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由于急性肾炎起病急,变化快、多以水肿和血尿为主要表现,中医学将之归入“水肿”、“尿血”等病中。
急性肾炎水肿期、中医认为是由于风热、风寒之邪入侵,肺卫失和,肺气失宣,水道失调,不能通调水道以输膀胱,导致水邪泛溢,诸症而起,故又称之为“风水”,或由于疮毒内侵或湿热内生,脾失健运,水湿不得运化,留而泛溢于肌肤。总之,此时多为病之初期,证候属实,多为阳水,治疗以利水消肿,泻其邪实为原则。水肿消退之后,根据病人素质不同,可表现为阴虚湿热、肺卫不固、脾虚湿阻等不同证候。但大多数仍为邪实为主,正虚为辅,不可以骤然进补。其治疗方法仍以法邪为先,必要时可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
有关急性肾炎中医临床分型的方法,临床各家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亦有一些共识。1977年北戴河全国肾炎座谈会将急性肾炎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湿热型3型以辨证治疗。一般来说,急性肾炎水肿阶段可分为:
风水泛滥型,表现为水肿先起于颜面而后逐渐发展为四肢、全身水肿,多伴有表证。以风寒为主者,可伴有恶寒发热而无汗,全身疼痛,咳嗽痰白,口不渴而尿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宜用疏散风寒,宣肺利水方法,可选用越婢加术汤治疗,用药如麻黄、生姜、甘草、大枣、白术、茯苓,水肿重者可加用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等以加强利水消肿。
风热为主型,可伴有发热微恶寒,口渴咽痛,尿少而赤,咳嗽痰粘或黄痰,舌边尖红而苔薄黄,脉浮数,宜用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法,可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用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茯苓、车前草、泽泻等,若血尿重者,可加用凉血止血药,如大小蓟、白茅根等。
湿热内蕴型,此型多发于麻疹、疮疡、扁桃体化脓之后,邪毒内侵,湿热夹毒内蕴,表现为水肿,发热,尿少而赤,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宜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方法,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上五味消毒饮治疗,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蒲公英、鱼腥草、紫花地丁、大腹皮、茯苓等。
急性肾炎水肿消退后仅有蛋白尿、血尿者,一般有以下几种证型:
阴虚湿热型,此型表现多以血尿为主,表现为水肿退后,腰酸乏力,心烦低热,面色潮红,时有盗汗,尿色多赤,舌红而瘦,脉细且数,宜用养阴清热化湿的方法,可用猪苓汤加减治疗,药用猪苓、阿胶、滑石、生地、茯苓、泽泻、旱莲草、益母草、白茅根等,若血压偏高者加用菊花、生石决明、珍珠母等。
肺卫不固型,水肿退后,自汗恶风,乏力食少,面色 白,气短少言,蛋白尿不消,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宜用益气固表方法,可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药用生黄 、白术、防风、茯苓、苍术等。
脾虚湿阻型,往往表现为残留一段时间的双踝部水肿,蛋白尿不消,伴有食少纳呆,气短乏力,大便稀软,小便色白,舌淡而胖,苔薄白或腻,脉濡软而沉,治宜健脾化湿,可用五苓散加减,药用茯苓、猪苓、泽泻、苍白术、淮山药、薏苡仁等,若伴肾虚者,可加附子、肉桂、山萸肉等温阳以利水。
总之,中医学对急性肾炎的认识与治疗,重在辨证施治,而且也十分强调饮食宜忌,这点与西医的观点十分相近。
(实习编辑:陈占利)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肾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副主任医师
茂名市中医院 肾内科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海南省昌江县人民南路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清原镇清河路6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950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岑巩县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虎门镇树田路200号
三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满洲里路54号