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单纯性(孤立性)肾囊肿

  概述

  单纯性肾囊肿通常为一侧单发,但也可是多发或呈小房性,极少发生于双侧,与多囊肾相比,在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都有所不同。

  治疗措施

  (1)特殊治疗:

   ①当排泄性尿路造影,肾断层X线摄影术,超声影象及CT仍未能做出最一诊断,可选择作血管造影,而经皮囊肿穿刺抽吸则作为下一步诊断手段,这既可在X线荧光屏监视下也可在超声影象监测下进行。发现清亮的囊液是令人鼓舞的征象,但抽吸液仍应做细胞学检查。还应测定其脂肪含量,脂肪含量增高则符合肿瘤的诊断。随后将囊液充分引流,并代这以造影剂。接着在不同体位下摄片,以显示囊壁光滑度,有无赘生物存在。抽出造影剂前,将3ml碘酯脂注入囊腔内,这将减少液体再积聚引起的改变。Bean 1981年介绍了将95%酒精注入空囊内,用这种方法,他在29例患者中只发现1例复发。若只单纯将囊肿抽空,则约大部分会复发。若抽吸液为血性,可考虑手术探查,因此时病变严重,甚至已发生癌变。

  ②如明确诊断,可考虑保留囊肿,毕竟囊肿损害肾脏的情形罕见。

   ③当诊断仍有疑问时,可考虑手术探查。Ambrose等1971年在大多数已确诊为囊肿时,仍宁愿手术探查。在他们所行55例手术中。5例被证实已有癌变,占9%。通常只将囊肿的肾外部分切除。若肾脏严重受损时,肾切除也是适应症,但这很少见。

  (2)并发症的治疗:当囊肿并发感染时,应加强抗菌素治疗,尽管Muther和Bennett1980年发现囊液中抗菌素所能达到的浓度很低。因而常常需行经此穿刺引流。经此穿刺引流失败的话,采取手术切除囊肿壁的肾外部分并引流,也被证明疗效颇佳。发生肾积水时,切除引起梗阻的囊肿壁可以解除输尿管梗阻。累及肾脏的肾盂肾炎提示存在尿路梗阻,继而输尿管引流不通畅。切除囊肿后,自然就缓解了尿路压力从而使抗菌治疗更为有效。

单纯性(孤立性)肾囊肿

  发病机理

  单纯性肾囊肿究竟为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尚不明了。其起源可能与多囊肾相似,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从另一方面说,通过造成肾小管梗阻及局部缺血,可使动物患上单纯性肾囊肿。这又提示这种病损还可以是后天性的。随着囊肿的增大,基压迫可损坏肾实质,但还不至于使肾功能受损。一个孤立囊肿发生的部位可正好压迫到输尿管,从而引起进行性肾积水,这种情形出现后接着可并发感染。Feiner、Katz和Gallo 1980年注意到后天性肾囊肿疾病常见于长期透析患者。Kessel和Tynes1981年观察到2例肾囊肿自行消退。

  病理改变

  单纯性肾囊肿常累及肾下极。出现症状的囊肿其直径平均约为10厘米,但也有少数可大至充满胁腹部。囊肿内通常含清亮琥珀色囊液。囊壁很薄,囊肿常呈“蓝色圆顶”状。偶可见囊壁钙化。约5%的囊肿含血性囊液,其中半数囊壁上可能有乳头状癌。单纯性肾囊肿好发于肾脏表面,但也可位于深部。当一囊肿位于深部时,其囊壁就与肾盂及肾盏的上皮内壁紧连,要将它们分开十分困难,但囊肿并不与肾盂相通。镜检可发现囊壁有重度的纤维变性及玻璃变性,还可见到钙化区域,邻近肾组织也受压发生纤维变性。许多发生于儿童的单纯性肾囊肿已有报道,但巨大囊肿还是罕见于儿童。此时,须先排外癌肿存在的可能。在尿路造影中,多小房性肾囊肿与肿瘤可相混淆。超声影象可以确诊,偶需行CT及MRI检查。

  临床表现

   (1)症状:常见的疼痛位于胁腹及背部,通常呈间歇性钝痛。当出血使囊壁扩张时,可出现突发性剧痛。胃肠道症状偶可出现,而疑为消化性溃疡或胆囊疾病。患者可自行发现腹部包块,尽管如此大的囊肿少见。当囊肿发生感染时,患者常诉胁腹疼痛,全身不适并有发热。

   (2)体征:体格检查多为正常,偶于肾区可触及或叩及一包块。若囊肿发生感染时,胁腹部可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多呈正常。镜下血尿罕见。肾功能检测也正常,除非囊肿为多发性或双侧性的(罕见)。即使一侧肾脏表面广泛破坏,对侧肾也可因代偿性肥大而维持总肾功能的正常。

   (4)X线检查:在腹平片中常可见到肾影中有一部分膨大或其上有一包块压迫。囊肿的重量或位置可引起肾脏扭转导致肾轴异常。有时在肿块边缘可见到条纹状钙化影。排泄性尿路造影可确诊。在静脉推注造影剂后1~2分钟摄片中,可见肾实质血管密度增高,而囊肿占据的那部分空间则不会,因为其中没有血管。尿路造影连续摄片显示有包块存在。囊肿周围的一个或数个肾盏或肾盂常因凹陷或弯曲,而变得增宽、变平甚至管腔消失。斜位或侧位片也是有助于诊断。当包块占据了肾下极,输尿管上段便会向脊柱移位。肾脏本身也会发生旋转。通过可透射线的囊液或以看到腰大肌。当常规尿路造影不能有效区分不透光的肾实质时,肾断层X线摄影术可增大有血管的肾实质与囊肿的对比度。偶见肾实质肿瘤亦有相对无血管,从而易与囊肿相混淆。少数情况下,囊肿壁也可发生肿瘤,因此有必要作更进一步的鉴别诊断检查。

  (5)CT扫描:鉴别肾囊肿与肿瘤,CT是最精确的。囊液密度近似于水,而肿瘤的密度则与正常肾实质相近。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肾实质变得更为浓密,而囊肿仍不受影响;囊肿壁与肾实质有明显界限,而肿瘤则无;囊肿壁很薄,肿瘤却不然。从许多方面来说,鉴别囊肿和肿瘤CT要优于穿刺抽液判断。

   (6)肾脏超声检查:在采取非侵入性诊断技术来鉴别肾囊肿和实质包块时,超声检查占有很大比例。当超声检查发现符合囊肿的影象时,就可在超声影象监视下,穿刺囊肿并抽吸囊液。

  (7)同位素扫描:做直线扫描可显示出包块轮廓,但难以区分囊肿或肿瘤。采用锝扫描摄影术可显示无血管的包块。

   (8)在囊肿摄影术下经皮囊肿抽吸:当上述检查对鉴别囊肿及肿瘤仍有疑问时,则有必要行穿刺抽吸。

  并发症

  自发性感染在单纯性肾囊肿中罕见,而一旦发生就难以同肾痈鉴别。有时囊肿内可出血,突然发生时,可引起剧痛,出血可来自囊肿壁上伴发的癌肿。囊肿位于肾下极并紧贴输尿管时,可加重肾盂积水,而尿液对肾盂的压迫可引起背痛。这种梗阻还可以使肾脏发生感染。

   鉴别诊断

   (1)肾脏癌肿:呈占位性病变,但易发于深部,从而引起更明显的肾盏弯曲。血尿常见,而囊肿则不见。当肾实质肿瘤压在腰大肌上面,在腹平片上就看不到肌肉的边缘,而囊肿则依旧可见。出现转移的证据(如体重减轻、乏力、触及锁骨上淋结肿大、胸片显示有转移性结节)、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及血沉加快都提示为癌肿。需记住的是,囊肿壁也会发生癌性变。若肾静脉被癌肿堵塞,排泄性尿路造影就不清楚甚或不显影。超声影象及CT总是最后用来做鉴别诊断。血管造影及肾断层X光摄影术可显示在含丰富血管的肿瘤中,有一造影剂密集的“池塘”,而囊肿密度则不受影响。在被证明是其他疾病前,将所有肾脏占位性病变都假定为癌肿是明智的。

  (2)多囊肾:正如尿路造影所示,本病几乎总是双侧性的,弥漫的肾盏及肾盂发生扭曲已成其规律。单纯性肾囊肿则多为孤立性单发性。多囊肾往往伴有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而肾囊肿则没有。

  (3)肾痈:本病罕见。采集病史时,可发现在突起发热及局部疼痛前数周有过皮肤感染史。尿路造影显示其病变与囊肿及肿瘤相似,但由于肾周围炎影响,使肾轮廓及腰大肌影模糊不清。此时,肾脏多较固定。将患者在仰卧及直立时肾脏位置加以比较即可证实。血管造影可显示一无血管的病损。镓-67扫描可显示病损的炎症性质,但感染的单纯性肾囊肿也可有相似的表现。

  (4)肾积水:症状和体征可与单纯性肾囊肿的表现完全一致,但尿路造影则截然不同。囊肿引起肾脏变形,而肾积水则表现为由于梗阻所致的肾盏和肾盂的扩张。急性或亚急性肾盂积水由于肾盂内压的增高常产生更为局限的疼痛,并因感染而易于使其表现复杂化。

  (5)肾外肿瘤(如肾上腺、混合性后腹膜肉瘤):可使肾脏移位,但很少侵及肾脏并使肾盏变形。

   (6)能包虫病:其囊肿未与肾盂相通时,难以和单纯性肾囊肿鉴别,因尿中尚不会有包虫及其幼虫。在X线检查中常发现肾包虫病囊肿壁上有钙化。皮肤敏感试验时诊断该病有所帮助。

  预后

  使用超声影象及CT扫描使单纯性肾囊肿诊断极为精确。在每年复查肿肿,观察其大小、形态及内部质地的变化时,超声影象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癌变表现时,可行CT扫描,需确诊的话,随后可穿刺抽吸囊液。大多数囊肿预后较好。

 

2007-08-16 15:42:00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手足皲裂症怎么治
手足皲裂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去角质治疗及原发病治疗等。手足皲裂症,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干燥和裂纹,常伴有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1、一般治疗:手足皲裂症患者需保持手足部皮肤的清洁与湿润,避免过度洗涤及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用品。可遵医嘱外用保湿霜、润肤乳等护肤品,如尿素乳膏,以改善皮肤干燥状态,促进裂纹愈合。同时,应避免接触酸碱物质及有机溶剂,以免加重皮肤损害。2、去角质治疗:对于角化过度的手足皲裂症患者,可采用去角质治疗。如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水杨酸软膏等角质剥脱剂,可软化并去除增厚的角质层,减轻皮肤粗糙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但需注意,去角质治疗不宜过于频繁,以免损伤正常皮肤。3、原发病治疗:手足皲裂症常由某些疾病引起,如手足癣、湿疹等。因此,针对原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对于手足癣患者,应遵医嘱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以杀灭真菌,控制感染。湿疹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炎、抗过敏药物,如地奈德乳膏,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瘙痒症状。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后,手足皲裂症的症状也会相应改善。手足皲裂症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猪肝、鱼肝油等,以辅助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劳累。若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手足皲裂用什么维生素
手足皲裂可通过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进行改善,以下为详细介绍:1、维生素A: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手足部位的皮肤属于上皮组织,当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的角质层增厚、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出现皲裂。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奶类、胡萝卜等,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此类食物摄入,辅助改善因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手足皲裂。2、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包含多种成员,在皮肤健康方面发挥不同作用。维生素B2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缺乏时可引起皮肤黏膜的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干燥、脱屑,易出现皲裂。维生素B6有助于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对皮肤的正常修复和维护有积极意义。3、维生素C:维生素C 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是皮肤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能赋予皮肤弹性和韧性。当手足皮肤缺乏维生素C时,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皮肤容易变得脆弱,在日常活动中受到摩擦等刺激后易发生皲裂。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草莓等,也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预防和缓解手足皲裂。4、维生素E:维生素E也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保护皮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持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遵医嘱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能从内部调节身体的代谢,提高皮肤的抗氧化和修复能力,与外用维生素E乳膏联合使用,对治疗手足皲裂效果更佳。建议发现手足皲裂后,不要盲目自行补充维生素,应先就医,明确病因。若为单纯维生素缺乏导致,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相应维生素。同时,注意日常皮肤护理,洗手、洗脚后及时涂抹保湿霜,避免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洗洁精等。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手足霜的作用
手足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滋润保湿、修复屏障、预防干裂、舒缓不适等方面,这些作用能全方位呵护手足肌肤健康。1、滋润保湿:手足霜具有滋润保湿功效。其富含多种保湿成分,如甘油、透明质酸钠等,这些成分能够吸收并锁住水分,在手足肌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湿膜。日常中,手足肌肤暴露在外,水分易流失,使用手足霜可及时补充水分,使肌肤时刻保持水润状态,有效改善因干燥导致的紧绷感。2、修复屏障:手足经常接触外界各类物质,肌肤屏障易受破坏。手足霜中的神经酰胺、角鲨烷等成分,能够模拟皮肤自身的脂质结构,填充皮肤细胞间的缝隙,增强肌肤屏障功能,提高皮肤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减少因屏障受损引发的敏感问题。3、预防干裂: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下,手足肌肤水分流失加快,角质层增厚,容易出现干裂现象。手足霜的油脂成分,如凡士林、羊毛脂等,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水分蒸发,软化角质层,降低手足干裂的风险,维持肌肤的完整性。4、舒缓不适:若因摩擦、过敏等原因导致手足肌肤出现瘙痒、泛红等不适,一些添加了植物提取物,如洋甘菊、芦荟等成分的手足霜,具有舒缓的作用,能够减轻肌肤炎症反应,缓解不适,使肌肤恢复舒适状态。建议患者在洗手、洗脚后,趁肌肤还处于微湿状态时及时涂抹手足霜,这样能更好地锁住水分。在寒冷干燥季节或从事易对手足肌肤造成损伤的工作时,应增加涂抹频率。若手足肌肤问题较为严重,如出现严重干裂、湿疹等,在使用手足霜的同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手足皲裂吃什么
手足皲裂患者在饮食上可多摄入一些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的食物,主要包括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以及富含水分的食物。1、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对皮肤健康有益。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能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坚果、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皮肤;糙米、燕麦等全谷物及豆类是B 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皮肤的修复和再生。瘦肉、鱼类、蛋类、奶类及奶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手足皲裂患者适当食用,可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性,减少皲裂的发生。3、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这类食物能调节皮肤的油脂分泌,保持皮肤的滋润。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富含Omega-3脂肪酸,橄榄油、亚麻籽油中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患者可适当补充,以改善皮肤干燥状况。4、富含水分的食物:多吃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水分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既能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又能为皮肤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皮肤保持水润,减少因干燥导致的皲裂。对于手足皲裂患者,除了注意饮食,还应注意保持手足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洗涤剂等。在洗手、洗脚后,及时涂抹护手霜、润肤霜等护肤品。如皲裂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