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肾结核有哪些并发症?

  (一)膀胱挛缩

  1、膀胱挛缩产生的原因与病理变化 从肾结核而来的结核杆菌经常反复侵袭膀胱,造成严重的结核性膀胱炎,在膀胱的粘膜膀胱肌层产生充血水肿、结核结节、结核溃疡、结核性肉芽,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形成,最后造成膀胱挛缩。在膀胱挛缩后,膀胱壁失去正常弹性,容量显著缩小。一般认为挛缩膀胱的容量在50ml以下。严重者膀胱可缩到数毫升容量。由于膀胱反复经常受到结核杆菌的感染,因此膀胱内的病理变化是急性与慢性,炎症与纤维化反复交杂的并存过程。膀胱挛缩的发病率据上海中山医院837例肾结核的统计为9。67%。

  2、膀胱挛缩的症状 膀胱挛缩引起膀胱的容量显著缩小,病人出现尿频现象。由于挛缩的过程是逐渐发生,因此尿频亦逐渐增加。排尿次数可以从每天十余次到数十次,甚至数分钟即排尿1次,使病人感到极度痛苦。由于挛缩膀胱经常夹杂急性结核性炎症,甚至合并混合性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所以在尿频明显的病人,应该将非特异性感染和急性结核性炎症在抗炎和抗结核药物控制后才是真实的膀胱容量和排尿症状。另外膀胱挛缩常可由输尿管口周周的结核变化影响壁间段输尿管,使输尿管口的括约作用破坏,出现“闭合不全”现象,造成排尿时的输尿管逆流而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在这时期的病人排尿,可以出现膀胱内尿液排空后输尿管肾盂内尿液立刻又充盈膀胱而再次排尿,故有一次尿液分次排出或断续排尿现象,亦应考虑是膀胱挛缩的症状,必须进一步明确检查。膀胱挛缩另可产生输尿管口或/和壁间段输尿管梗阻而引起同侧输尿管和肾盂积水。

  3、膀胱挛缩的诊断 在上述的症状以外,必需依靠X线检查。进行膀胱造影可以显示膀胱的外貌显著缩小。特别是延迟性膀胱造影还可观察到输尿管口的反流和对侧输尿管和肾盂的扩张积水(图4)。在检查的当时应注意膀胱有无急性炎症存在。膀胱有急性炎症存在时,一方面不适宜作膀胱造影,另一方面可以受到造影剂的刺激使膀胱收缩,造成膀胱挛缩的假象,故应予重视,以免误诊。

  (二)对侧肾积水 对侧肾积水是肾结核的晚期并发症,由膀胱结核所引起。根据吴阶平(1954)报告,其发病率为13%;1963年综合4748例肾结核病例中,继发对侧肾积水者占13。4%。

  1、对侧肾积水的产生原因与病理 膀胱结核造成的以下各种病理改变,影响对侧肾脏尿液的引流,致使对侧输尿管和肾盂扩张积水。

  (1)对侧输尿管口狭窄:结核性的膀胱炎从病侧输尿管口周围向整个膀胱蔓延而侵犯到对侧输尿管口,如果病变的程度由炎症、溃疡而至纤维化,则可使对侧输尿管口发生狭窄,影响尿液排出,使对侧输尿管和肾盂发生扩张积水。

  (2)对侧输尿管口闭锁不全:正常输尿管在通过膀胱的壁间段输尿管到开口虽然没有正式的括约肌存在,但具有与括约肌相同的括约作用。若一侧尿路结核蔓延到膀胱并且影响到对侧输尿管口,则造成括约作用的损害,形成对侧输尿管口的闭锁不全,因此当膀光收缩排尿时膀胱内的压力、尿液可从对侧闭锁不全的输尿管口中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导致对侧肾、输尿管扩张积水。

  (3)对侧输尿管下段狭窄:一侧尿路患结核后,结核菌由下尿路回流向上,感染另一侧尿路的下段输尿管或膀胱及对侧输尿管口附近的结核病变经粘膜表面直接蔓延或粘膜下层的浸润,使输尿管口以上的一段输尿管产生结核病变,尔后因疤痕形成发生狭窄,引起对侧肾和输尿管扩张积水。

  (4)膀胱挛缩:严重的结核性膀胱炎最后造成膀胱挛缩,尿液在挛缩的膀胱中充盈,使膀胱内压升高。膀胱内的长期高压状态可阻碍对侧肾盂和输尿管内尿液的排出。或者在挛缩膀胱排尿时尿液向对侧输尿管反流,引起对侧输尿管和肾盂扩张积水。

  2、对侧肾积水的症状 对侧肾积水是肾结核的晚期并发症,因此病人陈诉一般肾结核的临床症状。而对侧肾积水的症状需视肾积水的程度而定,较轻的积水可无症状、体征,积水明显而严重时可出现腹部饱满胀痛,或腰部胀痛,以及腹部或腰部有肿块存在。

  3、对侧肾积水的诊断

  (1)病史分析:肾结核而有对侧肾积水的病人,基本上结核侧的肾脏破坏严重,功能损失殆尽,病人的生命维持依赖于对侧肾脏。若对侧肾积水程度较轻,则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如对侧肾积水严重,则可出现肾功能减退、尿毒症的症状。往往对侧肾积水的发生是在抗结核药物应用相当一段时间后出现。膀胱和输尿管结核病灶在得到抗结核药物的控制,在结核病灶愈合纤维化的过程中逐步出现输尿管下端或输尿管口的狭窄而继发肾输尿管积水,若狭窄逐渐加重,则积水程度亦逐步发展。因此总肾功能减退的肾结核患者提示有对侧肾积水可能,应予进一步检查。

  (2)酚红(PSP)试验:常规酚红试验:测定其在四个尿标本(15、30、60、120分钟)的酚红浓度。当患侧肾积水轻度时,酚红排出延迟,在前两个标本排出很少,后两个标本排出较高。若患侧肾积水严重则酚红不易排出,因此四个标本都很少有酚红排出。

  (3)放射性核素肾图:可见对侧肾积水的肾图曲线呈排泄延缓曲线或无功能低平曲线。

  (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方法简单,病人无痛苦,可探察到对侧肾的大小、积水的程度和肾脏实质的厚薄,可提供参考性的资料。

  (5)X线检查:X线检查颇为重要,对诊 断对侧肾积水有决定性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延迟静脉肾盂造影:一般的静脉肾盂造影方法对肾盂扩张积水肾功能减退的病人不能满意地显示肾盂的形态。如疑有对侧肾积水,应将静脉肾盂造影的摄片时间按照酚红排泄时间延长至45分钟、90分钟甚至120分钟,使肾盂内的造影剂积聚更多的数量时摄取X线片,可以使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的形态显示清晰。若肾功能尚佳,则在注入造影剂时采用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方法,则图像的显示更为清楚。

  2)延迟膀胱造影:膀胱造影可以显示膀胱的形态。若输尿管有闭锁不全,造影剂可从膀胱中反流至输尿管甚至到肾盂,而显示输尿管与肾盂的形态。若在膀胱造影时使注入膀胱的造影剂在膀胱中延迟一个短时间,使造影剂反流到肾脏的量更多一些后摄片,则可使肾盂输尿管的积水形态显示更为清楚。为预防造影剂反流造成逆行感染,需要在造影剂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3)肾穿刺造影(顺行肾盂造影):如肾功能不佳,静脉肾盂造影不能显示,而膀胱病变严重,逆行肾孟造影不能成功,膀胱造影又无反流,则肾穿刺造影是唯一了解肾盂情况的可靠方法。在超声指引下于第12肋骨下骶脊肌外侧缘作肾盂穿刺,穿刺成功后可吸取尿液标本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并从穿刺针注入适量的造影剂后摄取X线片,明确肾脏病变的性质。

  (三)结核性膀胱自发破裂 膀胱自发破裂较少见,但在破裂的病例中以结核为最多。国外文献报道80例中有10例(12。5%),国内报道23例中有15例为结核性膀胱自发破裂,因此临床上应予重视。

  1、结核性膀胱自发破裂的病因与病理 膀胱结核发生自发破裂的原因主要是膀胱内的结核病变广泛严重,结核性炎症溃疡深入肌层累及膀胱壁的全层,此时如有下尿路梗阻、膀胱收缩或腹内压突然增高等因素,即可引起自发破裂。破裂的部位多在顶部或后壁,几乎均为腹膜内型。

  2、结核性膀胱自发破裂的症状 膀胱自发破裂常常是一个急性发病过程。病人在无外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下腹疼痛,发作后无排尿或排出少量血尿,腹部有腹膜刺激症。但由于是结核性膀胱的患者,因此在发生破裂以前,存在结核病的历史,泌尿系结核的症状,以及泌尿系结核的诊断依据。

  肾结核病人而突发急腹症症状,且以下腹部为明显。由于膀胱破裂后,尿液不断流入腹腔,故常有腹水症。诊断性腹腔穿刺能抽出较多黄色液体。导尿检查常无尿液流出,或仅有少量血性尿液。若在导管中行膀胱灌注试验,则注入的液体量与抽回的液体量相比可有显著差别,或明显减少(液体进入腹腔),或明显增多(腹腔内尿液被抽出)。若导尿管从破裂口进入腹腔则可有多量尿液导出。在必要时可行X线膀胱造影明确诊断。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肾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12-07 08:23: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产后气血亏虚10个征兆是什么,吃什么药
产后气血亏虚的征兆通常没有10个,其表现主要有面色改变、身体乏力、睡眠及精神状态异常等,可服用的药物有人参归脾丸、八珍益母丸、复方阿胶浆等。若怀疑产后气血亏虚,患者应及时就医,可进行血常规、中医脉诊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征兆:1、面色改变:气血不足不能滋养面部肌肤,可能导致面色失去红润光泽,呈现苍白或偏黄的色泽,看起来面容憔悴。2、身体乏力:气血亏虚使得身体各脏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濡养,产妇常感到疲倦,身体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甚至日常简单的起身、行走等动作都觉得费力。3、睡眠及精神状态异常:气血不足影响心神的滋养,产妇可能出现失眠多梦,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精神方面,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较为低落,容易感到焦虑或抑郁。二、药物治疗:1、人参归脾丸:该药物含有人参、黄芪等多种补气养血的中药成分。人参大补元气,能促进气血生成;黄芪可补气升阳,助气血运行。诸药合用能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可改善产后气血亏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状。2、八珍益母丸:由八珍汤加益母草组成,八珍汤具有补血活血、补气健脾的功效,加入益母草成分还可活血调经。该药物既能补气养血,又能促进子宫内瘀血排出,帮助产后身体恢复,适用于产后气血两虚兼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恶露不绝等。3、复方阿胶浆:该药物主要成分是阿胶,阿胶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辅以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等,能气血双补。可有效改善产后气血亏虚引起的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建议产后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气血恢复,避免过度劳累,活动要循序渐进。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因为不良情绪会进一步损耗气血。另外,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寒邪易入侵虚弱的身体,加重气血亏虚。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长冻疮是气血不足吗
长冻疮并不是代表气血不足。对于容易长冻疮的人群,建议加强保暖措施。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穿戴足够厚的衣物、手套、帽子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冻疮主要是由于皮肤在低温、潮湿环境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引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体表血管会强烈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核心体温。但持续的寒冷会使血管麻痹而扩张,血液瘀滞,组织液渗出,形成冻疮。这一过程主要与寒冷刺激直接导致的血管功能异常有关,并非直接由气血不足引起。即使是身体健康、气血充足的人,若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且保暖措施不到位,同样容易长冻疮。其次,长冻疮的人群分布广泛,并非仅局限于气血不足者。在寒冷地区的户外工作者,如边防战士、野外勘探人员等,通常身体素质良好,气血状态正常,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长时间受寒冷侵袭,冻疮发生率很高。另外,儿童也是冻疮的高发群体,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逐渐完善,多数不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但这类人群皮肤相对娇嫩,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弱,且活动量大易出汗,若未及时更换潮湿衣物,在低温环境下就容易长冻疮。这表明冻疮的发生更多取决于外部寒冷环境以及个人防护情况,而非气血状况。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肉类、蛋类等,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赖毛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经期后吃什么食物可以补气养血
女性经期后可通过食用桂圆、黑枸杞、红豆、乌鸡等食物来补气养血。1、桂圆: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其能补心脾、益气血,一方面可滋养心血,助力心脏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能温养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使食物转化为气血。其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及气血不足等情况。2、黑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擅长滋补肝肾之阴,肾阴充足有助于化生血液,肝阴得养可更好地藏血。精血能够相互转化,养血有助于气的生成。对于肝肾阴虚引发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也可调理因肝肾不足导致的气血亏虚。黑枸杞适合用温水冲泡后饮用,每天可冲泡2 - 3次。3、红豆:本品具有健脾利湿、解毒排脓的功效。通过强健脾胃,促进食物消化,使气血生成有源,以达补气目的。同时,其利湿而不伤阴血,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因气血不畅、湿阻经络引起的气血不足有调理功效,且能养血安神。4、乌鸡:可补肝肾、益气血、清虚热。入肺经能补益肺气,推动气血运行;入肝肾经可滋补肝肾,促使肝肾生成更多精血以养血。对女性气血不足、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状况有良好的调养作用,常与其他补气养血之物配伍,以增强疗效。常见的做法是将乌鸡与红枣、枸杞等食材一起炖煮成乌鸡汤,每周食用1 - 2次,有一定滋补效果。女性经期后在饮食调理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不可过度依赖某一种食物。若气血不足的症状较为严重,经饮食调理一段时间后仍无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补气血容易上火是怎么回事
补气血容易上火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非疾病因素如补气血方法不当,以及疾病因素如阴虚火旺证、湿热内蕴证、肝郁化火证等。一、非疾病因素:过量服用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可能导致体内气血过盛,阴阳失衡,从而引发上火症状。例如,人参、阿胶等补气血药材,若服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容易助火生热。二、疾病因素:1、阴虚火旺证:阴虚则阳亢,虚火内生。当人体处于阴虚状态时,本身就有虚火,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多为温热之品,服用后可能加重虚火,出现上火症状,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治疗宜滋阴降火,可遵医嘱服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清热,缓解上火症状。2、湿热内蕴证:体内湿热较重,阻滞气血运行。补气血的药物或食物可能会加重湿热,导致湿热熏蒸,出现上火表现,如口苦口臭、舌苔黄腻、皮肤瘙痒等。治疗需清热利湿,可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3、肝郁化火证: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此时若进补气血,可能使肝火更旺,出现烦躁易怒、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上火症状。治疗当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可遵医嘱服用丹栀逍遥丸进行治疗。补气血时出现上火症状,应及时调整补气血的方法和生活方式。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因药物引起上火,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