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核磁共振是脊髓空洞症最佳诊断方法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大宗病例研究表明,该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脊髓变性疾病,起病隐潜,病程进展极缓慢,病人数年甚至十几年都毫无察觉,确诊时常常已呈进性加重趋势。多以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的病人身心长期受病痛煎熬,衰叹脊髓空洞症是不死的癌症!

  该病通常发病年龄在20-30岁之间,偶可起病于童年,目前从临床观察可以看出,40-50岁的成人发病也有一定的数量。一般常以头颈肩部疼痛、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临床症状因空洞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异。因空洞常始发于颈胸段脊髓,故多以手部不知冷热,被烫伤、被刀切伤时不知疼痛才引起注意,并常伴有手、臂的自发性疼痛、麻木、蚁走等感觉异常,但触觉可不受损害,即所谓分离性感觉障碍。当空洞波及脊髓前角时,可出现手部鱼际肌、骨间肌以及前臂诸肌无力、萎缩和肌束震颤,手肌严重萎缩可呈爪状手。随病变发展,可逐渐影响上臂、肩带及部分肋间肌,引起瘫痪。腰骶部的空洞则表现为下肢和足部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导致站立和行走困难。另外,患者也常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上肢皮肤增厚,烧伤疤痕增生或顽固性溃疡发绀发凉,多汗或少汗等。有的病人可以合并神经原性骨关节损害,呈现关节肿胀,关节骨质萎缩、磨损等。总之,脊髓空洞症发展晚期临床致残率较高,重者还可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上可以观察到先天性发育畸形、颅脑炎症、脊柱脊髓外伤和脊髓髓内肿瘤等均可引起脊髓空洞症,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病因因素:1.颅底及脊髓的先天性发育不良及畸形;2.脊髓慢性变性性改变 ;3.脊髓血循环不良。其中以颅底发育畸形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继发的脊髓空洞症最为常见,有统计表明,约75%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病人出现脊髓空洞症。

  核磁共振(MRI)公认为是脊髓空洞症的最佳诊断方法,其方便快捷、准确可靠。MRI不仅可充分显示脊髓空洞的部位、大小和范围,也可明确其相关的Chiari畸形、扁平颅底、寰枕融合等后颅底发育畸形的诊断。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使得临床对脊髓空洞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趋于认同,目前认为,先天性后枕骨发育不良(如扁平颅底、枕骨发育迟滞、寰枕融合等)等因素导致后颅窝容积狭小,造成后颅窝神经结构过度拥挤,从而继发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由此形成枕骨大孔区梗阻,影响脑脊液正常循环,使得脊髓中央管积水扩大部分实质萎缩,形成脊髓空洞。

  因外伤和炎症导致的脊髓空洞症,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疗法,部分病人空洞较大时应及早实施脊髓空洞分流手术。有关基因学和干细胞的治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对于常见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基于上述对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前常用的空洞分流手术已不做为首选术式,传统的后颅窝减压术也暴出许多缺陷。目前外科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及其相关疾病的主流手术方法是微创小脑下疝切除术、后颅窝重建术。这两种手术方式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细致、精确的外科手术,进行颅底结构整形,处理环枕畸形,扩大后颅窝容积,改善脑脊液循环,解除后颅窝畸形状态,从根本上消除病因,阻止病变的发展与恶化,手术后空洞缩小,内在压迫解除,症状缓解,临床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轻、愈合快、恢复好的特点,医疗费用也明显减少。

(实习编辑:谭勇)

2011-02-12 00:28:00浏览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塞的人吃什么最好
脑梗塞现在常称为脑梗死,脑梗死的人没有吃什么最好的说法,患者应当健康饮食,营养均衡,禁烟禁酒,低盐低脂、高纤维、足量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患者应当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 1、饮食护理 饮食中应选择既安全又有利于进食的体位。能坐起的病人可以坐起进食,头略前屈。不能坐起的患者采取仰卧位下将床头摇起30°左右,头下垫枕使头部前屈。此种体位下进食,食物不易从口腔中漏出,又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对能吞咽的患者,空吞咽和吞咽食物交替进行。对不能吞咽的患者,应鼻饲饮食,患者家属应了解鼻饲方法及注意事项。也可在吞咽时头侧向健侧肩部,尤其适合偏瘫的患者。还可用点头状吞咽,吞咽时配合头前屈、下颌内收如点头样的动作,加强对气道的保护,利于食物进入食管。用杯子饮水时,保持水量在半杯以上,以防患者低头饮水的体位增加误吸的危险。 2、心理护理 因偏瘫、失语及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速度慢、需时长,日常生活需依赖他人照顾,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关心、尊重病人,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患者的行为和语言。 3、用药护理 患者家属应熟悉患者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用药。不要自行加减,以免加重病情。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在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小中风时,孕妇禁用哪些
中风一般是指脑卒中,小中风一般指暂时性缺血中风。通常情况下,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及暂时性缺血中风时,孕妇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同时不建议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咖啡因类饮品。 1、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但是妊娠前三个月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异常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2、氯吡格雷片 氯吡格雷片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疾病。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氯吡格雷片,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的情况,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应禁用氯吡格雷片。 3、华法林钠片 华法林钠片是一种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防治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华法林钠片,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发育异常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华法林钠片。 4、生冷寒凉的食物 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进而会影响气血循环和经络通畅,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5、咖啡因类饮品 如浓茶、咖啡等。此类饮品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饮用后可能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流产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建议孕妇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小中风可以治愈吗
小中风一般可以治愈,小中风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脑部、脊髓以及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因为小中风是因为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栓等原因所致,建议患者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患者患有高血压,那么在血压波动或者血压偏低时,脑供血灌注不足,发生血管的痉挛,导致缺血出现小中风的情况发生。高血压中风的患者在康复期,如无吞咽困难,所以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柔软的膳食平衡为主。其次,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如非洛地平、贝尼地平等监测血压,通过各种手段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2、血液成分改变 如果遗传性血液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血液成分发生变化,阻塞血管影响脑供血,导致短暂性脑供血发作,也可能会造成小中风的情况发生。通常患者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还可以给予动脉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 3、血栓形成 脑部的小动脉硬化后,可能会形成血管壁的小斑块,而小斑块脱落后通过血管形成堵塞,可能会造成小中风。如果在血栓中风发病后4-5个小时内紧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就很可能把阻塞的血管再通开,使脑血管缺血影响到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或其他功能的脑组织得到再次灌注。也可以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如血管内拉栓、取栓等方法,把阻塞血管的血栓取出来,使机体功能得到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