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神经科 > 专家访谈

帕金森病遭遇老龄化挑战 药物治疗仍旧是首选

举报/反馈
2014-04-11 03:56:3239健康网

  人们对帕金森病或许并不像老年痴呆症那么熟悉,但是像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作家巴金、美国总统里根、美国“拳王”阿里等这些家喻户晓的名人却都曾身患此病。在我们身边,也不难看到手颤、脚抖、姿势步态异常的老人。帕金森作为一个常见的神经内科慢性疾病,已成为又一个危害人们身体的“健康杀手”。

wangqing

  专家简介王青,男,教授,博士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其博士毕业于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在美国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完成博士后,并曾在澳洲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大学以PI身份从事科研工作,其目前为美国神经科学会会员,亚太神经化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老年认知心理疾病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神经药理学会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审稿评委,获得多项国家级基金。主研方向: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综合症;多系统萎缩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等神经退化性疾病。医疗专长: 神经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综合症、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血管性痴呆及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神经痛等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青教授指出,帕金森氏病主要侵犯人的锥体外系。由多种因素引起黒质、蓝斑和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多巴胺细胞发生变性,导致多巴胺递质合成障碍,造成多巴胺能系统与胆碱能系统的不平衡,从而引起一系列如肢体震颤、肌强直、少动及姿势步态异常等临床表现。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帕金森患者却越来越多

  据悉,目前国内60岁以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病率为2%,在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患病率达到2.5%-3%。帕金森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常见慢性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甚至年轻人深受困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青教授表示,导致帕金森患病率的不断提高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环境污染。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到2015-2020年将正式进入老年社会,届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4亿左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患者人数也快速增长。其中,与年龄相关的帕金森病也难逃这种大趋势。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然而,经济的腾飞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大城市的工业污染和农村地区的农药污染都助长了帕金森肆虐的气焰。

  帕金森病不仅侵袭老年人 年轻人也可能中枪

  以往提到帕金森病,通常将其定义为中老年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近年来,在门诊中也有不少的年轻帕金森病患者被发现。

  王青教授介绍到,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中,就发现了数例5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其中,有两个年轻患者是一对兄弟,发病年龄分别为16岁和21岁。“这两兄弟是典型的青少年型帕金森病,诊断认为是遗传因素导致发病,二人自2010年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后,目前病情稳定。”此外,该院还收治过两名分别35岁和36岁的年轻患者。

  从临床诊断来看,年轻人患帕金森病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另外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能会加速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从而导致原发性帕金森病。王青教授介绍到,在美国曼哈顿地区也曾发现一批20岁左右的年轻黑人帕金森氏综合症患者。经内科医生检测发现,患者血液和小便中都有一种MPP+的代谢产物。这种MPP+代谢产物可以直接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而这些患者体内的MPP+代谢产物正是源自于长期吸食可卡因。因此,吸食毒品也是导致年轻人患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重要因素。

  对于年轻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与老年人差别不大。“但是由于年轻人发病早,病期也相对较长,药物治疗“蜜月期”相对老年人会更早的到来,这也会对后期的治疗效果和难度带来更大的挑战。”

  帕金森病诊疗必须规范化 药物治疗既是主要也是首选

  由于帕金森病的起病隐匿,不少患者在发现时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因此,精确诊断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王青教授指出,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包括一系列针对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的评估量表,同时还结合各种头颅影像学检查。

  目前,帕金森病的早发现仍旧是一个难题,“不同的患者帕金森病的症状反应呈现出个体差异性。”王青教授表示,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会严重影响中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也有些患者在早期就呈现出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消化功能异常、焦虑抑郁等。曾有一名老年患者,被当做焦虑抑郁症诊断治疗3年,病情一直得不到有效缓解,后来经王青教授诊断后确诊为帕金森病,才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帕金森病也是一种极易被误诊的疾病。

  而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则应该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首选药物治疗。尽管手术治疗,尤其是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但手术治疗后期会产生一系列不可控的风险。王青教授认为,在帕金森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依旧是临床中运用最多最广,且不可替代的的首选方法。

  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药物主要有美多巴和受体激动剂(如盐酸普拉克索和吡贝地尔)两种类型。其中,美多巴被视为治疗帕金森的“金标准”。“遗憾的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帕金森病的几种经典药物均为进口药物。”王青教授说,“帕金森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富贵病,一旦发病就需要终生用药,这也给患者造成不小的经济压力,所幸在广州地区帕金森药物均已纳入医保范畴。”轻中度帕金森患者每月用药费用大约需要500-1000元左右,目前帕金森病已经纳入广州市慢性病医保报销范畴,每月可获得150-300元慢病报销。

  帕金森的药物治疗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药物治疗的“蜜月期”。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药物治疗3-5年后就会出现“剂末现象”和“异动症“等并发症。王青教授指出:“‘蜜月期’的长短与发病时间、用药是否得当以及病情进展等因素相关,医生需要严格把关用药时间、种类,这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极为重要。”(通讯员:江澜)

王青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