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贵在坚持

  刘阿婆是位退休教师,今年72岁。3年前因记忆力明显减退,常找不到生活物品,前讲后忘,故初次来到记忆门诊,经检查考虑:"老年性痴呆"。当时日常生活功能受损不重,尚处于轻-中度阶段。故建议她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本以为刘阿婆能坚持治疗,但3年后再次看到她时病情较严重,出门迷路、人烦躁不宁、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严重的照料负担。为何进展如此之快?原来她当时仅短期服药,也没感觉有明显改善,已停药多时,医生为她感到惋惜。

  部分病人家属会有这样的观点:“老年性痴呆吃药也是治不好,不如不治。”的确,目前老年痴呆的治疗并无特效药,虽然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的疗效肯定,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药物的规范治疗虽然能改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以及生活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不容讳言的是这种改善的程度较为有限,从总体趋势上看患者还在走下坡路。

   所以严格来说,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治好痴呆,这可能是上述观点最主要的理由。另外,在门诊经常会听到病人家属询问:“医生,我们都吃了快2个月的药了,怎么病还没好啊?”这些问题中充分反映了病人家属对痴呆这类疾病的疗效高的期望值。

  痴呆是一类难治的疾病,尽量减缓病情发展是每一位患者的心声。实际上我们对疗效高的期望值并不切实际,服用几个月的药物就希望获得明显改善不现实。临床上能看到治疗和不治疗的两组患者都在走下坡路,但对不用药任其自然发展的患者而言就如在陡坡上往下滑,更快进展到生活功能严重受损的重度痴呆阶段,又有哪个患者希望这样呢?或许用这样的比喻更易理解坚持治疗的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药物虽不能治愈痴呆,但早期治疗,坚持用药、规范治疗能使患者和照料者进一步获益。因此只要能耐受药物,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医生推荐坚持治疗,不能因一时看不到好转迹象就否定持续治疗的意义。

  指导专家:

岳玲

岳铃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擅长老年期认知障碍、抑郁症的诊治。

李冠军


           李冠军,硕士,主任医师,老年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老年精神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岳玲医生每周一下午,周五上午老年专病门诊  李冠军医生周二上午老年专病门诊)

2013-10-01 00:56:32浏览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皮层下血管性痴呆怎么回事,怎么办
皮层下血管性痴呆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脑部感染、脑动脉硬化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脑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脑血管疾病,比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从而引起皮层下血管性痴呆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2、脑外伤 如果患者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导致脑组织损伤,引起皮层下血管性痴呆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3、脑肿瘤 脑肿瘤主要是由于遗传、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脑部肿瘤疾病。由于脑肿瘤会导致脑组织受损,引起皮层下血管性痴呆的情况,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呕吐、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切除脑肿瘤。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4、脑部感染 脑部感染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脑部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发热等症状,还可能会导致血管壁受到损伤,引起皮层下血管性痴呆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5、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病变。由于脑动脉硬化会导致脑血管狭窄,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会出现皮层下血管性痴呆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建议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脑血管性痴呆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脑血管性痴呆一般是指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通常是低血糖、脑部缺血、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等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1.低血糖:当体内血糖水平过低时,可能会导致大脑无法得到充足的能量供应,进而引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通过进食巧克力、糖果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缓解症状,也可以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的方式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2.大脑缺血:通常是由于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原因引起的。会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影响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治疗。3.脑出血:可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等因素导致的。会造成脑实质内的出血,使局部脑组织受到损伤,出现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等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降低颅内压。4.脑梗死: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严重者还会伴有偏瘫、失语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进行抗凝治疗。5.脑栓塞:通常是由于心房颤动、心瓣膜病等因素诱发的。会导致血液中的异物或脱落的栓子阻塞脑部血管,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发生。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多做运动,比如跑步、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进而改善病情。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血管性痴呆分几个阶段
血管性痴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包括轻度、中度、重度。血管性痴呆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变所引起,是由于脑内血管的弥漫性病变导致脑功能的障碍,是慢性、进展性的过程,需要积极进行治疗。1、轻度血管性痴呆是血管病变所引起的痴呆,轻度血管性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轻度受损,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日常能力受到轻度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忘记一些事情,对刚发生的事情不能记忆,但是能够对熟悉的人以及事物进行适当表达。2、中度血管性痴呆发展到中度阶段时,患者会出现远期记忆力明显减退,而且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定向力等也会有所减退。患者还会出现语言障碍,无法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3、重度血管性痴呆发展到重度阶段时,患者不仅会出现记忆力明显减退,而且还会出现言语障碍,无法正常表达自己想法,甚至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无法自主进食,甚至会伴随明显的身体乏力症状。血管性痴呆发展到最严重阶段时,建议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认知功能,比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药物。患者也可以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氧分压,改善细胞缺氧,延缓痴呆的发展。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血管性痴呆和老年痴呆的区别
老年痴呆一般是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1、发病原因不同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痴呆,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硬化等。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出现了异常。2、症状不同血管性痴呆患者通常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视空间障碍等症状,还会伴有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会伴有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能力丧失等症状。3、治疗方式不同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比如盐酸多奈哌齐片、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美金刚片、盐酸多奈哌齐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通过脑深部电刺激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预后不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预后与引起血管损害的基础疾病和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可以得到较大改善,但其认知功能损害的进展速度是多变的。老年痴呆患者如果病情比较轻,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一般比较好,但可能会反复发作。5、检查结果不同二者的检查结果有所不同,老年痴呆患者通过CT检查显示脑萎缩,神经心理学检查表现为突出的早期情景记忆损害。血管性痴呆通过CT检查显示脑梗死灶或出血灶,神经心理学检查显示情景记忆损害常常不明显。痴呆患者很多会出现空间功能障碍,一旦出门有可能导致出现迷路的现象,因此家属要注意密切陪护患者,避免患者独自出门。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血管性痴呆和老年痴呆有区别吗
老年痴呆一般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不同、症状不同、好发人群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可逆性不同等方面。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1.病因不同:血管性痴呆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变或血管危险因素所引起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而阿尔茨海默病则与遗传、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有关。2.症状不同:血管性痴呆患者常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并且还可能伴随视觉空间障碍、行为异常等问题。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则是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力下降、语言困难、情感淡漠等。3.好发人群不同:血管性痴呆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而阿尔茨海默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4.治疗方式不同:对于血管性痴呆,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等来预防再次发作。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则需要采用改善认知、促进脑代谢等方面的措施,如遵医嘱服用盐酸舍曲林片、氟哌啶醇片等药物。5.可逆性不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血管性痴呆可以逆转,一旦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有一定概率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但是阿尔茨海默病并不能完全治愈,因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退行性的病变,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神经元会逐渐丢失而导致不可逆的损伤。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发展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怀疑患有上述疾病,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