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顽固性神经衰弱如何是好?

  顽固性神经衰弱,是指那些神经衰弱久治不愈,或者神经衰弱反复发作的情况。顽固性神经衰弱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情的困扰,不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其内心的痛苦是常人很难体会的。那么,顽固性神经衰弱怎么办呢,应该如何治疗呢?

  专家指出,顽固性神经衰弱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治疗不当导致的。神经衰弱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往往比较漫长。很多患者不能够坚持治疗,或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十分苦恼,疑医疑药,导致病情难以康复,医生也感到很棘手。

  专家提示,出现顽固性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该病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治疗信心不足或者治疗方法不当,病情难以康复。神经衰弱的本质属心身疾病范畴,常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存在。如果这些病因不去除,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有的患者去病心切,急于求成,总是处于期待药到病除,结果欲速则不达。因为焦虑、压力、紧张心境,是引起神经衰弱发病的重要根基,如果不能做到心理平衡,神经衰弱是很难久治愈的。并且,对于顽固性神经衰弱,即使用强制用药缓解症状,也是暂时的。

  因此,正确认识神经衰弱与预防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是治疗顽固性神经衰弱的前提。神经衰弱多为缓慢起病,病程一般较长,几年或数十年不等。本病的症状可时轻时重,而病情的波动常与情绪变化有关。如果患者情绪较好,则病情明显减轻;反之,则病情加重。

  专家提醒,顽固性神经衰弱患者应该正确估计自己,正确对待疾病与挫折,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点,振作精神,有计划地定时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工作、访友、娱乐,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神经衰弱的病情就能够很快得到缓解了。

  最后,专家强调,对于顽固性神经衰弱的治疗,一定要坚持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和其他疗法为辅,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治疗,才能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顽固性神经衰弱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整,提高心理素质,防止神经衰弱的复发。

(实习编辑:李杏)

2009-11-23 05:04: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女性腰疼、尿频尿急、尿不尽吃什么药
女性出现腰疼、尿频尿急、尿不尽的症状,多考虑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关,患者常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林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地尼等药物进行治疗。1.克林霉素首先,克林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该药常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阻止肽链延长,来达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目的,从而发挥杀菌作用。对于上述疾病引发的尿频尿急、尿不尽感、腹部不适、腰部胀痛等症状,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2.诺氟沙星其次,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等尿路感染。该药能够干扰细菌的遗传物质复制,来有效阻止细菌在体内扩散,从而起到杀灭细菌、控制炎症的作用。对于上述疾病导致的尿频、尿急、尿不尽、腰部酸胀痛等症状,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头孢地尼最后,头孢地尼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于淋病奈瑟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疾病,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药可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对于泌尿系统感染引发的上述不适症状,常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此外,患者治疗期间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遵医嘱定期随访复诊,同时,建议患者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郝宝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女性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呼吸困难做什么检查
女性出现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呼吸困难的症状时,常考虑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遵医嘱完善心肌酶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项目,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1.心肌酶检查首先,女性出现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心肌中的多种酶常会被释放进血液中,此时通过检测心肌酶在血液中的水平,常可辅助判断上述症状是否与心肌损伤有关。2.心电图其次,心电图是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类型,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心脏节律和传导情况进行评估,常用于辅助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3.心脏彩超最后,心脏彩超则是一种基于M型超声、二维超声、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四种检查手段的综合性检查。其中,M型超声常用于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二维超声能清晰地显示出心脏结构的空间位置和连续关系。频谱多普勒是血流动力学的首选检查方式,彩色多普勒则可以通过显示心脏内部的血流方向、速度、范围,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脏内部血流紊乱或通路异常等问题。综上所述,女性出现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呼吸困难的症状,若考虑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时,常需要遵医嘱完善心肌酶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