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噩梦透露帕金森等四种疾病

  常做噩梦可能是由于工作或生活压力、焦虑、某些药物或激素变化所致。但是,某些严重疾病也会导致噩梦。美国《赫芬顿邮报》5月22日载文,刊出经研究证实的“噩梦透露的4种疾病”。

  1.心脏病。瑞典一项研究发现,在老年男性和女性参试者中,噩梦增多与心律不齐和间歇性胸痛存在重要关联。该研究还发现,在频繁发生噩梦和睡眠糟糕的40~64岁女性中,胸痛和心律不齐明显增多。女性绝经之后,痉挛性胸痛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2.帕金森病。英国《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刊登3项近期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患者在快速眼动(REM深睡眠)阶段常会因为噩梦而出现尖叫、哭泣、乱打乱踢等现象,这些人群罹患帕金森氏病及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危险会大大增加。

  3.睡眠呼吸暂停。美国佛罗里达睡眠研究所医学博士威廉·科勒表示,如果噩梦增多,常梦见溺水或窒息等无法呼吸,那么最好上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问题。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缺氧,严重扰乱深睡眠阶段的睡眠质量。《睡眠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经过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之后,91%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噩梦随之消失。

  4.精神病。英国华威大学心理学教授迪特尔·沃克博士及其同事对参试儿童遭受欺负和噩梦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常做噩梦或夜间频繁惊醒的儿童更容易发生青春期精神病。新研究发现,孩子白天的遭遇会直接影响到夜晚睡眠,会改变孩子的生理应激反应。如果儿童频繁做噩梦,家长应高度警惕。

  美国波士顿大学神经学副教授帕特里克·麦克纳马拉博士表示,如果排除疾病因素,那么可接受专业催眠疗法或形象逆转疗法(IRT)治疗,消除噩梦恐惧感。另外,《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哌唑嗪可有效缓解严重创伤后出现应激障碍导致的噩梦及睡眠中断的问题。

2014-06-11 00:52:29浏览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哺乳期喝了两口可乐宝宝会脑瘫吗
通常情况下,哺乳期喝了两口可乐不会导致宝宝脑瘫,可乐与脑瘫一般没有关系,若是宝宝脑瘫考虑与遗传因素、胚胎异常、生产因素等有关。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导致的脑瘫较为常见,如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患有癫痫、脑瘫、智力残疾等情况,可能会导致下一代出现脑瘫,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滋养神经的药物,如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脑苷肌肽注射液等药物。2、胚胎异常男女双方的精子和卵子若是有异常,很容易导致受孕后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影响宝宝大脑发育并导致永久性脑损伤,从而出现脑瘫的情况。建议终止妊娠,积极就医检查治疗,在平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调理饮食进行改善。3、生产因素在生产时,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缺氧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或者产伤导致颅内出血出现脑损伤,最终导致脑瘫。如果宝宝出现轻度缺氧,及时吸氧可以有效缓解,并且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例如谷维素片,或者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等。除了上述因素,还可能是因脑血管畸形、脑室内出血等导致的。建议女性在怀孕期间定期进行产检,严格遵医嘱进行产前护理,避免脑瘫。对于有脑瘫症状的宝宝,家长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和康复。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脑瘫如何进行诊断
小儿脑瘫是指脑瘫。通常情况下,脑瘫可以通过观察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儿制定治疗方案。1、观察症状脑瘫患儿会出现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如双手屈曲、双手伸直、双下肢过度屈曲、剪刀步、尖足等。还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症状。如果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初步判断为小儿脑瘫。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脑瘫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如观察患儿的运动、语言、智力等,并评估肌张力、身体姿势、是否存在畸形等。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头部CT检查、头部MRI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萎缩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4、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5、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是利用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加强观察患儿的情况,开导患儿,避免患儿过于紧张、焦虑。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