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酷暑假日 防中风的七大要点

  为什么炎炎盛夏也会出现中风呢?原来,当气温升至32摄氏度以上时,人体就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以调节体温。在夏季,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排出的汗液达到l000毫升以上。汗液的大量排出虽然对人体防暑散热有益,但其代价是“惨重”的。这时机体的血流量要比平时高好几倍,才能实现如此大量的排汗散热。这对老年人或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来说,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额外的血液循环,不仅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而且当汗液过度蒸发,体内的水分又补充不足时,患者还会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等。由于高温散热的需要,人体的血液会大量流向皮肤,这样势必会造成大脑血流量减少。这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脑动脉硬化等原本就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另外,高温酷暑之下,人们容易烦躁、动怒。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中老年人在盛夏也易发生中风。

  因此,对中老年人制定一些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弟一:

  要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老年人对缺水不太敏感,在夏天常处于脱水状态,所以即使“不渴”也应喝水,以保证有充足的血容量。同时还可适当饮用一些防暑祛湿的汤剂,如绿豆汤、菊花茶、冬瓜祛湿茶等。

  第二:

  莫强行进食。天气炎热时,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减少,老年人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此时最好顺其自然,以少食多餐为宜。不要过分强调按照三餐时间进食,不能吃得过饱或过腻,以免造成胃肠道血流急剧增加。胃肠道血流剧增的结果是,脑血流量相对减少,这会诱导患者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夏天的饮食宜清淡,适量的主食,加上少量鱼、蛋、豆类等高蛋白食品,再辅以充足的蔬菜、水果即可。

  第三:

  要适当午休。炎热天气,老年人夜间的睡眠质量相对下降,短暂的午睡可以补充睡眠的不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

  第四:

  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正午时。即使在不是很晒的时候外出,也要注意打伞,并随身携带水壶,随时补充水分。

  第五:

  要特别警惕中风先兆。如果天气不太热,但突然出现很烦热的现象,这也可能是中风的信号。出现一闪而过的头痛眩晕、半身麻木,或精神委靡时,不要轻易地用休息不好或疲劳来解释,此时应迅速到医院检查。

  第六:

  莫贪恋空调房。开着空调的地方,如商场等,往往会把室内的温度调得过低,与外界气温相差很大。出入房间时,忽冷忽热会使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出现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继而诱发脑中风。自己在家开空调纳凉时,更应自觉把温度调到适中,使之与室外温度相差不大(一般相差不超过5摄氏度),以避免进出时遭受强烈的气温变化。

  第七: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不要因为血压、血糖比原来稍有下降,就擅自减药、停药。确实需要减药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此之外,调整情绪、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也甚为重要。所谓“小心使得万年船”,细心处理好身体与自然界的紧密关系,高危人群自然也能顺利度过“安全期”。

(实习编辑:郭婷婷)

2010-04-03 05:13:00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韩式精油全身按摩缓解疲劳有用吗
韩式精油全身按摩在缓解疲劳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的放松和恢复,还能够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韩式精油全身按摩通过专业的按摩手法,能够舒缓紧张的肌肉。在按摩过程中,按摩师运用揉、捏、推、按等手法,沿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行精准施力,这有助于放松肌肉纤维,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同时,按摩还能促进肌肉内的血液循环,加速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减轻肌肉酸痛和疲劳感。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能量。在按摩过程中,精油通过皮肤渗透至身体内部,能够刺激身体的淋巴系统,促进身体排毒。此外,精油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能够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进一步缓解疲劳。在按摩过程中,人们往往能够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这是因为按摩能够刺激身体的感官系统,促进内啡肽等快乐激素的分泌。同时,精油的香气也能够通过嗅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减轻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建议有需求的人群选择正规的按摩机构和专业的按摩师,确保按摩过程的专业性和卫生性;其次,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与按摩师充分沟通,选择合适的精油和按摩力度;最后,在按摩过程中保持放松的心态,配合按摩师的指导进行呼吸和身体的放松。此外,按摩后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以免影响按摩效果。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及其他症状等。若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1、眩晕: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发作。机制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使其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当头部转动时,椎动脉进一步受到牵拉或扭曲,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尤其是内耳的前庭系统对缺血较为敏感,从而引发眩晕。2、头痛:常与眩晕同时出现,多为单侧头痛,部位以枕部、顶部为主。其发生机制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部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头痛症状。此外,颈部肌肉紧张、劳损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头痛。3、视觉障碍:可表现为视力模糊、复视、眼前发黑等。这是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或因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眼部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进而出现视觉障碍。4、猝倒:是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特殊的症状,常在站立或行走时突然发生。当头部突然转动或姿势改变时,椎动脉受到急剧牵拉或压迫,使脑部血液供应骤减,导致大脑短暂性缺血,引起肢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患者在倒地后,由于头部位置改变,椎动脉供血恢复,意识可很快清醒,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定时活动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轻颈椎的压力。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防止颈部肌肉紧张和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型颈椎病是怎么回事
神经型颈椎病,通常指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非疾病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颈部外伤、年龄因素等,也涉及多种疾病因素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质增生等。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或坐姿、睡姿不当,均可能使颈椎长时间处于非生理状态,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进而压迫神经根,引发神经型颈椎病。2、颈部外伤:颈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如车祸、跌落等,可能导致颈椎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进而损伤神经根,诱发神经型颈椎病。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如水分减少、弹性下降等,使颈椎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神经型颈椎病。二、疾病因素:1、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方法包括牵引、理疗、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甲钴胺)等,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骨边缘形成骨赘,压迫神经根,导致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颈复康颗粒)。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因,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颈部健康,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颈椎病疼痛怎么治疗
颈椎病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措施进行治疗,建议根据自身颈椎病的类型和疼痛程度,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地选择和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热敷时,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颈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传递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按摩可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手法刺激颈部穴位和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减轻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牵引则是利用器械对颈椎进行牵引拉伸,拉开椎间隙,可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压力,缓解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抗炎、止痛的效果,可减轻颈椎炎症引发的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脊髓反射,使紧张的肌肉松弛,缓解因颈部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3、运动锻炼:患者可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如缓慢地低头、抬头、左右转头、左右侧屈等,每个动作保持3-5秒,重复10-15次,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游泳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在游泳过程中,颈部和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且水的浮力减轻了身体对颈椎的压力,有助于改善颈椎功能。需注意的是,物理治疗时要注意力度和温度避免造成损伤。药物治疗需严格按医嘱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