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脊髓压迫症的表现

  脊髓压迫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急性脊髓压迫症:发病及进展迅速,常于数小时至数日内脊髓功能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出现脊髓休克,病变以下呈迟缓性瘫,各种反射不能引出。

  2、慢性脊髓压迫症 病情缓慢进展,早期症状体征可不明显。通常可分为三期:

  ①根痛期:出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②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

  ③脊髓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三期表现并非孤立,常相互重叠。

  (1)神经根症状:表现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病变刺激后根分布区引起自发性疼痛,如电击、烧灼、刀割或撕裂样,咳嗽、排便和用力等加腹压动作可使疼痛加剧,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或加重。有时出现相应阶段束带感。随着病情进展,神经根症状可由一侧、间歇性转变为两侧、持续性。检查可发现感觉过敏带,后期为节段性感觉缺失。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陈动,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根性症状对判定病变水平很有价值。

  (2)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产生对策躯体较病变水平低2-3个节段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由于脊髓感觉传导纤维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有助于髓内外病变鉴别。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至受压节段;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后索受压产生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深感缺失。晚期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3)运动障碍:一侧锥体师受压引起病变以下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出现病理征。双锥体束受压初期双下肢呈伸直样痉挛性瘫,晚期呈屈曲样痉挛性瘫。脊髓前高及前根受压可引起病变节段支配肌群弛缓性瘫痪,伴肌束震颤和肌萎缩。

  (4)反射异常:受压节段后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时出现病变节段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受损出现损害水平以下腱反射亢进、腹壁和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征阳性。

  (5)自主神经症状:髓内病变时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早出现,圆锥以上病变早期出现尿潴流和便秘,晚期出现反射性膀胱;圆锥、马尾病变出现尿便失禁。病变水平以下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可见少汗、无汗、皮肤干燥脱屑

  (6)脊膜刺激症状:多因硬膜外病变引起,表现脊柱局部自发痛、叩击痛,活动受限如颈部抵抗和直腿抬高实验阳性等。

(实习编辑:谭勇)

2011-03-02 02:15: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孤独症怎样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支持与教育干预、行为疗法、语言疗法等。由于孤独症涉及多方面的发展和行为问题,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儿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1.药物治疗 孤独症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如哌醋甲酯、利培酮等。中枢兴奋剂适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的患者,但需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而抗精神病药物则应从低剂量开始缓慢增加至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建议家长于餐后让患儿服用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社交情境等方式帮助患儿学习和实践社交技巧,通常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 3.家庭支持与教育干预 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和指导,包括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训练、社会交往技巧训练等。强调家长参与并配合实施计划,定期评估效果及调整治疗方案。 4.行为疗法 运用正反馈强化、负反馈消退等手段塑造目标行为模式,改善不当行为表现。重点在于建立一致性管理原则,并保持环境一致性以促进预期行为持续性发展。 5.语言疗法 针对孤独症患者的言语障碍开展针对性训练,包括语音模仿、词汇扩展等。需要耐心引导患儿逐步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并结合日常生活情景进行练习。 此外,建议患儿适当参加适合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等,以增强体质,也有助于缓解压力,进而改善孤独症的情况。
李洪伟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孤独症儿童四个表现
孤独症儿童四种表现的说法不准确,孤独症的儿童通常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等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如眼神交流、表情交流、动作姿势、语言交流等障碍。 2、语言发育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受损,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出现语言发育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发育障碍表现可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明显的语言障碍。 3、兴趣狭窄 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狭窄表现为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等不感兴趣,而对非玩具的事物、玩具的感兴趣程度显著减退。比如对于盒子、瓶盖等物品的兴趣度可能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兴趣低下。 4、行为方式刻板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方式刻板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反复进行刻板的动作,比如转圈、用手拿东西等。 5、其他表现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于同龄人,且对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反应迟钝。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以及焦虑。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建议家长及时带孤独症儿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及感觉统合训练等。1、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常用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和正向行为支持。应用行为分析通过分解目标行为,采用正向强化、提示、逐步引导等技术,帮助儿童学习新技能和改善问题行为。正向行为支持通过分析问题行为的功能,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采用环境调整、替代行为训练等方法,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2、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方法包括语言行为干预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语言行为干预通过分析语言行为的功能,采用模仿、提示、强化等技术,帮助儿童发展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图片交换沟通系统通过使用图片卡片,帮助儿童学习功能性沟通技能,逐步过渡到口语表达。3、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包括社交故事、角色扮演和同伴介入。社交故事通过编写简单易懂的故事,帮助儿童理解社交情境和适当行为。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帮助儿童练习社交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同伴介入通过安排典型发展同伴参与训练,提供自然社交互动机会,促进社交技能泛化。4、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感觉统合疗法和听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疗法通过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帮助儿童整合感觉信息,改善感觉处理能力。听觉统合训练通过播放经过调制的音乐,帮助儿童调节听觉敏感性,改善听觉处理能力。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建议早期诊断和干预,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注重整体发展和功能改善;加强家庭参与,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