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脑血管疾病已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和心脏病、恶性肿瘤,是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其幸存者除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障外,有近20%的老年痴呆继发于脑血管疾病,25%~50%的脑卒中患者最终将发生血管性痴呆。
痴呆患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记忆功能受损、计算能力减退、定向力障碍、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对病人、家属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脑血管疾病已成为阻碍人们延长生命的最大障碍之一。
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脑血管疾病已不是仅限于注重个体预防,而是将目标转向社区人群,强调群体预防,即利用人为手段,针对脑血管病已知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消除或减少已知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减低或控制该病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世界卫生 组织认为,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可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个体预防,例如对高血压 患者予以干预,通过治疗措施,使其血压降低,减少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
另一种则是群体预防,目标为全社区人群,不仅发现并治疗高危个体,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 意识。
这种群体预防在发达国家愈来愈受到重视,防治的效果明显大于个体预防。
目前所认为的脑血管疾病的许多危险因素,都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体的社会行为有关。
如高血压的发生常常和生活节奏紧张、食盐摄入偏高有关;肥胖、超重和血脂过高可由不合理膳食及缺乏运动引起;吸烟 和酗酒是一种不良行为。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及不健康的行为应该是完全可以控制和改变的。
然而人们生活在一个社区中,社区群体的生活习惯、道德文化、信仰往往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在社区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个人生活习惯是很难改正的。
因此,如能在社区行政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医务人员对社区采取大规模的人群干预,全民参与,普遍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下降。
国内外的研究 证明,开展社区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必要的预防措施,应大力推广。
(实习编辑:李杏)
主任医师
东营圣歌康复医院 脑血管病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