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焦虑抑郁引起的“脑梗死”

  某女性患者,70岁,大学教授,因反复头晕头痛1周,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查头颅MRI示:两侧基底节区散发腔隙性缺血灶。患者随即主动要求入院作全面体检,结果示:血生化常规无明显异常,心电图、心脏超声波、胸片均正常。遂按照“脑梗死”治疗,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反而头晕加重,阵发性胸闷心慌、出汗、失眠口干等情况也接踵而至。后经反复与患者沟通得知,患者子女长年在国外居住,平时她与老伴两人生活,当得知自己得了“腔隙性缺血灶”后,内心非常恐惧担忧,生怕自己会瘫痪,不能再与子女见面,遂出现上述症状。

  其实,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抑郁症躯体化表现的病例。经服用抗焦虑抑郁的中成药乌灵胶囊及心理疏导等治疗,4周后,患者的上述症状便明显好转。

  腔隙性缺血灶不等于“中风” 腔隙性缺血灶只是一种影像学的说法,平时正常老人也可见到;而腔隙性梗死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临床主要以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为表现特点。二者不尽相同,但很多老人一看到报告写着“腔隙性缺血灶”后,就认为自己要中风了,要瘫痪了,便心生恐惧,继而精神紧张,出现诸如头晕、头痛、肢体乏力,汗出较多,食欲减退,胸闷、心悸、心口发堵、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情绪低落等症状,其实这就是“焦虑抑郁症”。

  正视“焦虑抑郁症” 焦虑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首先,人到老年,原本担任某些社会职务现在不再担任,心底有一种失落感;其次,人老了,随着机体“零部件老化”,某些急慢性疾病也悄然而至,易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再者,家庭因素,如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会经常思念,易陷入焦虑情绪中,多感到孤独、寂寞、多愁善感。此时,家人和医生应进行正确疏导,使老年人了解这也是一类疾病,应该积极治疗,不该回避排斥。

  “药物治疗+心理+社会” 三管齐下焦虑抑郁症的治疗除了家人和医生的悉心疏导外,服用抗焦虑药物治疗是必需的,大多数患者在用药4~6周后症状可明显改善。中成药类抗焦虑药如乌灵胶囊等临床上较常用。乌灵胶囊具有补肾养心安神的作用,其成分为乌灵菌粉,主要含腺苷、多糖、甾醇类、谷氨酸、γ-氨基丁酸、色氨酸赖氨酸等19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安全性较好,未发现其他抗抑郁药使用中常出现的恶心呕吐、口干、视力模糊、头晕、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治疗早期,可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左洛复等,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除了上述两点,老年人还应积极投身社会生活,如参加社区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活动等,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这样可以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实习编辑:潘信凝)

2010-06-28 00:00:00浏览19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焦虑抑郁状态做什么检查
焦虑抑郁状态可以做血常规、心理测试、头部CT、磁共振成像以及量表测评等检查。出现焦虑抑郁状态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1.血常规:主要是通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情况,还可以辅助诊断贫血或者血液病等情况。2.心理测试:通常由专业的医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情绪波动情况等信息,从而明确是否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疾病。3.头部CT:如果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状态,并且出现了明显的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头部CT检查,排除颅脑病变的可能性。4.磁共振成像:若存在焦虑抑郁状态,还应遵医嘱完善磁共振成像检查,帮助诊断是否存在大脑萎缩、脑供血不足等问题。5.量表测评:主要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通过对上述量表的测评,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初步判断,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例如心电图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免加重不适症状。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哪些人群患上焦虑抑郁的概率最高
性格内向、工作压力偏大以及产妇等人群出现焦虑抑郁率最高,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并根据不同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1、性格内向对于性格内向的患者一般会出现不善于表达的现象,同时也不善于与别人进行交流,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导致性格内向的人群出现紧张、焦虑、心率加快等不良现象,从而诱发焦虑、抑郁等病症。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劳拉西泮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治疗,同时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情绪,多与别人交流沟通。2、工作压力偏大如果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烦躁等不良现象,症状较重者可能会出现思维迟缓等情况,长时间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等药物治疗。若治疗不明显,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神经刺激疗法的方式改善大脑功能。3、产妇由于产妇在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增高,容易导致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引起焦虑、抑郁等病症,并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建议家人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同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疗法进行缓解。除此之外,患有精神障碍的人群也有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吃什么对焦虑抑郁有好处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并没有吃什么对焦虑抑郁有好处的说法。如果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情况,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方式进行缓解。1、饮食调理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西红柿、鸡蛋等。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从而改善病情。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安非他酮片、盐酸丁螺环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焦虑抑郁症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心理教育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焦虑抑郁症治疗主要是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念,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的情况。4、物理治疗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等物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电抽搐治疗是给予患者一定的肌肉松弛剂,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睡眠的状态,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起到缓解作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是通过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达到缓解焦虑、抑郁的效果。5、运动疗法患者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进行改善,如瑜伽、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也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和家人朋友进行沟通,以排解不良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