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预防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神经科 > 帕金森预防

关爱帕金森患者 提高生活质量

举报/反馈
2010-04-01 05:34:0039健康网社区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记者走访了国内知名帕金森病诊疗专家、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孙希炎教授,他表示,对帕金森病实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要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帕金森病、关注帕金森病,切实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孙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静止时手脚、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当时称该病为“震颤麻痹”。后来,人们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此病症状除了震颤外,尚有肌肉僵直、写字越写越小等其他症状,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并没有受损,认为称麻痹并不合适,所以建议将其命名为“帕金森病”。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中脑部位,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经元,它们通过合成一种“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随着全世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帕金森病患病率逐年增长。孙希炎透露,全球现有60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就有300万人,居世界首位,而且每年还要增加10万新发患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60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患病率高达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医务界和公众对该病认识严重不足,认为颤动、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现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诊率很低。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约有47.6%的帕金森病人从未到医院就诊,而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

  孙希炎表示,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帕金森病防治知识,从而导致了相当多的帕金森病患者不能及时就医;在到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必须采用昂贵的进口药物控制病情;药物疗效不佳、药物副作用明显或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影响生活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这使得许多家庭不堪重负,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成为当务之急。早期的药物治疗,不但可以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并且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情况下、或药物疗效下降、药物出现比较明显的副作用的情况下,应该及时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造成病情加重或加速进展。目前对帕金森病的外科手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俗称“细胞刀”),另一种是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俗称脑起搏器),这两种方法的手术原理、手术方式以及近中期的手术效果都是差不多的,前者适合于单侧肢体症状明显或双侧症状单侧为主的患者,而后者适合于双侧肢体症状都比较明显的患者。这两种手术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国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已达数万例,手术都属于微创手术,安全系数大,极少有严重并发症出现!我们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98年就开始运用微创手术来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已经为近3000例帕金森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最后,孙教授表示,对于帕金森患者而言,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治疗,注意饮食起居、进行心理调节也是对抗疾病的重要手段。帕金森病患者多伴有抑郁症。所以应鼓励帕金森病患者树立自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和他们聊天,多交流沟通,随时获取最新治疗信息,多参加帕金森病患者自发组成的团体。同时病人也应该进行生理上的自助,自己完成力所能及之事,多进行锻炼,这样可以更好地改善身体机能。家人也应该关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给病人穿的衣裤鞋袜应选择易于穿脱的;餐具要选择大规格、方便好用且有保温效果的;多让他们摄入蔬菜、全麦食品等以防止便秘;应在浴室的浴缸或淋浴龙头附近加装把手,浴缸底部铺防滑垫等;在电话机上加装扩音器。别小看这些细节,它可以让他们得到便利,并感受到家人对他们的重视。

(实习编辑:郭婷婷)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