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气温高喝水少也会引发脑梗 脑梗易复发预防胜于治疗

黄立安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近日,全国各地气温连创纪录。各地接连开启“烧烤”模式!而最能展现当地究竟有多热的方式,莫过于用炙热的地面“烤五花肉”和“煎鸡蛋”了。上海有记者把一块五花肉放在大理石地面上,10分钟后已经8成熟。江苏运送鲜鱼的货车翻车,鱼在高速路上都被烤成了鱼干……

  很多人都知道,冬季容易发生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但你可能不知道,夏季高温炎热同样是危机四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黄立安教授提醒,市民应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在高温闷热的“桑拿天”,脑梗塞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的中老年人更需要加倍防范。

  专家介绍:黄立安,神经内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德国医学博士,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工作十余年,擅长:头晕、眩晕、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国际合作项目课题、省部、厅级科研项目并有成果发表。

  气温高喝水少也会引发脑梗

  夏季天热缺水是脑梗容易发作的原因之一。黄立安教授解释道,这是因为大热天人体出汗多,如果补水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流趋缓,发生凝血。尤其是夜间睡觉时,人体血流速度缓慢,本身黏稠度高的血液在血管壁上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脑梗死

  “中老年夏天身体容易缺水,尤其是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脑梗的发生几率。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应注意多补水分。”黄立安教授提醒道。

  此外,夏季老年人还应避免过度贪凉。夏季人们爱开空调,致使室内外温差相差太大,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温易使脑部血液循环产生障碍而发生脑梗塞。

  脑梗易复发预防胜于治疗

  有部分脑梗患者认为,自己曾经发生过脑梗塞,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就没有必要注意防暑降温。黄立安教授指出,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在过去有70%以上的脑梗塞幸存者因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问题生活无法自理。

  脑梗塞的复发率很高,并且复发次数越多,治疗效果越差,致残和死亡的几率就越大。这是因为:一旦患有脑梗塞,说明机体有发生脑梗的因素,包括脑血管壁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因素,这些因素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反复再发。因此如何预防复发是提高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预防脑梗的3大方法

  1.控制危险因素。去除或控制发病危险因素是防止脑梗塞再发的关键。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吸烟、冠心病等。但由于现在这些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低,导致脑梗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降低。例如,许多人有了高血压都不遵医嘱,让吃降压药不吃,让戒烟也不戒,而高血压往往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2.坚持服药及定期复诊。患脑梗塞后,患者应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口服抗栓等药物,定期检查血压、心电图、血糖和血脂等,并根据自己的检查结果咨询神经内科医师。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彻底戒烟,控制饮酒量,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一定不要暴饮暴食,过于疲劳。长时间不运动血液循环就会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而适当运动可以增强新陈代谢,运动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使心脏维持功能,保证脑供血。

  黄立安教授强调,脑梗塞重在预防而不在治,平时生活中的预防,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暴饮暴食;药物预防方面,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要有定期体检的习惯,预防它们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一定要规律吃药。(通讯员:温志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3-08-07 03:24:08浏览1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嗳气、打嗝、屁多、大便不成形跟吹风扇有关吗
嗳气、打嗝、屁多、大便不成形等症状通常与吹风扇并无直接关系,出现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一般包括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等。 1.饮食不当 首先,暴饮暴食或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洋葱等,可能导致食物及其发酵产生的气体,长时间积存在胃内,进而出现嗳气、打嗝、屁多、糊状便等症状。建议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并尽量避免食用产气食物。 2.胃肠功能紊乱 其次,长期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可能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出现大便不成形、腹胀腹痛、打嗝嗳气、排气增多等症状。建议患者规律饮食,并保持心情愉悦,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莫沙必利、曲美布汀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肠易激综合征 最后,若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或存在内脏高敏感性等问题,都可能会因肠易激综合征而出现嗳气、打嗝、屁多、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东莨菪碱、匹维溴铵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在吹风扇的过程中,未做好腹部保暖措施,可能会因腹部受凉,而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此外,患者恢复期间建议清淡饮食,并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总是嗳气、感觉堵得慌,还不解大便是怎么回事
总是嗳气、感觉堵得慌,还不解大便,可能是由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导致的。1.饮食不当首先,大量食用高脂高糖的食物、难以消化的食物、产气食物,或存在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常会导致食物及其发酵产生的大量气体,长时间滞留在消化道内,最终出现腹胀、嗳气、排便困难等不适症状。2.不良生活习惯其次,长期久坐或缺乏运动,可能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导致患者出现腹部胀满、反酸嗳气、持续便秘等不适症状。此外,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也可能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出现上述不适症状。3.肠道菌群失调最后,由于肠道菌群对维持正常的胃肠消化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肠道菌群失调时,患者常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嗳气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因为病情相对较重,而出现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此外,患者恢复期间建议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并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对于改善上述症状,也常有一定的帮助。若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出现进行性加重,则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医治,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反复发烧、呕吐是怎么回事
反复发烧、呕吐可能是由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胃肠型感冒等原因引起的。1.急性胃肠炎首先,急性胃肠炎常与不洁饮食或暴饮暴食等原因有关,患者常因胃肠黏膜持续受到炎症刺激,而出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因为病情较重,出现头痛发热、全身乏力等不适。建议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等药物进行治疗。2.急性胆囊炎其次,胆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常可能会引发急性胆囊炎,患者常会在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出现右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暂时禁食,并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颠茄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胃肠型感冒最后,如果患者近期存在受凉、淋雨等情况,可能会因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引发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型感冒。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食欲不振等表现。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尼美舒利、伪麻黄碱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到38.5℃,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在恢复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并做好自身保暖措施,避免身体受凉加重原有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