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夏季警惕疰夏性头痛

  有些人一到夏季就经常发生头痛,原因是夏日气温攀高不下,加之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迫使人们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中。头痛,已成为一种在暑期发病率极高的“都市病”。有关资料显示,夏季的头痛患者以白领工作者和女性居多。随着空调的普及,室内外温差大,人们进出房间不注意调节温度,会加重头痛的严重程度。另外,睡眠不足,精神疲劳,情绪激动,不规则的生活都可诱发头痛。

  1.疰夏性头痛。

  有些人一到夏季,特别是在气温突升的初夏和气温超过摄氏37度的酷暑时段,就会经常头痛并伴有食欲不振、低热和全身乏力。入秋凉爽之后就不治即愈。这种头痛称作疰夏性头痛,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大多发生在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身上。

  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环境降温,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

  2.缺水性头痛。

  夏季气温常高于人体体温,因而汗液蒸发也多,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人体就容易脱水。人体脱水后,脑脊液也随之减少,颅骨和脑组织的间隙就会加大,当体位变化,尤其是站立时,脑组织因轻度“下沉”或“震动”,使得脑部的神经根和血管受到牵拉而出现头痛症状。

  对于这种因脱水而出现的头痛,可以输入一定的生理盐水,以消除或减轻脱水。同时患者应卧床休息,头部尽量放低。预防这种头痛的关键是要及时补充水分。夏季易发生腹泻,腹泻时要防脱水,否则也易发生缺水性头痛。

  3.偏头痛。

  偏头痛又称血管性头痛,是因颅内颅外血管发作性舒缩功能障碍出现头部剧痛。疼痛可以是单侧也可能是双侧性的,疼痛发作时伴有面苍白、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有的患者头痛出现前30分钟左右有视觉症状,即闪光幻觉,如有闪烁的暗点或者是“眼前冒金星”等。

  为减少偏头痛的发生,夏季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避免焦虑和紧张。

  4.伤暑性头痛。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贪图凉爽将空调开得温度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一出家门不能适应,炎暑反易影响身体;有些人在外界气温超过35℃的情况下,光着膀子、脊梁,穿露背装和吊带衫,皮肤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体热不容易散发。结果引起暑病,出现头痛、高热、疲软乏力、心烦口渴、汗出不止、心慌心悸等。

  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暑降温得当,室内可以通过通风、降温等方法,当然空调、风扇等不宜直吹,外出要带遮阳伞,注意多喝水,因为当环境温度超过35℃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出汗散热的方式才能降温。

  5.睡眠不足性头痛。

  夏天白昼时间长,闷热的天气也往往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导致睡眠不足,脑失所养,容易引起头痛头胀头昏,精神不足,少气懒言,四肢乏力。

  预防措施主要是保证睡眠时间,如果环境温度太高而影响睡眠的,应适当降低温度,以利睡眠,但是空调的温度不宜过低,睡眠时一般以26℃、27℃为宜,不应低于24℃。中午应有午睡的时间,这样,可以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人体的抗病力也随之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头痛发作的时候,很多人选择“能忍则忍”的消极态度,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头痛往往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千万不可大意。

  为防止头痛,暑期高温时尤其要注意安排好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空调房间要保持空气清新,经常通风通气;同时要避免高温、强光和噪音。一旦头痛来临时应换一个阴凉、安静的环境,还可洗一个热水澡,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镇痛剂类药物。

(实习编辑:李素素)

63
2010-05-04 13:34:00浏览19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是什么意思
微量元素障碍是指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如微量元素缺乏还是微量元素过量,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相应临床症状的病症。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所占比重微小,但其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保障机体正常运转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较为多样,首先饮食摄入不足是常见因素,例如贫困地区人群因食物种类单一,长期无法摄取富含锌、铁、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部分患者可能因挑食、偏食,不吃肉类、海产品、坚果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导致铁缺乏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锌缺乏则影响味觉和食欲,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另外吸收不良也会引发问题,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会破坏肠道黏膜,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使得机体无法从食物中有效摄取钙、镁等元素,长期可能导致骨骼发育不良、手足抽搐等情况。微量元素过量也会危害健康。某些地区土壤、水源中含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当地居民长期接触,体内蓄积过多,铅过量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患者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汞中毒可影响肾脏、神经系统功能,出现蛋白尿、震颤等症状。此外,不合理用药、误服含微量元素的物质等也会造成体内微量元素失衡,如过量补充维生素D会促使钙吸收过多,引发高钙血症,危害心脏、血管等器官。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根据结果合理补充相应微量元素。生活中要注意远离污染环境,避免接触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微量元素过量摄入的风险。一旦怀疑出现微量元素障碍,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确诊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调整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恢复身体健康。 如何预防微量元素障碍均衡饮食:食物是微量元素主要来源。要确保膳食多样,主食粗细搭配,如糙米、全麦面含多种微量元素;多吃新鲜蔬果,像菠菜补铁、橙子补维C促进铁吸收;肉类如牛肉、猪肝富含锌、铁,海产品如海带含碘丰富,应注意不挑食偏食,每日摄入种类尽量超12种,每周超25种,全面满足身体需求。合理补充:特殊人群要按需补充微量元素。孕妇、哺乳期妇女因孕育、哺乳消耗大,需额外关注。如在医生指导下补叶酸、铁、钙等。婴幼儿生长快,4-6个月后辅食可添高铁米粉,再逐步引入蛋黄、肉泥,按生长阶段补营养。老人消化吸收差,可补适量维生素D助钙吸收,补前咨询医生,以防过量。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跟微量元素检查一样吗
微量元素障碍和微量元素检查是不一样的。如果发现微量元素检查结果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从概念范畴维度来看,微量元素障碍是指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出现异常,包括缺乏、过量或比例失调等情况,进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生理功能异常或疾病状态。而微量元素检查则是一种医学检测手段,通过采集血液、头发等样本,运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来测定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了解其在体内的水平,为诊断微量元素相关问题提供依据。其只是对微量元素状况的一种检测评估方式,本身并不等同于微量元素出现的实际障碍情况。从临床意义上来讲,微量元素障碍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意义,意味着身体已经因微量元素的异常而出现了健康问题,需要针对具体的障碍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微量元素检查的临床意义在于辅助诊断,通过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微量元素异常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检查结果可能提示某种微量元素含量偏低,但并不一定能直接诊断为微量元素障碍,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对于关注微量元素状况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尤其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但不能仅依赖检查结果来判断健康状况,要将检查结果与自身的身体表现相结合。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动症缺乏什么微量元素
多动症可能与缺乏铁、锌、镁等微量元素有关。微量元素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其缺乏时,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进而与多动症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1、铁:铁元素对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意义重大。缺乏铁会影响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多巴胺在大脑中参与调节注意力、行为控制等功能。缺铁时,多巴胺合成不足,可能导致大脑对注意力和行为的调控出现问题,增加多动症的发病风险,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不安等症状。2、锌: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激活,在大脑发育和神经功能维持方面不可或缺。缺乏锌会干扰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对于保持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十分关键,一旦因缺锌受影响,就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多动等类似多动症的表现。3、镁:镁能够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在大脑中,其有助于稳定神经元的活动。当体内镁缺乏时,神经细胞的稳定性被打破,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紊乱。这会影响大脑对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引发多动、冲动等行为,与多动症的某些症状相似。若怀疑有多动症倾向,不要自行判断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及时前往正规医院,通过专业检查评估是否患病及微量元素水平。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多吃瘦肉、坚果、绿叶蔬菜等富含各类微量元素的食物。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症能治好吗
微量元素障碍症部分能治好,因摄入不足等引发的,调整饮食或补充相应制剂可改善,如锌、铁缺乏症。但由遗传性或慢性疾病引起的,治疗难度大增,单纯补元素难奏效,需复杂方案。微量元素障碍症通常是由于机体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排泄过多等原因导致的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对于这类情况,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锌缺乏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锌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坚果、牡蛎等,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锌制剂,可以有效补充体内锌元素,从而缓解因锌缺乏导致的症状。同样,对于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或者服用铁剂,也可以显著改善贫血状况。然而,如果微量元素障碍症是由于遗传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治疗难度可能会大大增加。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体内铜代谢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这类情况,单纯依靠补充铜元素可能无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治疗方案,如基因治疗或酶替代疗法等。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慢性疾病或吸收障碍,也可能导致微量元素持续缺乏,此时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更严格的监测。对于患者而言,一旦发现微量元素障碍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确定缺乏或过量的元素种类及程度,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水平,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