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肾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体积缩小,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肾脏萎缩,但肾萎缩的影像诊断标准需要根据肾脏大小、形态、位置、肾动脉的情况、肾脏积水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并不是单一的根据肾萎缩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1、肾脏大小:正常人的肾脏大小为125-142cm,肾脏出现萎缩时,其大小常低于此范围;
2、形态:肾萎缩患者的肾脏体积与普通人相比,常较为萎缩,且体积较小;
3、位置:肾萎缩患者的肾脏根据其解剖位置,可分为上段肾萎缩、中段肾萎缩、下段肾萎缩。上段肾萎缩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中段肾萎缩多见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下段肾萎缩常见于肾脏肿瘤等;
4、肾动脉:当肾动脉出现狭窄或堵塞时,肾脏会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长此以往会出现肾萎缩。如果肾动脉的血流出现减少或消失,肾脏就会逐渐出现萎缩;
5、肾脏积水:肾积水是由于尿路梗阻导致尿液在肾内蓄积,从而使肾脏出现肿胀、变形的情况,长期肾积水会导致肾萎缩、功能减退。
肾萎缩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标准,还需要根据肾脏大小、位置、肾皮质的厚度、肾脏结构改变、肾脏功能等方面进行判断。如果出现肾萎缩的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
主任医师
濮阳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血液净化)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