集中精神,减轻负面情绪。在安静的室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保持安静,闭眼专注于呼吸,感受气息进出鼻腔,当杂念出现时不要理会,将注意力拉回呼吸,每次冥想30分钟。 4.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改变对抑郁的不良认知。当产生消极想法时,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分析这种想法的不合理性,并用积极的自我肯定来替代,比如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每天进行这样的思维转换练习。 5.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可有效调节抑郁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常见的药物有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严格定时定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一般以温水送服为佳。 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建议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保持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女大学生嗜睡是什么原因
女大学生嗜睡可能是由于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贫血、内分泌失调、脑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1、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在平时学习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劳累,从而出现嗜睡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通过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来改善。2、睡眠不足如果患者学习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从而出现嗜睡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在平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3、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并且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可能与铁元素摄入不足、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等。4、内分泌失调如果患者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四物胶囊、当归养血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5、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循环障碍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张保华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三甲
造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诱因
造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诱因主要包括社交焦虑症、考试焦虑症、就业焦虑症等。 1、社交焦虑症 通常比较内向的学生,在社交活动中接触陌生人之后容易造成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的心理。其原因通常是对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自信而导致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临时性的心跳加快,脸红发热,出虚汗,发抖等生理表现,甚至可能会出现临时性回避行为。 2、考试焦虑症 一般会表现在考场上经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脑子会变得很乱,内心恐慌,通常熟记于心的知识无法应用到考试当中去。更有甚者可能会紧张出汗,敷衍交卷,从而造成考试失败。该种焦虑症可认为是以考试焦虑情绪为中心的一种心理障碍,通常还会伴有睡眠障碍,即短暂失眠,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心理负担太重造成的。 3、就业焦虑症 近年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因此各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通常会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产生一些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而轻微的焦虑情绪是有一些正面作用的,可使人激发自己的潜能,产生紧迫感。 如果焦虑情绪一路走高,已经出现焦虑症的症状之后,就应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防止病情加重。该种焦虑症诱因通常是因为过度的失望而带来的焦虑情绪,而患者如不能很好的自我认识到这一点就易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过激行为,因此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