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迅速上升。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在6%~12%。而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升高1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痴呆患者估计已超过500万。
认知功能障患者患痴呆几率憎10倍
近年在认知功能障碍领域有不断深入的了解,首先发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或被称为老年性脑功能障碍)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年转化率约为12%,较普通人群中痴呆的年发生率高10倍。其次,发现血管性因素在认知功能障碍(包括AD)发生发展过程的广泛参与,由此提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这一涵盖更广的概念。
研究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发生痴呆的危险越高。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具有一种危险因素的人发生痴呆的危险增加27%,而具有全部4种危险因素的人发生危险增加137%。
警惕心血管因素致老年痴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独立观察,国外一项对人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青年组(18~46岁)的认知功能整体水平好于年老组(47~83岁),但两组平均动脉压(MAP)≥105毫米汞柱的人均较<105毫米汞柱的人随年龄增长认知水平下降速度更快。另外,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试验证实,使用尼群地平治疗2年后,所有类型的痴呆减少50%,继续随访至3.9年,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下降55%。提示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降低痴呆患病率可产生有利影响。
对糖尿病与正常人群的对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增加一倍。由此提示,随着年龄增长,一些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可使认知功能进一步衰退。从而使我们明确,对于患有此类疾病的老年人群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和早期干预,将可能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产生保护作用。
有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现今己被验证并广泛使用的药物。如双益平(石杉碱甲)、艾斯能、安理申等;可能有效的药物包括抗谷氨酸能药物、益智药(如吡拉西坦等);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C和E,银杏叶制剂和司来吉林等)。还有非固醇类抗炎药,可能在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激素替代疗法的作用,迄今为止仍存在争议。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有意识精神活动(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
1.记忆障碍(早期症状),如近事记忆、个人经历记忆、生活重大事件的记忆障碍;
2.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障碍;
3.语言障碍,包括找词困难,阅读、书写和理解困难;
4.视空间能力受损;
5.计算能力下降;
6.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指导专家:刘建农 苏州广济医院主任医师
文章来自《家庭用药》,转载请注明来自《家庭用药》。
(责任编辑:卜瑞莹)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 小儿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新乡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一
主任医师
东营圣歌康复医院 脑血管病
主任医师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周围血管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攸县北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颖州北路156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交通路沱中巷3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富锦市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