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人过中年时刻警惕脑血栓

39健康网 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人过中年,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开始走“下坡路”,其中,脑血栓更是常见的中老年“杀手”,患者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对此,专家提醒,过了中年,要给自己多点照顾,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块,形成血栓,起到止血的作用。

  另一种是抗凝血物质,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外于动态平衡,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的作用,保持人体健康。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常有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问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A2也增多,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就很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如果血糖升高,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全身组织缺,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黏度增大,也容易促进血栓形成。

  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由于血栓栓子的来源、栓子的大小和栓塞的部位不同,其对机体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有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栓塞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血栓。

  脑血栓患者发病前大多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时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糊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失。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睡眠较差,行走时双下肢凝重、无力,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等,平时又吸烟、大量饮酒,尤其是家族中有脑血栓病患者,哪怕只有其中一项症状,也要重视,到医院进行凝血功能、血液黏度等检查,了解自己是否已处于血栓前状态,避免悲剧的发生。

  生活中如何做才能预防脑血栓呢?

  首先要积极检查、治疗与本病密切相关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同时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整。适当选用对脑血栓的预防效果很好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番茄、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银耳、桃仁、山楂、草莓、柠檬、鲑鱼等,对降低血黏度,减少血液中不正常凝血块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量,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黏稠度会增高,囤积的废物也难以排出,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

  此外,要养成规律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其次,忌饭后立刻就睡,因为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戒烟、限酒对于脑血栓的预防也重要。

  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也要服用一些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药。龙生蛭胶囊具有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的作用,用于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中风中经络者,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可以改善血流状态,抗凝、抗血栓作用强,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栓后引起的“半身不遂、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表达不利”等症状,同时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由于本药有较强的活血作用,因此,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止服用。

(实习编辑:李杏)

63
2009-11-20 05:34:00浏览2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