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头痛是怎样产生的

  头痛的发生过程与机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一样,多数都是由于致痛因子(物理性或化学性的)作用于头部疼痛敏感组织内的感受器,经痛觉传导通路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析、整合而产生痛觉。

  当然,心因性精神因素所致的头痛纯属于患者的主观体验。头部对疼痛敏感的组织有以下几部分:  颅外部分:颅外的各种结构如头皮、皮下组织、肌肉、帽状腱膜、骨膜以及血管、肌肉和末梢神经等对疼痛均较敏感。

  其中主要结构有以下几个:  ①颅外动脉:颅外动脉因各种理化因子的刺激而产生的疼痛最为常见。头面部动脉的分布非常丰富,前额部有来源于颈内动脉的额动脉和眶上动脉,颞部和枕部有来源于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及枕动脉。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内腔扩张、管壁牵拉、扭转等都会引起明显头痛,其中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及枕动脉最为敏感。颅外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但对痛觉较迟钝。

  ②颅外肌肉:颅外的头颈部肌肉持续性地收缩和血流受阻,引起各种代谢产物堆积、释放出“致痛因子”,也会引起头痛,如紧张性头痛

  经常会造成头痛的肌肉有:位于头部两侧颞窝内的颞肌,位于颈部深层的头半棘肌、头最长肌、颈最长肌、颈髂肋肌及枕下肌群,还有颈部中层的头夹肌和颈夹肌,浅层的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③颅外末梢神经:分布于颅外的末梢神经对疼痛也十分敏感,若受到刺激可产生深部放射痛,并常被患者诉为头痛。

  临床上造成头痛的神经有额部的滑车上神经的眶上神经(属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支)、颞部的耳颞神经(属于三叉神经的第三支)、顶枕部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都属于脊神经颈丛的分支)。

  ④头颅骨膜:头颅骨膜所造成的疼痛程度因部位而异。如头顶部的骨膜几乎无痛感,而颅底部骨膜对疼痛敏感。头骨、板障静脉及导水管无痛觉。

  颅内部分:对疼痛敏感的颅内结构主要是硬脑膜、血管和颅神经。  ①硬脑膜:硬脑膜各部位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颅顶部的硬脑膜只有硬脑膜动脉两旁5毫米以内的部分和静脉窦边缘部分对疼痛敏感,其余的硬脑膜对痛觉均较迟钝。颅顶硬脑膜的形成物——上矢状窦的前1/3对痛觉迟钝,越向后对痛觉越敏感。

  颅底的硬脑膜对疼痛均较敏感,前颅凹底部的硬脑膜以嗅球窝处痛觉最敏感,中颅凹底部的硬脑膜对疼痛感觉迟钝,后颅凹底部沿核窦、乙状窦两边的硬脑膜痛觉比较敏感。

  ②颅内血管:硬脑膜动脉比硬脑膜对疼痛更为敏感,其中硬脑膜中动脉对疼痛最为敏感。脑动脉中,颈内动脉有痛感;大脑前动脉从起始部到折向内侧面的膝部有痛感,其余部分则痛感极迟钝或无痛感。

  大脑中动脉从起始部起1~2厘米以内有痛感;脑底的椎-基底动脉主干有痛感,其他部位痛感如何目前尚不清楚。大脑静脉多无痛感,仅与静脉窦相接处数毫米以内的部分可有痛感。

  ⑧颅神经根:神经根如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在颅内的根丝受到刺激或牵拉时会产生疼痛。  ④蛛网膜:除在脑底的大血管周围部分的蛛网膜有痛感之外,其他几乎均无痛感。

  脑实质、室管膜、脉络丛无痛感组织。  头痛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头痛虽然症状复杂,与全身某些急慢性疾病、神经精神状态和机体功能情况有密切关系。

  但只要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必要的检查,一般并不难确诊。详细询问病史可以大体了解头痛的原因,缩小诊断范围,有利于集中力量做必要查体,有时甚至只通过问病史即可确诊,所以询问病史十分重要。询问病史的重点是头痛的性质、部位、时间、诱因以及先兆症状和其他伴随症状。

  头痛的时间:头痛发作的时间性对诊断头痛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眶上神经引起的头痛多发生于感冒后几天或感冒后期。

  而且疼痛上午较重、下午较轻,一旦遇风寒则加重;额窦炎引起的头痛也是上午重、下午轻,鼻塞不通时加重。而屈光不正眼疲劳等引起的头痛则是从用眼过度时开始,近距离进行费眼的细致工作时加重。

  头痛的性质:有时根据头痛的性质可以判断头痛的病因,例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颜面部发作性、短暂的电击样疼痛,咽后部发作性疼痛并向耳及枕部放射常是舌咽神经痛的特点,血管性头痛则为搏动跳动样头痛。但临床上某种类型的头痛的性质可具有多样性。

  头痛的部位:头痛的部位对病灶的诊断仅有参考价值。一般颅外病变造成的头痛与病灶一致或位于病灶附近,如颅源性、鼻源性和齿源性头痛。

  青光眼引起的头痛多位于眼的周围或眼上部。头颅深部病变或颅内病变时,头痛部位与病变部位不一定符合小脑幕以上的病变疼痛多位于病变的同侧,以额部为多,并向颞部放射。小脑幕以下的肿瘤头痛多位于后枕部。

  头痛伴随的症状:①剧烈恶心呕吐:常为高颅压的症状,多见于肿瘤或脑膜炎;突发性头痛伴有恶心和呕吐、吐后头痛缓解者可见于血管性头痛。

  ②伴有明显的眩晕:头痛时伴有明显眩晕者多见于后颅凹病变,如小脑肿瘤、桥小脑角瘤、椎-基动脉缺血、小脑脓肿等。

  ③伴有视力障碍及其他眼部症状:某些眼源性头痛(如青光眼)和某些部位的脑瘤可以伴有短暂的视力减退或视力模糊,椎-基底动脉缺血也可伴有短暂的视力减退,血管性头痛发作前可有视觉先兆(如闪烁性暗点、偏盲等)。

  ④精神症状:病程早期出现精神症状的诊断价值较大,如早期出现淡漠或欣快,可能为额叶肿瘤所致。

  ⑤植物神经症状:头痛时常常伴有面色苍白、多汗、恶心呕吐、心跳等植物神经症状,可见于血管性头痛。

  ⑥伴有颅神经麻痹及其他神经科体征:伴有神经科体征的头痛多见于脑肿瘤及各种脑血管病。

  头痛会不会遗传?   从头痛的病因来看,如感染、中毒、外伤、肿瘤等由原发挂病因引起的器质性头痛显然与遗传无关,而脑血管病(如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所致的头痛却有遗传倾向。

  有关偏头痛的遗传问题,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据流行病学调查,偏头痛的遗传患病率占20%~80%。其遗传规律多数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病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遗传组典型性偏头痛患者中女性占多数,可由母亲传给女儿,也可隔代遗传,男女皆可发病。

  其中典型性偏头痛有遗传家族史者约为51%,普通型偏头痛约为21%,两者有显著差别;父母双方皆患偏头痛,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76.2%。

  有阳性家族史的偏头痛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病程也长于普通型偏头痛组患者。在偏头痛的发生发展中,遗传因素占一定位置,遗憾的是其在具体发病环节上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

  神经功能性(或精神性)头痛的发生与心理素质和环境因素有关,其遗传倾向不像偏头痛那么明确。长期受不良的精神刺激、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疲劳者易于发病。

(实习编辑:黄丽芳)

2010-05-22 00:00: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能吃黑麦面馒头吗
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吃黑麦面馒头,但需控制食用量。若食用后血糖波动大,应及时就医调整饮食及治疗方案。黑麦面馒头适合糖尿病患者,是因为黑麦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使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变缓,避免餐后血糖急剧上升。同时,黑麦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族、镁等,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辅助调节血糖。此外,黑麦面馒头相较于精白面馒头,在胃内消化停留时间更长,能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减少患者因饥饿而过多进食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情况。但糖尿病患者不能无节制地吃黑麦面馒头。虽然黑麦面升糖相对缓慢,但本质仍是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超标,同样引起血糖升高。而且,不同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存在差异,食用黑麦面馒头后的血糖反应也不尽相同。此外,馒头的制作过程中如果添加了糖、油等高热量成分,也会影响其对血糖的影响。糖尿病患者食用黑麦面馒头时,建议将每餐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进一步延缓血糖上升。另外,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了解自身对黑麦面馒头的耐受程度。日常应坚持规律运动,如餐后散步,促进血糖消耗。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
盛斌武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黑麦面包糖尿病可以吃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黑麦面包,但糖尿病患者食用黑麦面包需关注成分并控制摄入量,同时配合整体饮食和治疗方案。建议每次食用黑麦面包不超过50-75克(约1-2片),同时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规定范围内。黑麦面包的主要原料黑麦富含多种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营养物质。黑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可形成黏性物质,阻碍碳水化合物与消化酶的接触,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从而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同时,膳食纤维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对控制体重和血糖均有帮助。此外,黑麦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和矿物质(如镁、锌),B族维生素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镁元素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些营养成分协同作用,对维持血糖稳定具有一定辅助效果。由于黑麦面包的升糖指数(GI)通常低于普通白面包,属于中低升糖指数食物,适量食用后血糖上升相对缓慢且峰值较低。不过,不同品牌和制作工艺的黑麦面包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黑麦面包为改善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会添加大量白砂糖、果葡糖浆、黄油等成分,这些高糖、高脂肪物质会显著提升面包的热量和升糖指数,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糖尿病患者个体差异明显,不同患者的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程度以及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同,食用黑麦面包后的血糖反应也各不相同。部分患者可能对黑麦中的某些成分存在不耐受情况,食用后反而出现血糖波动。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盲目认为所有黑麦面包都适合自己,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并观察血糖变化。建议糖尿病患者仔细查看黑麦面包的配料表,优先选择以黑麦粉为主要原料、无添加糖或低糖、低脂的产品。同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定期复诊,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医生建议调整饮食方案。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什么症状,会胎停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异常变化等症状,若病情控制得当,一般不会引发胎停,但若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胎停,建议孕妇一旦察觉这些异常,及时前往医院产科进行血糖检测,以便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一、症状:1、多饮多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出肾脏重吸收能力,可能导致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带走大量水分,使得患者尿量增多。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能引发口渴中枢兴奋,促使患者频繁饮水。部分患者因夜间多尿影响睡眠,白天精神欠佳,且多饮多尿的症状随血糖升高愈发明显。2、多食: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内被利用,细胞处于饥饿状态。这种信号反馈到大脑,刺激饥饿中枢,导致患者食欲亢进,食量增加。3、体重异常变化: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作用障碍,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因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合成,同时患者进食量增多,可能导致体重过度增长。体重异常变化不仅反映病情,还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其他影响,如肥胖增加分娩难度,消瘦影响胎儿发育。二、是否会胎停:妊娠期糖尿病若病情控制得当,胎盘血管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血管壁不会因高糖环境增厚,管腔也不会狭窄,胎盘血流灌注稳定,胎儿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与营养,正常生长发育,一般不会引发胎停。然而,若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过高的血糖会损害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病变。血管管腔变窄后,胎盘的血液供应减少,胎儿在子宫内就会面临营养和氧气匮乏的问题,生长发育受限,严重时可能胎停。而且,高血糖致使胎儿长期处于高渗环境,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容易使胎儿过度生长,增加胎儿窘迫、缺氧风险,这同样可能导致胎停,危及胎儿生命。建议孕妇定期产检,按时进行血糖筛查,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另外,适度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以辅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若出现胎动异常、腹痛等症状,立即就医。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体力活动减少会导致糖尿病吗
体力活动减少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不代表一定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然而通过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血糖稳定,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体力活动减少主要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能量代谢引发糖尿病。一方面,骨骼肌是胰岛素介导葡萄糖摄取的主要靶器官,规律运动可使骨骼肌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上调,在胰岛素作用下加速葡萄糖摄取与利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而体力活动减少时,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下降,机体需分泌更多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长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促使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最终可能因β细胞功能衰竭引发2型糖尿病。另一方面,体力活动不足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能量以脂肪形式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而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游离脂肪酸、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可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加剧胰岛素抵抗,同时还会影响肝脏糖异生和糖原合成功能,进一步破坏血糖稳态。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体力活动减少现象普遍存在,如久坐办公、交通工具替代步行等,使得更多人暴露于糖尿病危险因素中,尤其是超重、肥胖人群,体力活动不足与肥胖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糖尿病发生风险。为降低因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糖尿病的风险,需建立科学的运动方案与生活方式。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75分钟跳绳等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每周进行2-3次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练习,以提升基础代谢率。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等),应更严格执行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饮食方面需配合运动进行调整,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