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头痛患者要少低头

  头痛,从来不是一个小病——它严重起来,能让男子汉去撞墙;它极其普遍,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它非常复杂,大多数病人找不到明确病因。头痛,尽管还有许多未知数,但医生通过大量研究,正在逐渐解密,并通过规范的诊治,将其遏制。

  头痛到底有多普遍?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于生元教授认为,2008~2010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不算上感冒、饮酒等原因引起的头痛,我国头痛的总患病率达到28.5%;任何一天里,经历过头痛的人有4.8%;每时每刻,100个人中就有一人正在遭受头痛的折磨。

  头痛分为两大类,一类能找到明确病因,包括颅内肿瘤、出血,脑膜炎高血压等器质性病变;另一类是找不到明确病因的,又叫做“原发性头痛”,这类患者是绝大多数,占到83.5%。于生元说,要想治疗头痛,第一步就是要筛选出源自器质性病变的头痛,从“源头”治疗;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再对原发性头痛进行分类,然后各个击破。

  原发性头痛有3种。第一种为偏头痛,在人群中的年患病率为9.3%,女性居多,为男性两倍。其头痛的特点包括:偏侧,搏动性,中重度,活动后加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光怕声等,一般符合其中两项即可诊断。第二种为紧张型头痛,一年中有10.8%的人群受此折磨,其疼痛的特点是:双侧,非搏动性,活动后不加重,程度一般为轻、中度,病人往往有箍帽子般的胀痛,伴有头部肌肉痉挛,不伴有恶心呕吐。第三种叫做“丛集性头痛”,顾名思义,病人的头痛在一段时间内非常频繁,并且程度剧烈,常伴有单侧流泪、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这是一类最严重的头痛,男性居多,有的患者因为难以忍受甚至选择了轻生。

  在明确头痛的诊断分型之后,医生才能有的放矢地给予相应的治疗。经过对上万个临床病例的研究和总结,于生元和他的团队已经找到了“分而治之”的办法。目前认为,偏头痛与三叉神经血管反射有关,其治疗原则为:发作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曲坦类药物;不发作时,可使用钙拮抗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等进行预防。紧张型头痛,目前研究认为与中枢神经对痛觉过敏有关,治疗上,如果是轻度头痛,使用一般的止痛药,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可用肌肉松弛剂,另外可用抗抑郁药。于生元解释说,头痛病人并非伴有抑郁的情况下才使用抗抑郁药,因为该药本身对于痛觉的传递就有阻断作用。对于丛集性头痛,目前认为病因与下丘脑的生物钟有关,其治疗需要激素、异搏定等药物。

  于生元表示,诊断的准确度有赖于病人对病史的详细描述,认真问诊往往比化验检查更有价值,“头痛的病人平时一定要记个疼痛日记,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尽快给头痛定性,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养成4个习惯

  每个头痛患者都有自己的发作规律,因此平时须注意观察、总结,最好记个日记,既有助于医生的诊断,也能找到自身的规律和诱发因素,在生活中加以规避。于生元教授说,除了记日记,病人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少低头,多做需要仰头的运动。建议多参加羽毛球、游泳、放风筝等活动,有助于预防头痛。

  进行心理调节,改善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差、情绪紧张等都会诱发头痛。

  少喝咖啡、可乐。这些饮料含有咖啡因,少量咖啡因能止痛,但大量摄入反而会诱发头痛。

  六成病人在滥用药

  头痛袭来,病人往往持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死扛着不用药,唯恐止痛药伤害身体;另一种则是滥用止痛药。于生元告诉记者,一个月中累计使用止痛药超过10天即为滥用,这种情况在慢性头痛患者中非常普遍,占到60%。有的病人到门诊看病的时候,竟当着医生的面抓起大把大把的药往嘴里送。

  患者自行使用的止痛药,一般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这类药多为非处方药,病人可以从药店买到。专家强调,这类药除了有消化道损伤、肾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外,还是头痛的另一大原因。也就是说,用止痛药不当,反而引起头痛,而且还相当普遍。

  于生元说,在每个月头痛超过15天的慢性头痛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先戒药。这些患者长期大量服药,对止痛药产生了依赖,停用后会产生戒断症状,对此医生会提供帮助。等熬过这一段,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头痛才有可能得到控制。

  8种情况要警惕

  在头痛患者中,八成以上是找不到确切病因的原发性头痛,少数则源于器质性病变。于生元教授说,那些会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病变往往是较严重的疾病,因此头痛病人需要首先排除这类情况,一旦发现,及早治疗。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1.刚刚发生的头痛。与长期慢性头痛相比,突然出现头痛更要警惕。

  2.老年人头痛。

  3.逐渐加重的头痛。

  4.伴随偏瘫、失语,要警惕急性脑血管病。

  5.有发热、皮疹,警惕脑部感染。

  6.伴随脖子发硬、喷射性呕吐,提示有颅压增高。

  7.躺着不痛,但站起身来头痛,往往是颅压过低的表现。

  8.头痛患者本身就有基础病,如免疫性疾病等。

2014-04-22 00:32:05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肖艳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3天检查有脑出血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生儿3天检查有脑出血,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外伤、颅内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1、遗传因素如果新生儿的父母患有脑出血,则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颅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方式进行治疗。2、外伤如果新生儿头部受到撞击,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通过头颅CT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3、颅内感染颅内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脑实质所引起的疾病。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发热、抽搐、出血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4、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由于围生期窒息、严重贫血等因素引起的脑部病变。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5、先天性心脏病如若新生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则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脑部异常出血。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介入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并定期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复查。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睡觉吸气的时候有声音
新生儿睡觉吸气的时候有声音,可能是生理因素、鼻腔发育异常、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原因引起的。 1、生理因素 新生儿的各个器官还未发育成熟,可能会出现睡觉呼吸有声音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平时应注意新生儿的护理,避免新生儿着凉。 2、鼻腔发育异常 如果新生儿的鼻腔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从而出现睡觉呼吸有声音的情况。对于病情较轻的新生儿,可以先进行观察治疗,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鼻腔发育会逐渐完善,此情况也会逐渐消失。但如果病情较重,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3、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果新生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还可以适当给新生儿喝温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康复。 4、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过敏原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如果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的症状,在发热时会出现睡觉呼吸有声音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新生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5、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通常是由于微生物感染、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等导致,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在睡觉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做好新生儿的保暖措施,避免受凉,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口水有泡泡
口水一般指唾液。新生儿出现唾液有泡泡,一般是口腔吞咽功能发育未成熟导致,但也不排除是新生儿唾液腺发育状况良好、喂养过多、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因素有关,建议根据以上因素选择适当方法改善。 1、口腔吞咽功能发育未完全成熟 因新生儿出生后,身体各个器官正处于缓慢发育状态,口腔吞咽功能不好时就会导致唾液很多,形成泡泡,有时会出现呛奶的情况。发生上述情况,属于正常状态,不用特别担心。 2、新生儿唾液腺发育状况良好 新生儿出生后,口腔内的唾液腺随着新生儿出生时间的增加,会处于逐渐生长发育状态,新生儿有可能会出现唾液分泌旺盛的症状,此时属于正常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 3、喂养过多 还可能是家长喂养母乳量过多、过急导致的,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好,也会出现上述症状。一般建议按需喂养,降低对新生儿胃肠道黏膜组织产生的刺激性,以免新生儿胃肠道功能受损现象。出现喂养过多后,家长可以适当使用手部对新生儿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4、消化不良 若新生儿进食过多或腹部着凉后,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该疾病,进而使胃肠道蠕动减慢,导致大量空气进入体内并排出体外,表现为以上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内环境,促进气体排出。还可配合按摩腹部等方式来帮助排气排便。 5、口腔溃疡 如果新生儿吃奶的时候咬伤了牙龈,则会导致局部受到刺激而引起口腔溃疡的情况发生。当细菌侵入到伤口内时则会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者出现疼痛以及红肿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白色小泡的现象。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喉剑喷雾剂或西瓜霜清火含片等药物来进行缓解。 如果新生儿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如果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就诊。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