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脑卒中患者的错误观念

  对脑血管病的认识还有种种误区,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同样也存在于医务人员中。由于认识的偏差,对脑血管病的态度和处理立场也不尽相同。主要的不正确观点有以下几种。

  1、误区之一:中风不能预防

  实际上中风是完全能够预防的,只要合理饮食,注意降低血压,采取多种有利身体健康的活动,预防中风是可以的。近来中风发病率下降的事实也充分说明中风是能够预防的。从1975年到1986年10年间,中风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据1988年美国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调查,中风病人死亡率较前下降33%。

  尽管我们目前还不能全面说出死亡率下降的所有原因,但毫无疑问中风病人死亡率下降与近来重视中风的预防有关。人们已越来越懂得如何去减少或消除中风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防止肥胖,减少胆固醇食物的摄取,以及禁止抽烟等。控制和去除危险因素肯定能够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2、误区之二:中青年人不必担心发生脑中风

  在人们的印象中,脑血管病与老年人密切相关,而中青年不必为此担心。此种认识是极其荒诞的。如果中青年人有严重的高血压病,照样会发生脑中风。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中青年人发生动脉瘤破裂并非绝无仅有,中青年时期如果不注意预防,同样会发生脑中风。据临床资料表明,绝大部分中风病人是在60岁以前发病。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3、误区之三:中风预测

  脑血管病既然是一种如此可怕的疾病,人们就有理由想象是否能有一种方法可以预测或预报一个人是否会发生脑血管病,就像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决定我们的行动,躲避风雨。在我们国家,前些年生产了各种各样的中风预报仪,中风预报仪风靡神州大地。但人们很快发现许多事与愿违的结果,一些被预报仪判定为“安全”的人,不久发生了偏瘫;另一些本无什么异常的人被冠以“危险”的帽子,惶惶然不可终日。于是医务界疑窦丛生:脑血管病能够预报么? 当时流行的中风预报主要使用两种手段,一种是抽血化验血液流变学,然后把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得出结论。另一种是根据指脉仪或微循环测定进行预报。发明这种仪器的人中并没真正的脑血管病专家,这些仪器的原理过分强调了摘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片面,而且并非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难免误人歧途。

(实习编辑:李杏)

2009-11-16 05:41:00浏览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脑卒中5个评定方法是什么
脑卒中的5个评定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等。 1、临床症状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视物模糊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能是脑卒中的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 如果患者出现了头痛、头晕等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则可能是脑卒中的情况。 3、实验室检查 患者还可以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血脂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也可以辅助诊断是否存在脑卒中的情况。 4、颅脑CT检查 颅脑CT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提供脑部的高清图像,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有脑卒中的迹象。 5、颅脑MRI检查 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显示非常小的脑血管病变和脑组织损伤。这意味着MRI能够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法察觉的微小病变,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当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可以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通过脑脊液检查、血糖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花椒、咖喱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身体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怎么回事,怎么办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卒中患者出现肩部不适、手部麻木的情况,多考虑是脑卒中后引起的,也可能与神经损伤、颈椎病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症治疗。1、脑卒中后引起的由于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出现堵塞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出现肢体麻木、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处理,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2、神经损伤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必要时,也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3、颈椎病如果脑卒中患者经常伏案工作,可能会使局部神经受到压迫,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肢体麻木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颈复康颗粒、谷维素片等药物改善病情,能够营养神经,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必要时,也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除此之外,也不排除是脑卒中后合并症等造成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脑卒中的种类有哪些
脑卒中通常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缺血以及栓塞性脑卒中等类型。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1.出血性脑卒中:多与高血压有关,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常见于基底节区、脑叶和小脑等部位,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并配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药物,防止再次形成血肿。2.缺血性脑卒中:通常是大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所致,包括心源性的因素,如主动脉夹层、不稳定型心绞痛等,也可能是非心源性的原因,比如吸烟、肥胖、高脂血症等因素所诱发。一般会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麻木、无力,甚至会出现瘫痪的症状,严重时还会伴有失语的情况发生。需要在医生的操作下通过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的方式进行溶栓治疗,也可以采取机械取栓术的方法进行处理。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内动脉或其分支暂时性全脑供血不足,从而造成短暂的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可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恢复,必要时也可遵医嘱应用盐酸尼卡地平葡萄糖注射液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情况。4.后循环缺血:是指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以头晕、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常有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视野损害、复视及意识模糊等临床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栓塞性脑卒中: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并阻塞动脉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发病急且进展快,主要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构音障碍、单眼视力下降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同时还要结合机械取栓术、支架置入术等方式联合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脑卒中痉挛期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痉挛期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文体训练等。1、运动疗法脑卒中痉挛期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可以通过运动疗法的方式来训练,可以适当进行肢体的伸缩、旋转等动作,也可以进行手指抓握、手部按摩等,能够加速血液的循环,以免病情持续发展。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主要是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够锻炼肌肉的力量。3、认知训练认知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可以通过记忆训练、思维训练、注意力训练等方式进行改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4、语言训练脑卒中痉挛期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语言训练的方式来改善,可以适当进行发音训练、听理解训练、阅读训练等,能够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5、文体训练文体训练主要是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如跑步、游泳、打球等,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疲劳。除此之外,还有心理康复训练等,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家属及时带患者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脑卒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脑卒中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饮食、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注意情绪管理、用药,以免加重病情。1、饮食脑卒中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健康,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蛋、牛肉等。2、生活习惯患者要注意多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要长期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以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能够增强体质。3、戒烟戒酒平时需要改变长期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也应避免吸二手烟,否则可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4、注意情绪管理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患者可以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多进行户外活动,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5、用药脑卒中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切勿自行停药或者更改药物剂量。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