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帕金森病患者老人居多 专家:手抖不是唯一标准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当拳王阿里颤抖的握住火炬出现时,“帕金森病”这一名词也被更加被世人所熟知。手抖就一定是帕金森病的征兆?今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有关专家表示,帕金森病是神经变性疾病,多发病于中老年,其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等,而手抖不一定表示患有帕金森病。

  手抖近一年 别人告诉她“你得了帕金森病”

  今年68岁的汪婆婆从2个月前双手开始就不停地抖,上周四特意从忠县老家来到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据汪婆婆的儿子讲述,老人的手抖在吃饭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明显,“一小碗汤都能晃得洒出来。”

  “这是不是帕金森病哦?”还没等医生开始检查,汪婆婆就先忧心忡忡地给自己下了个“诊断”,原来,在她出现手抖后不久,周围的朋友就开始给她“提个醒儿”,说这是“帕金森病”的表现,“你看那么多名人得了帕金森,手都是这么抖的。”

  逾九成手抖患者怀疑自己得了“帕金森病”

  “检查结果表明,汪婆婆是特发性震颤,而并非帕金森病。”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健告诉记者,超过9成的手抖患者在见到医生时,都会先问是不是“帕金森病”,“其实有些早期帕金森患者早期并不会出现手抖,而手抖也并不一定表示得了帕金森病。”

  杨健解释道,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和姿势性反射障碍都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但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不能单凭手抖就下结论,至少要存在2个以上主要特征才行。

  “有些人在长期服用药物后,比如抗抑郁的药物等,也会产生手抖。”杨健说,由于医学界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并不清楚,也无完全根治的方法,所以现阶段的治疗方式是“对症处理”而非“对因处理”,主要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患者应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确诊,以免错判病情。

  新闻延伸

  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除了将手抖误以为是帕金森的唯一征兆,患者还常常对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傻傻分不清楚”。对此,专家提醒,两种病有较大区别,用药和治疗方法也不同,患者一定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进行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健介绍说,帕金森综合症包括帕金森病、遗传变性型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叠加综合症以及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简单来讲,帕金森病大多见于中老年,而帕金森综合症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组。在临床表现上,除了行为迟缓、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外,帕金森综合症还往往出现言语不清、痴呆、偏瘫、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2014-06-01 00:33:11浏览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面部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面部湿疹的最佳治疗方法需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及病因等因素,通常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中医治疗等方法会有较好的疗效。1、药物治疗:对于轻中度湿疹,可首选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短期使用可有效缓解症状。对于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或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使用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其具有抗炎、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且无激素副作用。若瘙痒明显,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以缓解瘙痒。对于严重湿疹,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上药物治疗均需遵医嘱使用。2、生活方式调整: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化妆品、香料等,并尽量减少接触刺激性物质。饮食上应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此外,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有助于减少湿疹的发作。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面部湿疹多采用分型论治。对于胃肠湿热型湿疹,可使用当归、大黄、防风等草药研磨成末后兑水口服。对于脾虚型湿疹,可选用干地黄、白术、厚朴、茯苓等煎水服用。此外,某些饮食疗法如鱼腥草和芦根煎水饮用,或薏仁粥等也有一定辅助效果。面部湿疹的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加强日常护理,避免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湿疹和痱子的区别
湿疹和痱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方面。准确区分二者,有助于对症下药,更好地解决皮肤问题,减轻不适症状。1、病因: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外在因素如食物过敏、接触刺激性物质、环境变化等都可能诱发。而痱子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滞留在汗腺导管内,导致汗腺导管堵塞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的浅表性炎症反应。2、症状表现:湿疹的症状多样,急性期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瘙痒剧烈,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痱子通常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尖至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常伴有刺痛或瘙痒感,一般无渗出。3、发病部位:湿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部、耳部、四肢屈侧、手足等部位。而痱子多发生在容易出汗的部位,如颈部、胸部、背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褶皱部位。若无法准确判断皮肤问题是湿疹还是痱子,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让专业医生进行诊断,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加重症状。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在高温天气注意防暑降温,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长湿疹怎么办最快最有效
一般没有宝宝长湿疹怎么办最快最有效的说法,宝宝长湿疹可以选择日常护理、局部用药、紫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家长先带宝宝就医,明确湿疹程度,再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日常护理: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和湿润是关键,建议家长每天用温水给宝宝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洗澡后及时擦干水分,并涂抹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润肤霜,能有效锁住皮肤水分,修复受损皮肤屏障。同时,要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化纤、羊毛等材质刺激皮肤。另外,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于干燥。2、局部用药:对于症状较轻的湿疹,家长可遵医嘱给宝宝外用炉甘石洗剂,该药物有收敛、止痒的作用,能缓解宝宝的不适。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湿疹,家长可给宝宝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湿疹消退。但需注意,激素类药膏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3、紫外线治疗:对于慢性、顽固性湿疹,紫外线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促进皮肤修复。例如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能调节皮肤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善湿疹症状。但紫外线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和时间,避免对宝宝皮肤造成损伤。建议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湿疹的变化,如症状加重、出现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另外,避免让宝宝搔抓湿疹部位,可给宝宝戴上手套,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同时,添加辅食时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如芒果、蟹肉等,如有过敏食物应及时避免。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湿疹的症状
宝宝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和丘疹、渗出与结痂等症状。这些症状多见于头面部、颈部、四肢屈侧等部位,且容易反复发作。1、皮肤干燥:皮肤干燥通常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和紧绷感。湿疹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水分流失增加,皮肤保水能力下降。皮肤干燥在冬季或低湿度环境中尤为明显,需加强保湿护理以缓解症状。2、红斑和丘疹:红斑通常呈片状分布,边界不清,多见于面部、头皮、四肢伸侧等部位。丘疹为红色小突起,可密集分布,严重时融合成片。红斑和丘疹的形成与皮肤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导致血管扩张和细胞浸润,进而引发皮损。此外,炎症因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能引起皮肤瘙痒感,搔抓后可能加重皮损和炎症反应。3、渗出与结痂:在湿疹的急性期,皮肤可能出现水疱、糜烂和渗液,渗出液干燥后会形成黄色结痂。渗出和结痂的出现通常提示湿疹症状较为严重,可能与皮肤破损后继发感染有关。继发感染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家长应注意保持宝宝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和保湿霜,避免过度清洁和长时间浸泡。其次,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如花粉、尘螨、毛织品等。如果湿疹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渗出、感染,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