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预防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神经科 > 中风预防保健

防中风莫陷“误区”!

举报/反馈
2009-10-12 05:54:00《家庭医药》
防中风莫陷“误区”!


  误区1: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血压正常或较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会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异常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2: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患者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患者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3:吃药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目前公认肠溶阿司匹林应每晚服75~100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3~4片(如果规格为100毫克1片者,则只需服1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误区4: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一位医生开“圣通平”,另一位医生开“伲福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硝苯地平(商品名叫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患者害怕“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误区5:只管服药不检查

  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却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患者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患者,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6: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有研究者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7: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人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醒目处随时提醒自己。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3套药,办公室、家里、?a href="http://jbk.39.net/keshi/waike/gc/9d195.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痔岚诟?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8: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患者不是中老年人。事实上,许多年轻人自以为年轻,往往忽略身体保健,加上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致使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限烟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