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帕金森手术后 用药量可减少五成

杨超 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专家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陈玲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杨超副教授

  一开始出现肌肉僵直、手发抖、走路不稳的症状时,很多人当成关节毛病,到处看骨科,检查自己的关节、腰椎……结果转了一大圈后才发现是帕金森病。据最新报道,我国目前有200万的帕金森患者,约占全球的一半,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帕金森发病率更是高达1.7%,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病患还将继续攀升。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陈玲教授借此表示,对于已经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单纯地药物治疗已不能控制病情,还需结合手术、康复训练三管齐下。39健康网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的国内首个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患者疗效的比较”的临床研究项目近日在粤港八家医院正式启动,有望找到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该项目正在招募志愿者。

400x300_00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陈玲教授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依然是帕金森病患“主力军”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陈玲教授介绍道,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黑质、纹状体的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很多人都比较了解帕金森病的“典型”运动症状,如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但其实,不少患者还会合并一些“非典型”运动症状,如出现语言减少、吞咽困难、表情比较呆板、眨眼少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也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较大困扰。

  药物治疗帕金森只有3-5年的“蜜月期”

  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预防或根治的有效手段,目前只能对症治疗,“对于帕金森治疗,早中期大多数都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像例如补充多巴胺,激活受体,抑制酶类等药物,主要可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抑制神经兴奋性神经传导通路,使之达到一种平衡状态。”陈玲教授说道:“特别是左旋多巴,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帕金森治疗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药物,是帕金森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左旋多巴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的缓解,在经历3-5年疗效较好的“蜜月期”后,疾病进一步的加重,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也逐步显现。此时,不少患者出现‘运动并发症’。”

  据统计,在治疗过程中5-10年,50%-90%的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若是低龄起病的患者,几乎100%出现,而运动并发症是造成帕金森患者残疾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表现为“剂末现象”。即药效的持续时间缩短,上一次药物的作用常常不能维持到下一次吃药前,另一方面表现为“异动症”,即服药起效或药效消失后出现手、脚、头、颈等部位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

  安装“脑起搏器”后 帕金森患者用药量可减少五成

  一般来说,在运动并发症的早期,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服药时间等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运动并发症加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下降,调药也越来越难,陈玲教授指出,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许多帕金森患者面临到无药可加的地步,因症状得不到有效的可控制,患者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若同时存在非运动症状(如失眠、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焦虑抑郁、智能下降等)则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更大的苦恼。

400x300_00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杨超副教授

  “在这种单纯以来药物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杨超副教授表示,目前帕金森的手术治疗包括大脑核团毁损手术以及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术,俗称“脑起搏器”。大脑核团毁损手术起步早,在我国开展的也最为广泛,但是损毁手术是一种破坏性手术,手术风险极高。而DBS与之相比创伤更小,它主要通过电刺激或改变电的参数让核团发挥原有的神经功能,在不破坏核团的情况下,留有再次修复的空间与时间。

  陈玲教授提醒道,手术后的帕金森病人依然需要用药,但是用药量可以降低到原先的一半,手术的意义在于可很大程度上缓解病人难受的程度,特别是给已经无可用药的病人再次3-5年的用药空间。

  帕金森病人什么时候手术最好?目前仍存在争议

  国外的多项研究已经表明,对于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手术与药物相结合更优于单纯地药物治疗,但是对于早期病患(尚未出现运动并发症或运动并发症少于三年)是否适合做手术,目前国内外仍存在争议。

  “在过去,手术并不作为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首选,选择手术治疗的大多是出现了难治性运动并发症的晚期患者,因为这部分患者已经处于疾病的终末期,即使DBS能够延缓疾病发展也难以被观察到。”陈玲教授指出,为了研究帕金森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即运动症状并发症早期(3年为限)和晚期)开始手术治疗,疗效手否一样?此外探索早做手术是否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否够延缓病情的发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期开展关于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该研究目前已在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将由全国最规范的DBS治疗中心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中山一院、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以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手术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粤北人民医院作为推荐中心的多家医院共同参与。感兴趣的患者可到上述各分中心神经科或帕金森病专科咨询。

  起步困难、难吞咽等“中线症状”需依靠康复训练

  “有患者会问,为什么我做完手术后起步依然很困难?手术难道不是所有症状都缓解吗?。”陈玲教授特意指出,对于帕金森的治疗,手术只能解决要药物一样的问题,像“中线结构”的症状,如起步难、转身难、吞咽难等问题需要借助康复训练。

  以步态为例,起步困难、转身难是帕金森病患最易出现的症状之一,对于这样的情况,建议病人可以在地上摆一些障碍物(如拖鞋、玩具等),让眼睛看着地上的障碍物,用视觉刺激提醒自己迈步的动作,或者可以听一些滴答滴答的声音,也能让患者有迈步或转身的冲动。(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

2014-04-11 01:47:44浏览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