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风康复期用药讲究多

  秋冬时节,剧烈的天气变化让很多老年人脆弱的血管承受不住,脑中风的病人开始增多。中风之后,不仅病人难受,家里人也跟着着急上火,更多的是担心患者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以前的模样。

  中风后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略了康复治疗,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中风的常见诱发因素中,因为服药不当而导致发作的也占有很大比例。

  如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升高尤其是出现症状后,求愈心切,大量服用降压药物,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促使脑血栓形成,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大多数镇静药都有抑制大脑皮层、扩张血管、松弛肌肉、抗抽搐的作用,如用量过大,也会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利尿药的大量长期使用,使水分从尿中排出,造成体内失水过多,形成血栓,引起脑中风。

  在应用安络血、止血敏等止血药物时,会因血液凝固性增加而促使血栓形成,也会导致发生中风。这无疑给众多患者提了个醒:在中风治疗中,无论预防还是治疗,一定要正确用药,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降压、调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

  有关的临床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虽然引起中风病人发生二次中风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习惯、情绪激动、气候变化、劳累过度等等)。

  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服药不当或未能坚持服药,且至今仍有许多患者还未充分认识到中风恢复期服药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用药知识。

  中风恢复期病人不仅要继续用药,而且用药还必须做到:  坚持长期服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风急性期如果治疗及时,措施得当。

  仅有极少部分病人在15天内死亡,而绝大部分病人都能度过急性期,再经过1~3个月的治疗,即可获得基本痊愈,大都可以不留或仅留有轻微的后遗症,从而进入恢复期。

  中风病人的恢复期大都比较长,一般需要3~12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中风病人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经过一年时间的治疗还不能基本恢复,那就是所谓的中风后遗症了。

  所以,度过急性期的病人仍然需要积极治疗一年时间,这是不容置疑的。根据临床资料统计,中风在第一年内的复发率为25%~30%,第二年的复发率为17%~20%。

  第三年的复发率为20%~23%,第四年的复发率为15%~18%,第五年的复发率为5%~9%。由此可见,中风病人的服药时间,最好能坚持5年,这样复发率就可以明显降低。

  最好选用中成药。从预防中风复发和治疗后遗症的角度来讲,医学界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比较一致地认为中风恢复期病人还是选用中药制剂为好。

  当然,长期服用中药煎剂也存在着诸多不便,如每天都需要煎熬中药、每次的服用量比较大等等。不过,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有很多适合于中风恢复期病人使用的中成药问世,如血栓心脉宁、脑血栓片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等等。

  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体质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服用。必要时,还可配合使用一些有调补作用的中成药,如益气、滋阴、温阳、养血类药物,这样便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别奢望有特效药。不少中风病人及其家属求愈心切,总想能找到一种或几种特效药,使用后能在短期内得到康复,或有效防止复发,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进口药、贵重药就是好药、特效药,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给病人使用。

  其实,就中风病人而言,由于诱发中风的病因非常复杂,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糖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属于慢性病,其治疗也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中风恢复期病人的用药也就更为复杂。

  因此,对于中风恢复期病人,不可能有什么特效药能使其在短期内获得痊愈,或者绝对防止中风再次复发。中风病人及其家属需要特别注意的倒是,病人在用药预防中风复发和治疗后遗症的同时。

  不能忘记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血压、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控制血糖等容易引起中风复发的原有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中风复发和治疗中风后遗症。

(实习编辑:黄丽芳)

2010-05-21 00:00:00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肖艳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3天检查有脑出血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生儿3天检查有脑出血,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外伤、颅内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1、遗传因素如果新生儿的父母患有脑出血,则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颅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方式进行治疗。2、外伤如果新生儿头部受到撞击,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通过头颅CT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3、颅内感染颅内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脑实质所引起的疾病。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发热、抽搐、出血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4、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由于围生期窒息、严重贫血等因素引起的脑部病变。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5、先天性心脏病如若新生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则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脑部异常出血。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介入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并定期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复查。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睡觉吸气的时候有声音
新生儿睡觉吸气的时候有声音,可能是生理因素、鼻腔发育异常、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原因引起的。 1、生理因素 新生儿的各个器官还未发育成熟,可能会出现睡觉呼吸有声音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平时应注意新生儿的护理,避免新生儿着凉。 2、鼻腔发育异常 如果新生儿的鼻腔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从而出现睡觉呼吸有声音的情况。对于病情较轻的新生儿,可以先进行观察治疗,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鼻腔发育会逐渐完善,此情况也会逐渐消失。但如果病情较重,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3、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果新生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还可以适当给新生儿喝温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康复。 4、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过敏原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如果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的症状,在发热时会出现睡觉呼吸有声音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新生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5、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通常是由于微生物感染、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等导致,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在睡觉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做好新生儿的保暖措施,避免受凉,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口水有泡泡
口水一般指唾液。新生儿出现唾液有泡泡,一般是口腔吞咽功能发育未成熟导致,但也不排除是新生儿唾液腺发育状况良好、喂养过多、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因素有关,建议根据以上因素选择适当方法改善。 1、口腔吞咽功能发育未完全成熟 因新生儿出生后,身体各个器官正处于缓慢发育状态,口腔吞咽功能不好时就会导致唾液很多,形成泡泡,有时会出现呛奶的情况。发生上述情况,属于正常状态,不用特别担心。 2、新生儿唾液腺发育状况良好 新生儿出生后,口腔内的唾液腺随着新生儿出生时间的增加,会处于逐渐生长发育状态,新生儿有可能会出现唾液分泌旺盛的症状,此时属于正常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 3、喂养过多 还可能是家长喂养母乳量过多、过急导致的,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好,也会出现上述症状。一般建议按需喂养,降低对新生儿胃肠道黏膜组织产生的刺激性,以免新生儿胃肠道功能受损现象。出现喂养过多后,家长可以适当使用手部对新生儿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4、消化不良 若新生儿进食过多或腹部着凉后,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该疾病,进而使胃肠道蠕动减慢,导致大量空气进入体内并排出体外,表现为以上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内环境,促进气体排出。还可配合按摩腹部等方式来帮助排气排便。 5、口腔溃疡 如果新生儿吃奶的时候咬伤了牙龈,则会导致局部受到刺激而引起口腔溃疡的情况发生。当细菌侵入到伤口内时则会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者出现疼痛以及红肿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白色小泡的现象。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喉剑喷雾剂或西瓜霜清火含片等药物来进行缓解。 如果新生儿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如果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就诊。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