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帕金森早期患者可打太极恢复平衡力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治疗帕金森的难度较大,而且需要多方面配合,其中帕金森的护理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这是由于帕金森会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能够让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在治疗帕金森的过程中,患者家属要注意做好帕金森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很大限度的恢复健康。

  站立能力平衡丧失?打打太极

  运动功能受损,尤其是保持站立能力平衡的丧失,会消极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随着疾病进展,患者稳定性丧失,产生步行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自我料理困难,经常跌倒。若是在护理帕金森早期的患者运动功能无障碍,能坚持一定的劳动,应指导患者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而打太极拳,能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恢复平衡稳定的能力。中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时,可以通过交感神经的左右,使某些不随意肌不断受到交感的影响,逐渐听从我们的指使,让它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

  “心静体松,以意导动”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中老年人在练拳时注意力要集中,才能时大脑皮层与运动有关部分做有规律的兴奋,而其他部分转入抑制状态,这种自觉积极的定向心理活动不断进行强化,能阻断来自外界的不良刺激和抑制皮层下原。人是依靠神经系统活动的,神经系统在大脑的支配下,使体内和各个器官与各个系统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进行有系统规律的功能变化,从而增强改善了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根据活动量提供膳食营养

  可根据帕金森患者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约40~50克。

  根据季节决定运动的强度

  帕金森患者家属要根据季节、气候、天气等情况增减衣服,决定患者在室外活动的方式、强度。

  劳动、运动可帮助恢复自信

  帕金森患者的劳动能力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下降,患者逐渐变得精神、情绪低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终日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兴趣索然,对工作、学习、家庭、前途丧失信心,常有自责和自卑观念,认为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已变成废人。太极是一种低成本的运动,不需要器材,这一运动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进行,而且动作也很容易学,可以纳入到目前的治疗中去。

  另外,还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

2014-04-15 00:35:1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动症通常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孩子会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动作和声音。这些动作可能包括眨眼、耸肩、做鬼脸等身体抽动,而声音表现则可能是清嗓子、说脏话等。该病症具有较高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的变异或缺陷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进而导致抽动症状出现。这种遗传因素使得疾病根源难以彻底消除。在神经生物学方面,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引发神经信号传递紊乱,这是抽动症状产生的重要生理基础。由于神经递质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医学手段很难使其完全恢复正常。此外,心理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焦虑的心理环境下,或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刺激,都可能加重抽动的症状。即便在治疗过程中,这些因素也可能持续干扰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和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功能,减轻抽动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缺陷或完全修复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心理行为治疗同样重要,通过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然而,这些治疗方法都只是对症处理,难以实现彻底治愈。对于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营造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心理压力。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体现在肢体畸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方面。了解这些后遗症,有助于家长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后续护理和康复有更全面的认识。1、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常见的表现。由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出现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下肢肌肉受累时,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造成极大阻碍。2、肌肉萎缩:病毒侵袭神经后,受影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肌肉萎缩多呈不对称性,患病肢体的肌肉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肢体,肌肉力量也显著下降。3、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协调、力量减弱,严重者则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如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不稳,甚至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移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独立性。4、骨骼发育异常:小儿麻痹后遗症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和长期的运动障碍,骨骼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骨骼生长缓慢、变形。若孩子曾患小儿麻痹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有后遗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矫形器具的使用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和矫正畸形。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高烧惊厥吃什么药
小儿高烧惊厥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氯唑西林、地西泮等药物。需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若症状加剧,听及时就医。1、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作用。其能有效降低小儿因高烧产生的过高体温,减轻因发热导致的不适。使用时需严格按医生指导剂量服用,避免过量导致肝损伤。2、布洛芬:同样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也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按照医嘱使用对于小儿高烧惊厥有较好的缓解作用。3、氯唑西林:这是一种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当小儿高烧惊厥是由细菌感染导致时,使用氯唑西林可针对性地杀灭病原菌,控制病情。剂量需由医生确定,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4、地西泮:为苯二氮?类药物,是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的重要药物。其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快速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有效终止惊厥发作。在小儿惊厥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缓解症状。建议小儿发生高烧惊厥时,立即将小儿侧卧,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不要自行盲目给药,应尽快送往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儿具体情况准确判断病因并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小儿日常护理,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感染机会。定期带小儿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风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风能否治愈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取决于抽风的病因等因素,部分高热惊厥引起的小儿抽风可以通过有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而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则相对棘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小儿抽风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因高热惊厥引发的抽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这类抽风大多是良性的,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发作形式单一,多为全身性发作。当孩子体温快速上升,超过38℃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就可能导致抽风发作。只要及时控制体温,减少惊厥发作次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多数孩子很少再发作,基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治疗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这些病变会持续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抽风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发作,虽然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逐渐减少发作次数甚至停药,但仍难以完全治愈。对于小儿抽风,家长要保持冷静,一旦孩子出现抽风症状,应立即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解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孩子高热,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感冒。对于有癫痫家族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